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如何更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2024-07-19新聞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昱汝 徐蕓茜 北京報道

7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下稱【公報】)正式釋出。【公報】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強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次重申「兩個毫不動搖」。

全會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作資源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

在此基礎上提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實作長期繁榮的關鍵。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三中全會研究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出發,力求打造更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作資源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各種所有制經濟將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將攜手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共繪更廣闊發展前景。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始終是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在黨的十四大上,中國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隨著改革的深化,十六大進一步強調了完善這一體制的重要性,並將其作為未來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更是首次提出要高水平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高水平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味著中國的經濟體制將更加系統完備和成熟定型,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從「政策時間線」來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穩步推進,彰顯頂層設計的深邃眼光與堅定決心。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釋出;同年10 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出台公平競爭審查行政法規,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監管規則。專項治理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規範和管理。

破立並舉,讓經濟要素充分湧流,激發出澎湃活力。「【公報】強調,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在李錦看來,在現實中仍存在不平等問題,特別是在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但面臨挑戰。

李錦表示,多種所有制企業本應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發展機遇,但過去市場準入、要素獲取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問題,阻礙了其健康發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已采取多項措施。李錦對記者舉例,如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幫扶支持,降低物流成本,健全防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並查處亂收費、亂罰款等不法行為。

「未來,政府將繼續深化改革,推動平等發展,確保各類企業都能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競爭發展。」李錦進一步指出。

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混合所有制與資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嚴學鋒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堵點。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是關鍵,激勵與問責並列,推動各方積極參與,共同構建新發展格局。

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

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的合作備受矚目。透過加強合作,兩大經濟形態能夠發揮各自優勢,實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構建國民協同發展產業鏈新模式,成為值得探索的新思路。

李錦表示,中國發展成就的背後,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協同作用功不可沒。國有企業作為產業鏈基礎設施的供給者,發揮著引領性和基礎性作用,尤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巨大。而民營企業則利用這些基礎設施,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以電網為例,國有企業為民營企業提供廉價電力,推動了民企的國際化發展。這一分工合作模式,共同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

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強化國企在基礎研究中的作用,同時發揮民企市場對接優勢,二者協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共同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的發展,為經濟註入新動力。

李錦表示,在推進國企與民企混改的過程中,聚焦實業、主業,透過「進、退、整、合」多措並舉,實作產業協同塑鏈、固鏈、補鏈、強鏈、優鏈。雙向混改促進國民合作,最佳化產業結構,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當前,中國正積極搭建多樣化平台,推動國企與民企的深度融合,以共同打造產業生態鏈。這一舉措旨在最佳化企業資源配置、加快國有企業改造,並促進國有與民營企業的優勢互補和深度合作。

李錦分析,在「行業同鏈、資源共享、發展共促」的思路指引下,國企與民企透過搭建如「國投集團」營運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務平台等,強化在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中的合作。同時,「一行一鏈群」的專業化對接平台促進了要素的有效流動,形成數位化生態體系。

「此外,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搭建實作了企業的集聚,國企在其中發揮‘鏈長’作用,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國企不僅需聚焦主業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還需解決‘卡脖子’難題,成為產業鏈鏈主,帶動民企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壯大。」李錦對本報記者補充道。

嚴學鋒表示,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國企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但也為其提供了轉型升級的契機。

「【公報】強調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對國企而言是合理的壓力,更是動力。國企應借此機會內外兼修,真正市場化經營,打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實作高品質發展。」嚴學鋒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同時,也應積極應對市場競爭,以客戶為中心,服務好各利益相關者。這是國企成長的必由之路,更是其實作價值的重要路徑。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