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稅收一體化如何「跨域破壁」?川渝毗鄰地區稅務合作啟示錄

2024-01-09新聞

展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幅建設藍圖,在川渝交界處,來自四川省的6個地級市17個縣與來自重慶市的13個區縣相互毗鄰,正好處於成都與重慶「雙核」中間地帶。

山水相依、人文相通、產業相近、經濟相連,這些毗鄰地區憑借天然的經濟基礎和協同基礎,成為了「雙圈」發展的重要支撐。

「萬達開」「瀘永江」「合廣長」……2020年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台推進方案】,9個位於川渝毗鄰地區的區域發展功能平台被精準布局。隨著2021年10月出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規劃建設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的「9+1」區域發展功能平台搭建完成。

2020年12月29日,位於四川廣安和重慶渝北交界處的川渝高竹新區率先「破圈」獲批,成為川渝兩省市共同批準設立的第一個毗鄰地區合作平台。在這個規劃面積266平方公裏的全國第一個跨省域實體化執行共建新區裏,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作為第一家入駐的川渝合作政務服務機構,成為川渝高竹新區最先突破的改革之一,也成了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被視為探索構建跨省毗鄰地區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的「樣板工程」。

「在川渝毗鄰地區十大合作平台實作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2023年2月,在稅收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四次聯席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與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將此項工作列為全年重點工作之一。

緊接著次月,川渝兩省市稅務局迅速聯合召開現場會,決定將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的階段性改革經驗復制推廣到川渝十個毗鄰地區合作平台,最後覆蓋到整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場從川渝高竹新區出發的川渝毗鄰地區抱團發展之路,在稅收領域由「點」及「面」加速鋪開。

從川渝高竹新區,到其他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平台,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三年來,川渝兩地如何以「一盤棋」思維打破政策性難題和機制性壁壘?在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方面形成了哪些經驗?這些探索又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註入了怎樣的動能?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川渝稅務部門聯合開展的「稅看雙城經濟圈」媒體走基層活動,前往川渝高竹新區、遂潼建設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內榮農高區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先行區等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平台,以稅務視角去探尋這些川渝融合發展「橋頭堡」的跨區域合作共治之道。

「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

數據資訊跨區共享

眼下,正是蘑菇銷售旺季。在位於四川省內江市下轄的隆昌市的永星蘑菇種植農民合作社(以下簡稱「永星蘑菇種植社」)裏,工作人員忙前忙後,將一朵朵「綻放」在菌包上的蘑菇采摘下來,打包裝車,發往市場。

「2023年,我們的蘑菇產量大概有500多噸,其中賣到重慶的有100多噸。」永星蘑菇種植社負責人劉唐莉告訴記者,透過重慶某電商企業,永星蘑菇種植社基地每天有2000余斤蘑菇流轉到重慶榮昌、四川瀘州等周邊城市。

內榮兩地稅務部門打造的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數智中心」,幫助四川永星蘑菇種植農民合作社的蘑菇產品在重慶拓寬了銷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座標在四川的永星蘑菇種植社,之所以能與身處重慶榮昌的電商企業達成合作,緣於內榮兩地打造的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數智中心」。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相毗鄰的四川隆昌三合村和重慶榮昌斑竹村被統一規劃入內榮農高區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先行區,成為唯一以農業科技創新為特色的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平台。

2020年,內榮兩地稅務部門先從夏布行業「試水」,搭建了產業資料倉儲,建立起行業涉稅數據共享機制。2023年以來,兩地稅務部門又共同成立了稅收服務「內榮農高區」建設專項工作群組,組建一體化管理團隊,充分挖掘區內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資訊。

為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內榮兩地稅務部門搭建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數智中心」,以此為依托進行數據資訊共享,利用發票購銷數據,建立購銷需求台賬,為有需企業精準匹配購銷資訊。

正是內榮兩地稅務部門透過大數據的精準分析,讓永星蘑菇種植社在2023年3月底找到了重慶有蘑菇采購需求的企業資訊,雙方很快達成購銷協定,成為川渝第一個利用稅收大數據促成購銷合作的運用例項。

榮昌區稅務局納稅服務科副科長李念倪介紹,在稅收大數據牽線下,內榮兩地目前已有10余家出產蘑菇、稻蝦等農產品的鄉村振興企業先後找到了跨區域合作夥伴,帶動銷售收入增加140萬余元。

在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鋰電產業稅收大數據平台同樣也在發揮著推動產業走向縱深的作用。

發端於岷山之巔的涪江,經四川遂寧流進重慶潼南,串起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軸心」。2020年年底,在川渝共建的一眾功能平台中,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率先獲批設立,潼南、遂寧化身為川渝相向發展「橋頭堡」。

