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家宅六神信仰源於先秦時期的「五祀」和「七祀」,處於周代禮制文明發祥地的陜西關中地區受其影響頗深。陜西關中地區「家宅六神」信仰的產生和流行,經歷了由官方禮儀下行至民間習俗信仰的過程,其祭祀和供奉與中國傳統春節息息相關。鳳翔作為陜西民俗年畫集大成之地,僅從類別來看,其神碼畫的占比並不太多,主要集中於「家宅六神」體系之內。
一、「家宅六神」信仰的形成及在關中地區的流傳
先秦時期,「五祀」「七祀」還不是民間可以隨便祭祀的,而是天子、諸侯等上層的專享。【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其中的「五祀」,鄭玄註解為「五官之神」。【禮記·月令】中稱「五祀之神」為「孟春之月……其神句芒」「孟夏之月……其神祝融」「中央土……其神後土」「孟秋之月……其神蓐收」「孟冬之月……其神玄冥」,此外,【禮記】還記載了天子於孟冬之時「臘先祖、五祀」的傳統。而關於「五祀」、「七祀」的具體所指,【禮記·祭法】中也有明確解釋:「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竈;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竈。」(圖1)
圖1 鳳翔民居大門外供奉的土地神龕
「五祀」「七祀」在先秦以後的各個朝代並不統一,而是出現了各種細微變化。漢代時,井神出現在「五祀」之中,替代了行神,門、戶、井、竈、中霤成為漢代流行的五種祭祀神。宋代主要流行七祀,延續的是【周禮】中的太廟司命、中霤、門、行、戶、竈、厲等諸神。元代,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門、戶、中霤、井、竈、廁等固定為「家宅六神」始流行於民間。及至清代,民間信奉「家宅六神」已較為普遍,民間寶卷中亦有【六神寶卷】,其中註明六神即「門神、奧神、財神、竈神、宅神、井神」,且「此六神不論大小人家,總有六神管事,須當恭敬也。」但此時文獻記載中的六神卻不是現在關中地區祭祀的六神。關中西部祭祀的「六神」包括天地全神、竈神、井神、倉神、土地神、牛馬王,此「家宅六神」於何時定型並開始在當地流傳,並無確切的史料記載,但仍可發現,其中以門神、戶神等為代表的禮儀神的功效越來越弱,代之而起的是和人們生產生活切實相關的、實用性與功能性更加突出的倉神、牛馬王等,這又和鳳翔當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氣候以及重視農業等聯系緊密。
地處關中平原西部的鳳翔地區深居內陸,四季分明,但春季冷空氣頻繁,氣溫日差大,寒潮、霜凍、春旱較頻發;夏季氣溫高,降雨量大;秋季陰雨連綿,光照減少,晚秋分時則幹旱少雨;冬季寒冷幹燥,降雨量最少。此種自然環境和氣候,使當地人習慣了「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十分重視農業,農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受周代以農治國思想的影響,關中地區形成了自有的一套農耕制度,貫穿於整年的周期之中。