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望嶽談|國內外院士專家齊聚,這場論壇為何在濟南召開?

2024-07-14新聞
(一)
濟南,盛夏七月,千佛山腳下召開的一場論壇,頗為特殊。
這就是7月13日開幕的首屆基礎設施工程·泰山論壇。
03:09
特殊之一是規格之高。
論壇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等發起。來自國內外近50位院士、國家傑青等行業專家,聚焦土木交通工程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學科轉型升級、學術前沿熱點三大領域進行分享,為學科智慧化、數位化、資訊化轉型升級獻策。
一場論壇,讓記者如坐春風,聆聽到行業高品質發展前沿的科技成果實踐。
特殊之二是業界認可。
國內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齊聚於此「學術論劍」「智慧共享」,本身就是對山東高校學科建設以及山東基礎建設成果的肯定。
說起基礎建設,人們總把中國比喻為「基建狂魔」,這是對一個個超級工程的贊嘆敬畏,也是對中國基建和中國制造業突飛猛進的自豪。
那麽,山東的基建,其實有你知道的一面,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二)
首先看你所知道的山東基建。這就不得不提「山東的路」。
「山東的路」四通八達,美譽由來已久。早在1993年6月,原交通部在濟南召開了全國公路建設工作會議,人們習慣稱之為「濟南會議」。這是中國公路發展史上一次影響深遠的重要會議,拉開了全國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大幕。1993年底,山東省公路總裏程4.6萬公裏,其中高等級公路通車裏程排名全國第一。
2022年,山東被選為全國第一個交通強國省域示範區。與其說「選擇」了山東,不如說是一場完美契合的雙向奔赴。
在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迅猛發展的今天,交通被賦予了更為豐富而立體的內涵。今天的「路」不再是單純的陸上交通,而是海陸空各種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
作為全國第一個部省共建交通強國省域示範區,山東交通發展持續湧現新的活力:全省高速鐵路通車裏程突破2800公裏、躍居全國第1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突破8300公裏;全省城市軌域交通營運路線達到11條,營運裏程增至407.9公裏;全省內河航道通航裏程1117公裏……
7月13日,濰坊至煙台高速鐵路開啟聯調聯試。這意味著膠東半島「高鐵環」實作閉環,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更加完整。山東交通還在按下發展的「快進鍵」。
其次說山東基建不為人知的一面。
這兩天,一則訊息令人新潮騰湧:國際隧道與地下空間協會釋出了「過去50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50個隧道工程」。中國有9個計畫成功入選,數量全球最多。
其中,青島膠州灣第二海底公路隧道位列其中。這條海底隧道有著五個「世界之最」:長度最長、規模最大、斷面最大、水壓最高、首座超大直徑盾構。
解決世界性難題的背後,有山東高校、山東企業的攻堅。
眼下,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工程迎來重要節點,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山河號」正在緊張吊裝下井組裝中,計劃9月實作盾構始發。
值得一提的是,「山河號」搭載了山東大學與濟南軌域交通集團聯合研發的「五官一腦」智慧裝備系統:超前地質預報系統——「火眼金睛」、地層界面辨識系統——「聽波聰耳」、瓦斯環境監測系統——「超級巧鼻」、刀具磨損監測系統——「鋼牙神經」、同步註漿檢測系統——「號脈靈手」和輔助決策支撐系統——「人工智腦」。
目前,在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濟南地鐵、貴陽地鐵、廣花城際鐵路等重大工程中,均有「五官一腦」智慧裝備系統參與建設,有效控制盾構開挖面失穩、刀具刀盤損壞等災害的發生。
(三)
目光拉回到首屆基礎設施工程·泰山論壇。不僅是智慧化、資訊化的科技套用,山東大學在突水突泥治理的科研實踐也已經走在全國前列,獲得與會專家的稱贊。
一直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馴服」突水突泥的方法。
瞄準這一國家重大需求,2001年,山東大學巖土與結構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多年來,他們結合突水突泥災害防控的國家重大急需,團隊作戰、協同攻關,深入推進學科交叉創新,憑借地下工程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和突水突泥治理理論與技術等「殺手鐧」,改變了這場賽局的力量對比。
據了解,山東大學團隊利用交叉學科優勢,提出以精細化探查與關鍵孔為核心的長效治理設計方法,封堵後,地下水在圍巖內部迴圈,避免了對環境的影響及動水對結構的長期破壞和二次湧水。
「交通是現代城市的血脈。血脈暢通,城市才能健康發展。要在建設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路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間上下功夫」。
鉆山過嶺,穿江越海。遁地潛行,開拓空間。
在基礎設施領域,山東不斷增強以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省的使命感,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交通基礎設施覆蓋範圍和聯通水平實作大幅躍升。接下來,山東還將錨定學科創新升級,致力於全方位促進傳統土木交通工程行業高品質發展。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雅潔 呂樂 策劃 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