電子資訊、智慧制造、節能環保……如何將遂寧和潼南這些優勢產業整合提升、集群成鏈?遂潼兩地稅務部門大膽探索,推出了一批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征管服務舉措。

比如,在天齊鋰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遂寧正奮力打造千億級鋰電產業集群。對此,遂潼稅務創新建立了鋰電行業發展評價體系——「稅鋰指數」分析模型,為高品質建設「鋰電之都」註入「稅動力」。

依托「遂鋰指數、遂鋰地圖、產業監測、健康指數」四個板塊,遂潼兩地稅務部門攜手打造了鋰電產業稅收大數據平台,將重點鋰電企業的地域分布、稅收收入、稅收優惠等資訊匯集於一個平台,從稅收視角全方位、多維度、視覺化展示鋰電產業涉稅經濟指標執行情況及發展趨勢,為地方提供及時有效的決策參考。

鋰電產業稅收大數據平台執行以來,截至2023年9月,已向鋰電企業推播超千條個人化稅費政策、服務措施,並幫助15家鋰電企業成功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3.58億元。

實際上,回看川渝毗鄰地區涉稅數據共通所走過的歷程,第一個「出圈」的是2021年12月掛牌的川渝高竹新區。

打破行政壁壘、層級界限、空間分割……在大量改革探索中,川渝高竹新區率先在全國實作跨省稅務數據共聯共享,實作一個平台辦理川渝兩地納稅人業務。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裏的辦稅綜合一體機。川渝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率先在全國實作了跨省稅務數據共聯共享。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點」上的成效,為川渝兩地稅收協同共治打下基礎。以車船稅為例,隨著川渝兩地區域流動車輛數量不斷增加,在四川繳納車船稅的「渝牌」車輛年均超過3萬輛,在重慶繳納車船稅的「川牌」車輛年均超過1.9萬輛。

「為推進區域車船稅征管一體化,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共享了9336萬條車輛涉稅數據,並在全國率先將跨地區車船稅資訊交換頻率提速為即時傳輸。」四川省稅務局資源和環境稅處副處長廖鐳介紹,在四川或重慶繳納車船稅的納稅人,次日即可在川渝區域「零障礙」投保,無需出示完稅憑證,簡化了辦理流程,實作征管協同常態化。

另外,2023年以來,川渝兩地還健全了涉稅專業服務機構資訊共享機制,實作信用覆核、資訊共享、失信名單清冊「互聯互通」。

兩地稅收資訊和數據的互通互享,還在重大計畫建設、「以稅資政」等方面發揮出更深層次的作用。

四川省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副處長姚蘭介紹,2023年2月,【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3年重大計畫清單】正式釋出,共納入標誌性重大計畫248個、總投資3.25萬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3395.3億元。在這份清單中,川渝兩省市稅務局共享跨川渝鐵路公路工程批文名稱及文號、土地面積、涉稅金額等43項涉稅資訊,實作從征地批文領取、政策輔導、稅款申報入庫、涉稅覆核等全流程監管。

據了解,川渝還聯合開展了川渝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的稅費統計分析、涉稅經營主體活躍度分析、金融業汽車業等雙城經濟圈產業鏈分析,為全面準確反映雙圈經濟稅源發展情況及稅費政策執行效果提供了數據支撐。

「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稅收優惠跨區互利

「成本就低、政策從優。」談及公司為何會在2020年從重慶江津整體遷移到川渝高竹新區,四川渝興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殷光華道出了心聲。

為了吸引企業投資「築巢」,川渝高竹新區率先統一川渝兩地稅收優惠政策執行口徑,執行「政策從優、程式從簡、負擔從輕」標準,企業在稅費政策上可以適用兩地更優的標準,在土地及水電氣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適用兩地較低的標準,即「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這個從優原則,讓殷光華十分欣喜。公司主營電子放射線交聯聚乙烯(IXPE),廣泛套用於建築、醫療、汽車、體育用品等領域。在企業快速發展階段,優惠政策的「含金量」自是不言而喻。

在川渝高竹新區,政策執行口徑統一之後,城市維護建設稅在重慶渝北由7%降至5%,城鎮土地使用稅在廣安由3元/㎡降為2元/㎡、在重慶渝北由4元/㎡降為2元/㎡。

「僅這兩項優惠政策,2023年就能讓我們多節省近3萬元的稅費。」殷光華表示,受益於新區各項稅費政策的疊加優勢,公司2023年已累計獲得稅收優惠超200萬元,2023年前三季度實作產值超2000萬元,同比增長約24.5%。他說,利用節省下來的資金,該公司進一步加大投入,在新區又購買了35畝二期廠房地皮,加快專利創新和人才引進,全面拓展境內外市場。