【尚書·禹貢】中稱鳳翔為雍州,列為九州之一,【周禮·職方氏】對雍州的方位、山川、河流、民眾、耕種等進行過記載,其中寫道:「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其澤藪曰弦蒲,其川涇、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馬,其谷宜黍、稷。」此外,【陜西通誌】中對關中地區的描寫,「人勤稼穡」成為最突出的字眼,尤其在寫到鳳翔時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尚氣力」「其俗勤稼穡,務本業」的記載。長期以來,由於閉塞的交通、封閉的本土文化意識和經濟的不發達,使關中人民間信仰也多圍繞著基本的生產生活而展開,在「家宅六神」中出現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倉神、牛馬王也似乎變得不難理解。(圖2)
圖2 倉神,縱21厘米,橫17厘米,陜西省文化館藏
自周代以來形成的祭祀禮制,對地處周秦文化腹地的關中西部鳳翔的民間信仰產生了深遠影響,一直到民國時期,當地人對家宅神的祭祀依然十分興盛。而從天子「七祀」、「五祀」到民間信仰中的「家宅六神」的演變可明顯看出從國家禮制到民間俗信的「禮」至「俗」的演變和分野,它們並非涇渭分明,而是常常在上層社會和民眾日常中形成互動,相輔相成。
二、關中「家宅六神」神碼的典型影像
關中地區的「家宅六神」神碼特指天地神、土地神、竈王、龍王、倉神、牛馬王等六種。除竈王外,其他神碼的祭祀時間和方式較為統一,主要集中在除夕日,圍繞著家庭民居的各個空間設龕祭祀,形式以在神龕中貼上木版套印的神碼年畫及焚香供拜為主。【民國續修陜西通誌稿】中對此曾有記述:「正月元日黎明無少長鹹(集)起沐浴衣冠,向祖宗神牌前然(燃)香燭,拜手稽首對天地神祇及竈神、井神、土神、槽神前。」
圖3 鳳翔民居天井院中的「天地全神」神龕
圖4 天地全神,縱19厘米、橫12厘米,陜西省文化館藏
圖5 天地全神,縱19厘米、橫11厘米,邰立平作
因舊俗中有新年交替之際,諸神下屆降福之說法,民眾多於院中設天地桌,供奉天地全神像,以祈福祉。鳳翔當地也不例外,每逢除夕之時,家家戶戶都於天井院中靠「上手」(即院子右邊正對大門)的墻壁上設「天地神龕」(圖3),為了表達虔誠的拜神心理,該神龕一般設定較高,龕中貼有木版套印的「天地全神圖」,神龕上方裝飾有彩色的門旗,龕額貼有「天宮神」「太平宮」「乾元」等橫批,兩邊配以「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或「造物本無私,太平原有象」的對聯。【民國續修陜西通誌稿】亦有記載當地人在「正月一日謂之元旦昧爽男女悉與列香案牲果祀天神」的場景。鳳翔當地人對「天地神」十分尊崇,尊稱其為「老天爺」、「天爺」等,民間百姓始終相信人做的每件事都有其在註視,故而在蓋房子的時候就在屋檐下預留一個神龕的位置,以便除夕日點上香燭等來祭拜。鳳翔年畫中「天地全神」的圖樣並不多,且形式較為固定,如今僅見兩種,樣式也較為相似。其一為圖中眾神坐於蓮花台上(圖4),戴冕旒持圭的玉皇大帝居中,旁有兩仙童拱手伺立兩邊,其他頭戴展翅襆頭的文官眾神分列其下方左右,中間立一「天地三界十方萬靈之神位」的牌位,表達了當地人天界、陽界、冥界三界的宇宙觀,並予人以莊嚴神聖之感。此外,另一種「天地全神」圖樣僅在兩邊垂下的帳幔上刻有「四季平安」字樣(圖5)與前一種以示區別,表達人們在新春伊始,敬天法祖,企盼一年平安幸福之良好祝願。
圖6 龍王,縱23厘米,橫16厘米,王樹村藏
