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天氣預報圖全黑」引起熱議,許多網友表示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天氣預報圖。那麽,為什麽鄭州的「降雪預報圖」會全黑?這到底意味著什麽?又會帶來什麽影響?
30公釐降雪量聽起來也不大
為什麽這麽嚇人?
在氣象上,降雪、降雨、降雨+雪都屬於降雨過程。在降雨量圖中,通常會采用不同的色階來表達不同的降雨情況。比如表達降雪的填色通常采用灰色系色階,降雪量低於5公釐時通常為灰色,降雪量越大顏色越黑。(為表達方便,本文「降雪量」指雪融化後的降雨量。)
從預報上看,河南大部份區域在本次雨雪過程中的總降雪量為10公釐以上,其中河南部份地區可達20公釐甚至30公釐以上,這就無怪乎一片深黑了。
△河南省在1月31日—2月5日期間的降雨預報圖,斜線區域為雨夾雪或雨轉雪天氣。
很多人可能會疑問:降雪量 30公釐,這也不深呀,有那麽可怕嗎?
當然,要知道這「30公釐」指的是降雨量,即氣象觀測站將降落的雪融化成水後測得的水深,並不是我們直觀看到的降雪落地後累積的「積雪深度」。
雪花落到地上,內部會有大量間隙,因而堆積起來的積雪深度會比實際的降雪量大很多。通常情況下,積雪深度為降雪量的8~10倍。也就是說,30公釐的降雪量,實際可能對應的是接近30厘米的積雪深度。而這種程度的積雪深度已經會對交通、日常生活等造成明顯影響。
但也不必過於焦慮和擔心,因為這次預報的30公釐降雨量級不是指24小時內的總降雨量,而是為1月31日到2月5日的六天總量,平均分到每天的話大概是5公釐,再對應到積雪深度大約相當於中雪到大雪的程度。
△24小時降雨量與單站降雪等級的關系。
對於河南來說,本次降雪以31日和2月3~4日最大。此外,全國多地也都會受到本次大範圍雨雪(特別是凍雨)天氣的影響,中央氣象台也分析稱這是2008年以來最復雜的春運氣象條件,需要高度關註與防範,但也無需誇大情況與恐慌。
比降雪危害更大的天氣
——凍雨
除了北方的降雪和南方的降雨外,還有一種特別並且危害性很強的天氣現象需要關註——凍雨。
常規情況下,大氣溫度會隨著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但冷暖空氣交匯時,溫度較低而密度較大的冷空氣容易下沈貼近地面,溫度較高而密度較低的暖濕氣流被擡升,這種「下冷上暖」的溫度層結在氣象上被稱為「逆溫」。
此時雲中的初始雪花下落時,先經過暖濕氣流區融化為水滴,進一步下降經過不太厚的凍結層,形成過冷水滴。此時如果地面(和貼近地面區域空氣)溫度低於0℃時,這些雨滴會快速凍結為冰並覆蓋地面物體,這就是凍雨現象。
△自左向右:形成雪、冰粒、凍雨和雨的不同氣溫條件示意圖(紅色氣層高於 0℃,藍色氣層反之)。註意凍雨過程,即空中存在融化層而大氣低層和地面又低於0℃,經歷雪→雨→快速凍結的過程。
△武漢周邊區域的氣溫隨海拔高度(縱座標)和時間(橫座標)變化的數值預報結果。可以看到2月2日—4日,這一區域約1000—3000公尺高空氣溫高於0℃(紅框標出),但大氣低層和地面又低於0℃,很有可能形成凍雨。
如果凍雨較強,大量凍冰會導致路面極滑。若積冰重壓在電線、電塔等電力、通訊裝置或接觸網等鐵路交通裝置,也可能造成電力系統、通訊系統與鐵路交通系統等大範圍受影響。
在2月1日,京滬高速鐵路蚌埠南到宿州東區間因為接觸網覆冰,導致大量列車降速甚至較長期滯留,造成明顯影響。
此外,凍結在農作物、建築物等表面的冰,也會對農業、日常生活造成顯著負面影響。本次凍雨事件範圍也是最近十余年最大的一次之一,且不少地區先前很少遭遇凍雨。相較於強降雪,凍雨區面臨的威脅更大,需要更多關註和防範。
強降雪和凍雨會給哪些地區
造成何種影響?
對於受強降雪、凍雨影響的地區,當地需要高度註意對道路交通、通訊、電力系統、農業等方面的影響,及時做好預案和應對措施,而個人也需要註意防寒、盡可能減少外出(尤其老人、兒童等群體)。若外出無論駕車乘車還是步行,都需要註意防滑。若確有必要,也可以準備部份應急物資。
此外,當前正是春運高峰時期。結合中央氣象台預報結果,至2月5日,途經強降雪、凍雨區域,尤其是武漢、合肥、鄭州等重要樞紐的朋友,更需要密切關註天氣和道路交通、列車狀態等資訊,做好應對措施。
而2月6日—8日湖北西部、湖南多地的降雪與凍雨仍將持續,若要前往這些地區,還需要更加註意。
△綜合當前氣象部門預報結果,劃定的可能受降雪、凍雨嚴重影響的區域(藍色區域)和鐵路交通情況。(註:此圖包括部份規劃的鐵路路線)
希望所有受本次大範圍雨雪影響的人們能做好防範,平安渡過。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