四川渝興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現場。截至2023年,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已對新區74個新建和續建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計畫建立清冊,如影隨形服務重點計畫全生命周期。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在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統一稅收政策執行標準也成為了推動產業整合提升、集群成鏈的重要抓手。

潼南、遂寧稅務部門以川渝高竹新區50項政策差異統一為基準,梳理出遂潼兩地存在的政策差異,經過對適用物件、稅額計算、稅收優惠等熱點問題研討評估,完成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12項政策的統一。

因政策執行口徑統一而受益的,還有交通運輸行業。為推動川渝兩地人員往來更便捷,2020年,重慶長途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潼南分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潼南長運」)開通了西南地區首條跨省城際公交路線,目前營運著潼南至遂寧磨溪鎮、潼南至遂寧蓬南鎮2條跨省城際公交路線以及1條跨省客製客運專線。

2022年,川渝兩地政府降低8個車船稅稅目年基準稅額,實作兩地車船稅政策完全一致。重慶潼南長運由此享受到了更多的稅費優惠。

遂潼兩地稅務部門聯合建立符合享受車船稅相關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清冊,共進企業講政策、輔導操作,幫助納稅人及時享受優惠。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因為稅額‘從低適用’,公司有361輛車從原來的享受車船稅減半優惠直接變成免征車船稅,還有37台低排量燃油車也享受到了車船稅減半優惠政策。」重慶潼南長運財務負責人王雪嬌表示,僅車船稅減免這一項,每年能為公司減免7萬余元稅款,這相當於20台車一年的保養費用。「看似微不足道,但這節約下的每一分錢都能成為利潤,也給我們帶來了發展信心。」

而這些「微不足道」所帶來的力量,使得政策傳導效應在更多層面逐漸顯現。

比如,在川渝高竹新區,隨著兩地稅費政策執行逐步趨同,「城市維護建設費」稅率也得到調整,從此前的7%降為5%,這能為川渝高竹水務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竹水務」)一年節省下3萬多元的稅款。

高竹水務由重慶水務集團和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集團共同出資組建,2021年入駐園區。「跟稅費一樣,哪邊負擔更低,就采用哪邊的政策,我們在入駐後,執行了重慶的水費定價,將每噸價格下調了0.3元。」高竹水務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目前水廠每天5000噸的供水規模計算,一年可為當地用水居民節省50多萬元的水費,「我們在稅費上得到了支持,同時我們又在水費上對民生進行支持,真真切切讓利於民。」

「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據了解,2023年,在推進統一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口徑基礎上,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又進一步協同政策調查研究和分析評估,對川渝新制訂、出台稅費政策實行聯合交叉稽核,進一步放大稅費政策協同效應。

「難事易辦、異地通辦」

納稅服務跨區協作

渝昆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共建「一帶一路」的大通道,其川渝段被列入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計畫名單。

「我們建設工程跨度很大,跨區域涉稅業務也很復雜,還好有稅務部門的‘管家團隊’在整個計畫建設階段全程‘伴稅’,從來沒有因為稅的問題耽誤過計畫進度。」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渝昆高鐵瀘永江段計畫負責人介紹道。

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是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十大功能平台之一,規劃範圍為四川省瀘州市和重慶市永川區、江津區全域,被視為成渝地區「南翼」跨越發展的「主引擎」。

為了服務重大計畫開展,瀘永江三地稅務部門集結稅收專業骨幹,成立「管家團隊」,實行「一計畫一團隊」個人化服務,主動靠前提供專戶對接服務,同步送上跨區域企業稅費服務政策包,針對建安行業區域跨度大、工程周期長、成本核算復雜的問題和潛在的涉稅風險點,同步開展計畫分析、經濟分析、風險分析,及時推播涉稅風險預警。2023年1—7月開展服務220余次,搜集涉稅訴求70余條,並形成了【從稅收視角看渝西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等稅收經濟分析報告。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入「快車道」,川渝兩地經濟交往、人員往來越來越多,因為辦稅繳費引發的爭議或者訴求也越來越多。

「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2022年6月,川渝第一個跨區域稅費調解治理模式在重慶市榮昌區辦稅服務廳和內江市下轄的隆昌市辦稅服務廳落地。

隆昌市稅務局辦稅服務廳裏的「川渝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如今不僅是涉稅費基層綜合治理的主陣地,也成為了基層普法的實體化視窗。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內榮兩地稅務部門集合兩地基層稅務骨幹力量,成立了聯合調解團隊,實行「資訊資源兩地共用、爭議解決兩地聯動」,透過「一站式受理、分級分類處理、全流程跟蹤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專門調解處理兩地跨區域稅費爭議事項,並建立了「雲上調解」服務模式。

