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誰也想不到,俄烏沖突居然一打就是兩年,而且短期內仍然沒有結束的跡象,這對前線的俄烏兩軍來說,就像是在地獄裏煎熬。盡管承認「長期戰爭」對烏克蘭也沒有好處,但烏總統澤連斯基近日仍然表示,基輔不同意停火,因為停火「只會讓俄羅斯受益」,「讓莫斯科有機會增加軍火儲備」,到時候「他們會輕易將我們撞飛出去」,「我們不能冒這樣的風險……不能出現有利於俄羅斯的停火」。
既然認為停火「對俄羅斯更有利」,那麽烏克蘭也就只能選擇「繼續打下去」,但打下去「談何容易」?就在澤連斯基表態「反對停火」的同一天,美國白宮國安委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表示,當前美國政府透過「總統提用權」給予烏克蘭的軍援資金「已經耗盡」,事實上,「美國的對烏支持已經暫停」,柯比呼籲美國國會「盡快透過」白宮提出的額外撥款請求,為烏克蘭提供更多的資金。
很顯然,烏克蘭最大的「外部支持者」已經沒錢提供更多的軍援了,烏軍的炮彈「打一發,少一發」,形勢會越發窘迫。據【華盛頓郵報】上月22日的報道,在札波羅結地區作戰的烏軍第128山地旅士兵就表示,「炮彈的數量是有限的」,「很難說我們能堅持多久,但不可能太久,大家都明白這一點」。據德國【圖片報】上月的報道,因為彈藥不足,烏總參謀部默許烏軍不得已時可以「放棄前線」,在此背景下,俄軍奪取了馬林卡。
很顯然,在「軍援見底」的情況下,「不停火」似乎意味著更大的失敗,而且貌似是「不可避免」的,那麽澤連斯基為什麽還這麽嘴硬,堅決不同意「停火」呢?
一來,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烏軍打到現在,除了外援不斷之外,也是憑借「不妥協」的一口硬氣,一旦這股氣泄了,恐怕想要鼓起來就不容易了,畢竟士兵們真的不想打了,而歐洲也早巴不得戰爭結束,所以一旦「停火」,烏克蘭真可能會「歇菜」。
二來,俄烏沖突是一場「代理人戰爭」,是戰是和,本質上還得問美國的意見。現在要俄烏和談,美國表態了嗎?沒有表態。之所以沒有表態,主要是因為美國已經控制了中東的局勢,以色列從加薩撤軍了,美國不必為了支持以色列,而不得不「陷在」中東。所以美國沒必要用「停火」,換普亭放過以色列。
三來,西方不亮,東方亮,美國軍援斷了,但日本的軍援送來了。在美歐患上「援烏疲勞癥」的背景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卻宣布,將額外向烏克蘭提供45億美元的資金。新年伊始,日本新任外相上川陽子就存取了基輔,她當場拍板,「再次追加援烏資金3700萬美元」。此外,日本可能還會透過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一批日本制造的「愛國者」飛彈。
最後,酷寒的天氣,為澤連斯基爭取了時間。美國戰爭研究所在11日的報告中指出,烏克蘭的冰凍氣溫「可能會限制(雙方)前線的行動」;庫皮揚斯克防線的烏軍教級指揮官也表示,由於天氣寒冷,導致俄軍在該方向的軍需供應緊張;而在巴哈穆特地區作戰的一位烏軍官員表示,當地氣溫低至-18攝氏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士兵在觀察哨都不可能停留幾個小時。很顯然,至少在春天到來之前,烏軍還能「殘喘」一段時間。
因此,澤連斯基之所以反對「停火」,主要是因為「不敢」停火,「無權」停火,而且依然存在幻想,還在拖時間。即便如此,依然可以確定,2024年是俄烏沖突的「關鍵之年」,俄烏沖突是有可能在今年結束的。但這還要看中東局勢的發展,若中東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很可能被迫同意俄烏停火,畢竟「親爹」比「幹兒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