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美媒:迷你主義為何流行?

2024-09-26新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9月21日文章,原題:迷你主義為何流行?不只是你,一切都在縮水。本周,喬氏超市對2.99美元的迷你托特包進行補貨,而今年早些時候,這款包在網購平台上被炒到500美元的高價。每一家商店最顯眼的位置,都擺著旅行便攜裝的護發、護膚和化妝產品。社交媒體上,能夠裝滿迷你產品的袖珍美容包更是贏得數以百萬計的瀏覽量。就連冰茶品牌Snapple也推出了小瓶裝,在廣告中宣傳其可以放在袖珍包裏攜帶。
迷你商品迎來時尚輪回
許多人似乎對迷你產品並不感冒。盡管單價變得更高、包裝變得更花哨、過度消費的風險也增加了,品牌仍然願意在迷你產品上來一場豪賭,賭它可以滿足使用者們的復古情懷和追求奢侈品牌的小小願望。
來自紐約時裝技術學院的商業管理學教授尚恩·卡特稱,疫情以來,商店開始把櫥窗更好的位置留給迷你產品,用更低的成交價格吸引年輕消費者。卡特稱,「迷你商品」的風氣始於20世紀60年代,迷你裙之風過後,迷你手包和迷你提包也相繼出現。
同所有時尚元素一樣,迷你商品也迎來了自己的時尚輪回。「2022年以來,這一趨勢迅速發展,就像打了激素一樣,」卡特稱,「這次,它不再是一飆風,而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喬氏超市副總裁、「喬氏超市故事會」播客主持人馬特·斯洛恩稱,公司「沒有料到」迷你托特包會忽然如此風靡:「我們一周要賣掉幾十萬個這種包。」
贈品小樣刺激消費
就算你不想買迷你產品,也逃不掉社交媒體上的流行趨勢。憑借能將大量迷你產品塞進迷你奢侈包的神奇整理術,網紅喬·巴克的社交媒體帳號「小豆子」獲得了320萬個贊。在她最受歡迎的視訊裏,她在一個迷你奢侈品包(網路售價195美元)裏,塞進了一支迷你口紅、 一支迷你睫毛膏、一塊迷你遮瑕膏、一塊迷你粉餅、一瓶迷你香水和許多其他物品。
巴克於2021年建立該帳號,以接觸其他時尚從業者。疫情使她明白,她不必帶著許多東西到處跑,因此就開始做迷你包系列的視訊,「每次出門,我都會帶個小點的包,這樣才更符合我的生活方式。」迷你的生活方式還有很多,巴克還會自己用小瓶子做化妝品的分裝。
絲芙蘭等品牌會在使用者完成特定訂單、消費積分和生日時,贈送迷你小樣。這樣做能夠刺激使用者消費,因為有些特定的小樣只有頻繁消費的使用者才能獲得。
價值是主觀的?
哪怕是不喜歡迷你產品的人,也往往會被巴克的內容吸引。看別人把一堆小瓶子塞進包裏,這不僅解壓,還不用動腦,完全符合社交媒體資訊流規則。「我想說,這裏面是有點可愛的因素在,對吧?」巴克稱。
你小時候可能玩過口袋玩具,也可能用過兒童餐盒,如今的品牌正在打感情牌,嘗試喚起你的童年記憶。萬事達首席分析師安娜·凱勒稱,「人們總是會喜歡袖珍、迷你的東西,這只是一種功能上的叠代罷了。」有些人喜歡迷你主義,則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在保質期內用完,不會浪費。哪怕單價更貴,但從總價上看,迷你商品的價格總是更低的。你不用去買山寨貨,也不用找平替,美容和時尚單品的迷你分裝能讓你好好過一把奢侈品的癮。
對小品牌來說,制作迷你裝是個負擔,因為運作和物流的成本都會增加,但報酬也是值得的。「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行銷工具,」凱勒稱。
但追求社交媒體時尚和美容的潮流,就意味著要承擔白色垃圾增加的風險,相比於標準尺寸,迷你裝的瓶子往往要用到更多材料。
環保組織「塑膠之外」的傳播主管梅麗莎·瓦萊恩特稱,企業應開始研發可回收、可再用的產品,「小瓶子、小產品的復興,意味著會產生更多的塑膠垃圾。」塑膠回收商協會推薦人們購買正常尺寸的產品,並在有出行需求的時候選擇可回收的容器,自制便攜裝。這是因為在美國的現行制度規定下,小於2英尺的包裝無法被回收。
對於追求潮流的人來說,價值是主觀的。「買大號商品可能會幫我省下不少錢,但我並不會使用它,因為它不符合我的生活方式,」巴克稱,「雖然買了更貴的東西,但是如果你喜歡,用得也更多,那這筆錢就是值得的。」 (作者拉米莎·馬魯夫,華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