圖7 井泉龍王神,縱18厘米、橫12.4厘米,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鳳翔民間有「福水養百口、一泉共萬家」的民諺,當地普遍流行敬龍王的習俗,不僅為了保佑家人有水吃,也希望能有足夠的水來灌溉莊稼。(圖6)鳳翔龍王神碼中的龍王頭戴高冠,龍睛圓睜,耳有毫毛,滿髯下垂,身穿袞服,肩部飾有龍鱗紋。上方左右有小龍纏繞,下部為一文一武二官。整幅畫面構圖飽滿,色彩艷麗,對比強烈。此外,在關中東府的蒲城地區,還流行一種「井泉龍王」神碼(圖7),圖上的井泉龍王長相如龍王形貌,穿袍服,龍睛巨口,耳生毫毛。龍王前後各有一侍從,背景刻有幔帳,襯托出龍王乃居於水底深宮的帝王身份。
圖8 土地,縱23厘米,橫18厘米,王樹村藏
圖9 土地公,縱22.5厘米,橫17厘米,王樹村藏
民間祭祀土地神源於原始社會的自然神信仰崇拜,屬「五祀」中的「中霤」之神,在後世的開發中,逐漸人格化,衍發出武官土地神、文官土地神等型別,全國各地對其具體所指人物各有說法。清代【陔余叢考】中認為土地神為唐代韓愈,「今翰林院及吏部所祀土地神,相傳為唐之韓昌黎,不知其所始。……又【宋史·徐應鑣傳】:臨安太學,本嶽飛故第,故嶽飛為太學土地神。今翰林,吏部之祀昌黎,蓋亦仿此。」土地神作為民間祭祀中屬位卑職低一類的神祇,但卻與人們的日常最為接近,其神龕遍布鄉村集鎮。在關中地區,土地神被俗稱為「土貼爺」,是保一村、一家平安的神靈,有時也被當作財神,故民間用「門外一老仙、四季保平安」、「土中生白玉、地內產黃金」等俗諺來描述土地爺的身份。關中各地,每家每戶的大門外,靠外墻均會做一個小小的土龕,用以祭祀土地神,現在此神龕也有用磚頭、瓷磚壘就。龕窟雖小,但龕楣上一般有灰瓦做的飛檐並配以精細的磚雕,裏面貼著「土地爺」神碼,並擺上香爐,除夕時焚香祭拜。西府鳳翔土地神碼中的土地公長相慈祥,笑容滿面,長髯齊胸,身穿標誌性的黃袍,上飾有花朵圖案,所戴的風帽上飾有「壽」字紋(圖8)。畫面上方有一龍一虎正在相鬥,下方為勾魂小鬼和催命判官。色彩上多用代表土地的黃色,僅以綠、紅二色點綴其間,突出土地公的身份。此「龍虎鬥」樣式的土地公主要為當地人祛邪所用,普遍流行於陜西關中的中部、西部和甘肅東部地區。東府蒲城的土地公姓名標示「戊己宮」(圖9),是遵照中國傳統文化裏的五方和五行對應的中央戊己土、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等說法創作而成,故此幅作品梁枋上題「戊己宮」乃為土地神所居之地,畫中的土地亦笑容可掬,慈眉善目,頭戴紅頂緯帽,身著開氅壽字黃袍,手執一紅漆龍頭拐杖坐於椅上。宮內幔帳飄動,上懸大紅燈籠以示喜慶,下方為勾魂小鬼和催命判官。另有一幅產自陜西長安的「土地神」白須白發(圖10),目光慈祥,頭戴風帽,懷抱一如意端坐於畫面中央,身著土黃色寬袍,上有代表官位的補子,突出土地公在民間是管轄一方土地之神的身份。身後有二童子侍立兩邊,下方為馴虎麗仕和催命判官。
圖10 土地神位縱18厘米,橫12厘米,陜西省文化館藏
圖11 牛馬王,縱25厘米,橫19厘米,邰立平作
圖12 輩輩封侯,縱34厘米,橫18厘米,邰立平作
圖13 封侯掛印,縱34厘米,橫18厘米,邰立平作
