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Pro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多家知名企業捐錢捐物馳援災區。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至少 50 家企業向西藏災區捐贈,捐款捐物總計價值超過2億元。
![](https://img.jasve.com/2025-1/c2ab6040523298cef8db39cfc54c9280.webp)
每一次捐款似乎都能引發一波關於企業的討論。
按照慣例,蘋果CEO庫克在微博宣布「正捐款」支持當地的救援和重建工作。而他以往使用的是「將捐款」。都是正在進行時和將來時,而不是完成時,且不公布具體金額。
所以每次蘋果公司宣布捐贈,都有很多人好奇它到底捐沒捐、捐了多少。
另外圍繞捐款的另一個話題是華為,作為民營企業的老大哥,華為好像從來沒有「跟風」公布過捐贈訊息。
因此每次國內一眾企業的捐贈海報刷屏時,總有人要點一下華為。
圍繞著華為捐沒捐展開激烈討論,這樣的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
那麽現在告訴你一個訊息,蘋果華為確實都捐了,或許只是它們的企業風格不同罷了。
蘋果每次捐款不說金額
但金額能從慈善機構查到
從2021年河南暴雨,到近日的西藏地震,蘋果至少已經6次對中國自然災害進行了捐贈。
![](https://img.jasve.com/2025-1/e52da9a634f1ac4ed5f84686f0830729.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af8472c2cbf955521fbd96d4eb61c24d.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47fad121ea63a78a3500224e11b7ab84.webp)
不過無一例外,蘋果公司幾乎每次都沒有公布捐贈的細節,比如金額、慈善機構等。且用的都是「將捐款」、「將捐贈」。
但是從公開資訊渠道中還是能夠找到一些數據的。
比如,庫克曾經透露蘋果公司與中國鄉村基金會有10年的合作,支持四川的鄉村發展。
三言從中國鄉村基金會查到了蘋果公司的捐贈資訊。
![](https://img.jasve.com/2025-1/ba70aa2ebf492b1e5e8a28f6aceb5c96.webp)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蘋果公司最新的捐贈發生在2024年11月30日。從捐贈用途上,我們發現蘋果曾捐贈過甘肅積石山地震(2024年)、京津冀東北等地淹水災害(2023年)。
兩次自然災害的捐贈總金額分別是1138萬和358萬。
其中,積石山地震-新農人合作社理事長培訓計畫和積石山地震-科學啟航計畫計畫可以了解下:
積石山地震發生後,針對受災地區鄉村創業人才匱乏問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發起新農人合作社理事長培訓計畫,提升鄉村創業帶頭人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和鄉村永續發展。
此外,針對受災地區鄉村科學教育資源薄弱、學生科學素養能力不足等現狀,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發起科學啟航計畫。
從上述截圖中,蘋果公司的捐贈金額少的有幾十萬,多的高達2500萬。
不過目前還查不到蘋果此次西藏地震的捐贈數據。
作為國際科技巨頭蘋果在公益上還是挺值得肯定的,踏實做事,不公布捐贈金額少了外界的對比,省去了潛在的煩惱。
而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代表,華為在公益捐贈上更加低調,以至於經常被質疑。
低調的華為
捐贈資訊只在財報才能看到
華為的低調在於每次捐贈海報刷屏的時候,華為都沒有公布捐款訊息。
如果是蘋果踏實做事、花香自來,華為則是深藏功與名。
正因為如此,每每華為都被質疑。事實上,華為是捐了的,只不過太低調。
能夠查到的華為自己釋出捐贈資訊是2020年向武漢市慈善總會帳戶捐贈3000萬人民幣。
![](https://img.jasve.com/2025-1/5c9de68d8da3cdc6bc9a1dd0a32d5157.webp)
另一則捐贈資訊則是慈善機構公布的。
2021年,河南慈善總會就釋出了華為捐贈3000萬支援河南抗洪救災的資訊。
![](https://img.jasve.com/2025-1/40a4f6e75c692e2e12daf4988b8fecdb.webp)
筆者還查詢了幾個慈善機構,並沒有找到更多華為的捐贈資訊。
似乎從2021年以後,華為就不再公布捐贈資訊了,不管是哪種渠道。
不過,在華為的業績年報中,卻有華為單個年度捐贈總額的詳細數據。
![](https://img.jasve.com/2025-1/95ebf86ed7f9dc199619a1724e039dab.webp)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 華為捐贈金額為1.87億元,2023年這個數位上升到2.75億元。
目前,華為還未釋出2024年年報,但從以往情況來看,捐贈金額估計也在億元以上。
除了實打實的捐錢,華為還經常在災區一線投入工程師進行網路修復和維修。
據了解,2021年河南暴雨時,華為派了187名工程師在災區一線,68名研發專家遠端投入。後來工程師上升到1100多人,7x24小時修復網路。
某種程度上說,直接人員援助可能比捐錢更有效,也算是一種投身公益的行為。
企業風格不同
不應被帶節奏
每一個向災區捐錢的企業都應該得到尊重,別管出於何種考慮。
企業公布捐贈資訊也不錯,能夠帶來示範效應,帶動更多力量幫助災區。
捐了多少,沒有必要去比較。一比較事情就慢慢被帶偏了,以金額衡量愛心未免過於粗俗了。
企業也應該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出多大力,別動歪心思,其他的就留給外界去評論吧。
有人說當年快「倒閉」的鴻星爾克靠捐贈結果翻身了,這確實是個特例,模仿不來,也很難復刻。
當然鴻星爾克做了個好的榜樣,帶動更多企業投身公益,這是好事。
相比於公布捐贈資訊的企業來說,華為蘋果走了另一種風格。
它們盡量低調,不想追求太多關註。
而因為低調並無端生出很多質疑,甚至用上了道德綁架,顯然是充滿惡意的。
公益捐贈本來是件傳遞愛心的事,別讓善心變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