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召開之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了一篇文章,系統梳理了2023年的紀檢監察工作情況。島叔註意到文中的一組數據:
2023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向25個省(區、市)紀委監委集中督辦交辦66件耕地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共追責問責746名責任人和97個責任單位,其中204人為地方黨委、政府或部門「一把手」。
因耕地違紀違法問題問責「一把手」,這事值得說道。
(圖源:澎湃新聞)
一
面對國家明令禁止的耕地「非農化」,部份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甚至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搞非農建設——
有的地方侵占耕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在遼寧阜新,彰武縣大德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遼寧德力格爾草原生態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批準擅自占用大德村耕地124.46畝。占來的土地幹嘛了?建設風景區,修建民宿、餐廳、景觀水系、遊客中心、冰雪場、彩虹滑道、遊樂場、景區道路等休閑旅遊設施。
有的地方黨政機關自己下場違法征地占地。比如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黨委政府為建設郎岱山地旅遊度假區,主導推動違法占地701.4畝,其中耕地225.08畝。除了主導推動,當地黨委政府還幹預相關部門依法行政。
有的地方打起了永久基本農田的主意。在河北廊坊,一些村民頂風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用於種植綠化裝飾草皮。從通報情況看,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近620畝。曾有基層幹部向鎮裏的綜合執法隊報告違規問題,但當地僅口頭通知整改,直至中央督查介入,地塊才得以復耕。
盤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自然資源部的通報,各地侵占耕地搞花海景區、啤酒小鎮的,在水泥地上蓋土裝假應付檢查的,真是不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數據顯示,自2020年7月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啟動至今,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相關問題8306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803人。2022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不少省份耕地還在持續減少。
從數據看,耕地保護任務仍很艱巨。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紀委監委對亂占耕地、「非糧化」等問題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二
中國人多地少,14億多人口占世界總數的近20%,但耕地只占世界總量的9%;人均耕地面積約1.4畝,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本世紀初,中國從糧食安全形度出發,提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當時提出,這條紅線如果被突破,將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
但為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仍屢禁不止?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文榮對島叔說了兩個字:「利益。」錢文榮說,地方利益與全域利益並不完全一致。從經濟增長角度看,發展二三產業比第一產業來得快,一旦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產生沖突,地方容易以犧牲耕地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比如,與經濟作物相比,糧食作物種植收益明顯偏低,當遇到經濟作物侵占耕地時,農民沒有太強的阻攔動力。
除了種糧收益低,一些領導幹部的政績觀偏差也會加劇耕地侵占問題。有的人只考慮個人升遷,熱衷於造勢造景,打造所謂顯績、政績,置耕地紅線於不顧,成了實打實的「耕地刺客」;有的人失管失察,礙於「人情世故」睜一眼閉一眼;還有的以權謀私、收受賄賂,靠國家的地,發自己的財。
此外,耕地保護工作涉及多個部門,一個地方如果缺乏有效協調貫通機制,各部門在具體工作中也難以形成合力。
浙江省金華市紀委監委幹部向種糧戶了解情況。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三
再難管也要管好。錢文榮認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離不開3個關鍵詞。
一是考核。包括對耕地保護成效的直接考核、對地方經濟考核體制機制的完善。目前,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已明確各地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並落地落圖,這些是硬杠杠,有關部門應嚴格考核問責,加強專項監督,向破壞耕地行為果斷「亮劍」。完善地方經濟考核指標,不能簡單以經濟增長率論英雄。地方政府官員也得擺正政績觀,別總以為一任只管一任事,圖個任上光鮮,要知道耕地紅線是終身追究,退休了也得擔責。
二是技術。耕地損毀容易,修復難。對於違法違規侵占耕地的行為,早發現一天就能少一點損失,不能等表土層都破壞了再發現整改,那修復就難了。要充分利用航拍、衛星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掌握耕地情況,快速發現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線索,提升耕地保護的效率和準確性。
三是效益。加強耕地保護需要調動農民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對農民來說,得讓種糧有利可圖。可行的措施是推動現代化集約化農業發展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種植比較收益。種糧有錢賺,農民自然會在耕地保護上多出力。
另外,不能讓種糧地方總埋怨「憑啥別的地方不種地、少種地去搞經濟,自己費勁種地還窮得叮當響」。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形成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耕地保護合力,都是對癥下藥的辦法。
「當然,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錢文榮說,耕地保護應避免「一刀切」「大跨步」,要先立後破,給農民整改留出過渡期。農民利益受尊重,好政策才能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