「牛馬王」神碼多貼在牲畜棚舍、牛房馬廄之中,是農耕社會的人們為躲避瘟疫,使家裏的六畜安康而貼用的一種神碼,關中當地也稱其為「槽神」,亦有槽頭興旺之意。牛、馬是與人民生產、生活關系密切之家畜。社會上很多行業皆與牛、馬有關。如農民耕田、拉車、磨房、肉食皆賴於牛;而馬之用途除與牛相同外,還有馱運、遠行、作戰等。鳳翔年畫中將牛王、馬王繪於一圖,賦予其「王」之身份,俗稱「牛馬王」。一般圖左設馬神,頭有三目,肩多兩臂,披甲罩袍,如一猛將,以象征馬奔馳戰場飛騰勇進。牛王居圖右,白面,五綹黑須,溫和善良,穿袍戴帽,如王公大臣(圖11)。牛、馬王的影像,北方各地年畫作坊皆有印品,到新年時供應給農民、養馬、衙門等各種有關行業敬神之用。此外,關中地區還流行一種「槽馬猴」神碼,是當地人根據【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封作「弼馬溫」一職,結合孫悟空為猴的形象創作而成,計有【輩輩封侯】(圖12)和【封侯掛印】(圖13)二幅,專貼於馬圈中。年畫中的疪原為「弼」字,疪諧音「辟」,有躲避之意,即躲避馬瘟。【輩輩封侯】圖繪一大猴子背著一小猴子,「背」諧音「輩」,取「輩輩封侯」的吉祥寓意。【封侯掛印】一幅繪坐於松樹上的猴正牽拉馬韁繩,一側的松枝上掛有一印,馬頭處飛來一只蜜蜂,蜂、猴即「封」、「侯」,取「封侯掛印」之意。兩幅作品畫面古樸卻又不失生動,將人們企盼牛、馬平安與世代做官的心理巧妙的結合起來。
圖14 倉神,縱21厘米,橫17厘米,邰立平作
倉為儲糧設施,保佑糧食豐足的保護神即倉神,又名廒神、倉官,民間也稱其為「谷倉神」「天倉神」等,並在糧倉、倉庫設龕祭拜。倉神信仰源於自然崇拜中的「胃星」天倉,民間奉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為填倉節,並相傳倉神為西漢開國元勛韓信。陜西關中地區以小麥、玉米為主要農作物,家家戶戶築有糧倉,一年的收成好壞是全家最為關心的事情,人們普遍有敬倉神之俗,且春節之時正值早春青黃相接之際,農戶倉廩已虛,故祈求倉神護佑農耕順遂、莊稼豐收。鳳翔年畫中的倉神為文官造型(圖14),戴烏紗官帽,穿繡龍紅袍,系帶穿靴,端坐在「倉神宮」下,旁有侍童一托糧米帳薄,一托谷糧貢品,恭立左右。神像後面的槅扇,刻畫瓶花果盆,旁懸對聯一副,上寫「年年取不盡,月月用有余」,以示倉官能保證庫中之糧物取之不盡,反映人們祈望谷米滿倉的富足心態。
三、形式多樣的關中「竈王」神碼
在鳳翔當地的神碼祭祀中,祭竈王是最具儀式感的,竈王神碼的形式也最為多樣。從古至今,無論是先秦「五祀」還是民間祭拜,竈神地位無可撼動。【白虎通·五祀】謂:「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戶、井、竈、中霤也。所以祭何?人之所處出入,所飲食,故為神而祭之。」竈王在鳳翔被尊稱為「竈王爺」,也叫「司命主」,是主管爐火及監察一家善惡之神,因其於臘月二十三上天報告人間善惡,是日,當地人親手制作帶有芝麻、茴香等香料的面餅,並在餅的兩面刻劃上菱形花紋,用高粱桿制作成的花戳蘸取紅色顏料,點上花型圖案,使其美味又好看。鳳翔人叫這種餅為「竈幹糧」,用其來祭獻竈王,也是希望竈王能多「言」好事。竈幹糧餅脆而香,是大人孩子都很喜愛的一種當地小吃,祭獻完以後,全家人可將其分食。
在鳳翔,竈王是每年過年前最先張貼的神碼,鳳翔的民間年畫作坊每到臘月初即印售竈王上市,是年畫中印數僅次於門神的品類。鳳翔的竈王神分碼為單座竈王和雙座竈王兩種,按人物多少和裝飾又分為四口竈、八口竈、單印架、雙印架、燈籠竈、花瓶竈、四季花竈,大紅袍竈、黑袍竈等等,此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張貼的竈王,如九天雲柱竈、寧夏竈等。
圖15 司命主,縱23厘米,橫18厘米,邰立平作
圖16 竈王,縱23厘米,橫16厘米,邰立平作