「在‘不跑路’的情況下,就把涉稅的問題解決了。」對於「雲上調解」的便捷性,隆昌的黃先文深有體會。2007年,他在四川成立了隆昌市恒暢米業有限公司,隨著在內榮毗鄰地區業務範圍的拓展,2022年他又在重慶榮昌經營起一家建材公司,由此在城鎮土地使用稅繳納上產生了爭議。

「我在榮昌租用的是集體土地,不是產權所有人,為什麽要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收到黃先文的情況反映後,隆昌市稅務局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聯動兩地納稅服務、稅政科室、公職律師等開展線上調解,出具了相關檔及規劃圖,闡釋該區域在城鎮土地使用稅範疇內以及承租集體土地由實際使用人繳納等,打消了黃先文的疑問,將異地涉稅爭議化解在了基層。

讓納稅人繳費人線上「全程網上辦」,線下「最多跑一次」,是川渝合作的重要課題和目標。在內江、榮昌兩地稅務部門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四川省稅務局聯合重慶市稅務局,將跨區域調解的做法在川渝毗鄰地區廣泛推廣。

「讓經營主體和群眾‘難事易辦’。」重慶市稅務局納稅服務處處長駱誌高介紹,川渝兩地目前已建立了高竹新區等9個川渝毗鄰區域的川渝稅費爭議調解室,建立了「一站式受理、分級分類處理、內部平台流轉、全流程跟蹤反饋」閉環管理機制。截至2023年12月,共完成調解事項378個,其中聯合調解處置稅費爭議累計40件次。

攜手解決稅費爭議,正是川渝兩地稅務部門持續推出多種便捷辦稅服務舉措的縮影。

據了解,聚焦川渝跨區域辦稅堵點、難點,川渝兩省市稅務部門在創新開展跨省電子繳稅、跨省「一鍵遷移」、統一「最多跑一次」清單的基礎上,2023年又深入推進23項重點任務,大力拓展「川渝通辦」範圍,新增開具無欠稅證明、停復業登記、納稅信用補評、自然人社保繳費等11個通辦事項,累計已實作84項稅費業務線上「川渝通辦」、20項稅費業務異地就近通辦。

遂潼稅務部門開設了9個「川渝通辦」線下服務專窗,按照「一門式一網式」服務模式,確保跨區辦稅規範統一、無感銜接。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全國範圍內率先建立跨省(市)級的納稅服務咨詢專線電話、聯合精準推播線上川渝通辦事項清單、聯合開展「川渝稅法雲播」等系列直播活動、共同聘請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人員和納稅人作為「川渝稅收營商環境體驗師」……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在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稅費服務便利化上的持續發力,也為「雙圈」地區打造出更優的稅收營商環境:

在川渝高竹新區,2021年1月設區之初,市場經營主體為1742戶,到2023年10月底,已增至2090戶,增幅19.97%,2023年前10個月實作工業產值47.52億元、同比增長45.62%,一個新能源汽車智慧制造、新一代電子資訊、生態文旅康養、都市近郊現代農業「2+1+1」產業體系正悄然成形;

在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從2021年先行區設立,到2023年10月,不到三年的時間,兩地累計新增6.2萬戶涉稅經營主體,目前經營主體數量已超過14.4萬戶,聚集了電子資訊、智慧制造、節能環保等一批優勢產業;

在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截至2023年10月底,推動建設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已完成年度投資260.5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88.3%。2023年12月18日,為助力瀘永江融合發展,川渝國資國企又簽約14個計畫,協定投資金額近159億元,計畫涵蓋金融服務、電子資訊、文體旅遊、現代農業、現代物流等產業領域。

整體來看,據公開數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91萬億元,同比增長6.2%、高於全國同期1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6.5%、較上年末增加0.1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9月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48個重大計畫完成投資2853.5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84%,超時序進度9個百分點。其中,80個重大計畫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智力要素的對接與共融,有望為川渝高品質發展帶去更多活力。2023年12月初,為培育一支川渝稅收協作「實用型塔基人才、創新型塔身人才、戰略型塔尖人才」全能型、高素質隊伍,「蜀稅英才」川渝協作實踐營地於在川渝高竹新區揭牌,計劃在2023~2025年開展每年2批次、每批次約30人、培育時長6個月的實踐鍛煉,為推進川渝稅費政策執行標準化、征收管理一體化提供人才支撐。

「蜀稅英才」川渝協作實踐營地依托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著力培育一支川渝稅收協作全能型、高素質隊伍。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