其中一幅畫面梁枋處題有「司命主」字樣的竈王(圖15)當地俗稱為「八口竈王」,即畫面上有八個人。竈王爺和竈王夫人位居中間,其他侍從、供養人等分列其周圍。上部懸掛有燈籠和一個印架,民間年畫藝人為了區分,也將此竈王稱為「單印架竈王」,另有一幅為左右兩個印架的,其名曰「雙印架竈王」,梁枋題「丙丁宮」(圖16),因竈王與作炊用火有關,故取代表南方、屬火的丙丁為名。該圖案下方中間為一寶馬進財。畫面主要為紅、橘、綠、黑四色,配色較為鮮艷。另一幅【司命主】(圖17)為單座竈,即主尊只有竈王一人,位居畫面中央,梁枋也題「司命主」,兩旁輔以「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臣」的對聯,下有一男一女二人供奉。據已故的鳳翔年畫傳人邰怡生前撰文記載,此種單座竈王多貼於商鋪的竈房中。
圖17 司命主,縱23厘米,橫18厘米,王樹村藏
圖18 竈君,縱29厘米,橫21厘米,陜西省文化館藏
圖19 竈王,縱29厘米,橫23厘米,邰立平作
身著黑袍的竈王也有兩種,均為單座竈形式。一種俗稱「四季花竈王」,(圖18)所繪竈王面容白凈,身穿黑袍,一人獨坐中央,身後有牡丹、蓮、菊、梅四季花作為背景,象征四季平安,故名。其四周配有其他人物和家畜,畫面色彩淡雅,紅、綠二色中點綴醬紫色,搭配和諧,多為農家張貼。另一種俗稱「燈籠竈王」(圖19),其竈王形象亦眉清目秀,留三綹長須,身穿黑袍,肩膀處裝飾有雲紋,身旁掛有兩只燈籠,梁枋上題「祭如在」,意為祭神如神在,提醒人們要時時註意自己的言行,題字兩邊並繪琴、棋、書、畫,下方為二人手持寶物供奉,有雞、犬等家畜圍繞身旁。整幅年畫設色鮮艷,多紅、黃、橘等暖色,和竈王身穿的黑袍形成鮮明對比。
圖20 竈君,縱28厘米,橫18厘米,王樹村藏
圖21默佑,縱22厘米,橫17厘米,陜西省文化館藏
竈王和竈王奶奶並置的影像型別在陜西當地被俗稱為「雙頭竈」,也有兩種變體。其一(圖20)畫面分為三段,最上面兩邊為兩條龍,張嘴伸爪,形象生動。中間為兩騎馬的報春使者,正中央為天界之南天門;中間端坐的二人即竈王和竈王夫人,二人均彎眉細眼,竈王頭戴金冠,竈王夫人頭戴鳳冠寶珠;下方兩邊為執鞭鐧的敬德、秦瓊二位門神把守竈君府的大門,二人腳邊為雞、狗等家畜,下方中間有搖錢樹和招財童子等人。此種竈王多貼於廚房中鍋竈之上的墻壁上。其二姓名標示「默佑」(圖21),圖中竈君夫婦並坐,旁有二人侍立左右,前有金雞、寶馬、家犬守於聚寶盆前。默佑之意在於勸誡人們平時要多做功德,註意自己的修行,如此,神靈也會暗中保佑。該神碼色彩濃重,黑、橘二色占據大部,其間多用醬紫色做以區分。不論是人物造型還是色彩,均可看出典型的西北銘印,是普遍流行於陜西、甘肅一帶的竈王形式。
圖22 竈王,縱29厘米,橫21厘米,邰立平作
圖23 「九天雲柱」竈王,縱25厘米,橫18厘米,邰立平作
鳳翔因處於關中西部,歷史上曾是往來中國西北地方的重要樞紐,自然也是西北各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接壤之地。明清以來,鳳翔年畫一度出售至青海、寧夏等地。再加之鳳翔以西,制作年畫者少,不能滿足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的貼用。清末民初之際,敏銳的鳳翔世興畫局藝人邰世勤創作了專為寧夏等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張貼的竈王神碼,當地俗稱「寧夏竈」。與鳳翔當地的竈王形象不同,「寧夏竈」雖然也為「雙頭竈」(圖22),但竈王爺和竈王夫人面容為青年模樣,二人側身相對而坐,穿著打扮頗似人間的普通夫婦,且整幅畫面的環境布置十分家常,畫面下方雖然也有雞、犬等家畜以及寶馬進財等常見之物,但竈王夫婦身後的案幾上還布置有花瓶、書畫等物,更有一只花貓端坐案幾之上,平添幾分世俗氣息。另有一幅「九天雲柱」竈王像(圖23),也是邰世勤為甘肅省東南部的秦州、秦安等地而創作,依據甘肅東部民間畫匠所繪畫樣仿制而成。畫面分為上下兩層,上部中央繪制的是竈君夫婦,二人服飾衣帽如古代帝王裝扮,手抱笏板,並肩而坐。下方為一對手持令旗的文官牽馬馱寶而來。型別多樣的「竈王像」,為適應不同階層的需要而出現,伴隨著不同地區的使用習慣,成為豐富關中地區「家宅六神」影像的重要部份。
四、「家宅六神」神碼特征及其所反映的關中社會
關中地區的民間「家宅六神」信仰及酬神儀式行為多以個體或家庭為單位於家宅之中舉行,與家的關系密切,其目的也主要是為了家庭生活的順遂及家人的平安。對「家宅六神」的供奉也已演變為一種日常行為,並借助歲時的時間節點及木版印制的神碼將其表現出來。民居是關中「家宅六神」信仰的載體,關中民居具有狹長幽深的特點,左右兩邊的偏房呈半邊蓋的形式,當地也稱為「廈(sha四聲)房」,分列東西兩個方向,房門相對,屋頂為相向的單坡,這種建築形式除了節省木料、造價較低的原因外,還有就是關中地區降雨量較少,在雨水較多的夏秋季節,人們可利用單坡的屋頂在院中存雨水,從而使「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較為寒冷、風沙較大的冬春季節,則可抵禦風沙。鳳翔人的宅院多遵循「房子半邊蓋」的建築風格,即大門朝南,進了大門後正對著的窄長條為前院,即當地人所謂的「天井院」。天井院左右為東西向對的廂房,一面采光。關中民居的家庭庭院成為「家宅六神」信仰完成的重要空間,除夕日,這些貼在家中的土地堂、井房、倉庫、天井院、畜生圈內、竈房內的神碼,既有祈福降災之功用,又是新春時裝點環境的美術品。(圖24)
圖24 鳳翔民居
關中「家宅六神」信仰是當地年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也是當地人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重要體現,「家宅六神」信仰主體的「人」與民間信仰祭祀物件的「神」之間的互動,其背後是關中民眾獨特的精神和生活世界。因其神像來源多與自然崇拜、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故而呈現出典型的原始性和農耕性的文化特征。人們依賴「家宅六神」信仰,是為尋求精神愉悅、寄予美好願望以及增加對生活的信心。
關中「家宅六神」年畫作為最基本的文化圖式,它所反映出的實用性和功利性直接適應當地民眾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需求,兼具世俗性特征,這些在祭龍王、祭土地公等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以祭龍王為例,唐代時關中一帶民間便流行敬龍王、水神的風俗信仰,也有「祈雨」的種種儀式,祭拜龍王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的其中一種手段。加之關中地區井深至二、三丈余,吃水不易,井的數量也十分稀少,一般多戶家庭共用一口井,故民間多祭祀井神,求龍王賜以凈水,人們對於水的愛惜程度不亞於對糧食的珍視。在機井出現以前,鳳翔地區的人們多將井繩纏於轆轤上,絞動轆轤至井底取水,十分吃力,因此,關中民間多將龍王神碼貼於放置轆轤的木頭橫梁上,以求打水順利。此外,寶雞縣東北有興國寺,「相傳唐太宗為秦王時,於此禱雨有應,因建寺。」宋仁宗嘉祐年間,蘇軾任鳳翔府判,曾受命於太白山求雨,成功後率民於鳳翔東湖起造喜雨亭,並撰【喜雨亭記】以示紀念。元代,鳳翔於東門外太白巷重修太白廟,用於祈雨。明清時期,陜西的水神信仰逐漸興盛,對龍王、井神、河神、泉水神等神靈崇拜形式多樣,各地多建龍王廟,無廟者多在城隍廟祈雨,天旱祈雨也成為關中各地的普遍習慣。至今,人們雖然已經用上了自來水,但鳳翔當地節約用水的意識還是很強。此外,自漢代以來,「五祀」、「七祀」中對於井神的崇拜一直未有斷絕,這也是當地拜井神的另一原因。再如古代農業社會,人們對土地極為敬重,尤其是擁有八百裏沃野的關中地區,土地是人們的衣食來源,有土地就可以種莊稼,可以吃飽穿暖,人們有什麽疑難也都在心理上指望著土地公能為自己做主,由此可見,土地公是和百姓最為貼近的神靈,在民間最受歡迎。而關中地區廣貼「倉神」,亦是希望其能帶來五谷豐登、年年有余的好收成,表達了當地農民最樸素的願望。(圖25)
圖25 鳳翔人貼於糧倉上的倉神神碼
圖26 鳳翔民居廚房中祭祀的「竈王」
圖27 鳳翔當地如今用瓷磚壘砌的土地神龕
鳳翔作為陜西民俗年畫集大成之地,僅從類別來看,其神碼畫的占比並不太多,主要集中於「家宅六神」體系之內,以至於當地的年畫藝人口頭稱神像俗信一類的年畫直接為「六神畫」。但因其使用功能的廣泛性,六神畫的產量卻很大。清末民初之際,鳳翔年畫年常產量在四百萬張,其中六神畫就有二百多萬張,占年畫總產量的50%以上。從鳳翔及蒲城、長安等關中腹地出產的六神年畫的形式來看,其在尺幅較其他年畫均小出些余,最大者長度也不過二十余公分,民間藝人多用印制其他年畫的邊角料便可刷就而成。從內容樣式來看,其中竈王圖式最多,不僅流行於關中本地,還有為少數民族所特制之作。關中「家宅六神」神碼兼具「供奉」與「燒送」兩種功能。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變遷和發展,風俗習慣隨之急劇變化,大大壓縮了原有的民俗文化空間,關中地區對於「家宅六神」的供奉和燒送儀式也呈現出隨意性特征,歷史上燒香磕頭、擺祭供品的形式均較少延續,尤其是燒送神碼的儀式從簡,並無單獨燒送,而是與除夕時替換下來的門神、對聯甚至其他紙張一起燒掉即可,唯有貼用神碼的習俗目前在鳳翔甚至整個寶雞地區的農村依然十分普遍。按鳳翔風俗,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戶戶會食用傳統佳肴臊子面,當地婦女依然會把第一碗臊子面敬供於「家宅六神」之神龕前,以示恭敬。雖然現在當地人已多用機器印制的神碼代替手工印制神碼,但對於「家宅六神」的祭祀之風並未消失,該風俗依然是現實存在的文化樣態,並在關中東府、西府的鄉土社會之中呈現出一種傳承有序的穩定性,甚至影響至與鳳翔相鄰的隴東地區。(圖26、圖27)
(本文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原標題為【關中地區的「家宅六神」信仰及影像——以鳳翔神碼年畫為中心的考察】,原刊於【年畫研究】2023年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