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整體潛力非常大,借梁啟超的一句話「往後之中國非中國之中國,是世界之中國」,中國的盡頭是科技發達、文化燦爛、人才薈萃、百姓安居。可以從以下幾點來一窺趨勢:
1.科技航天。航天本身其實是科學研究內容的,代筆人類對未來、未知的探索,我們看到中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已經名列前茅。北鬥衛星商用逐步取代GPS的霸主地位,實作厘米級精準導航,也已經套用在華為、小米、OPPO等國產手機上了。2020年嫦娥五號在月球取回月壤做科學研究,也說明了中國的部份科技領域處於領先水平。
2.新興互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電腦領域我們其實站在了美國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中國互聯網領域在底層的技術創新很少,程式語言和規則都是美國人發明的,人工智慧是1956年美國人麥卡錫提出來的…PC互聯網時代,windows作業系統是美國公司微軟的,mac的作業系統是美國公司蘋果的。行動網際網路時代來了,4G行業標準是歐美主導的,安卓作業系統是美國公司谷歌的,蘋果作業系統是蘋果公司的。當國內開始高喊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是,發現linux也是美國的…我們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相關的創新都是技術套用和商業模式創新,這才有了美國限制技術出口的卡脖子。作為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很高興近幾年看到我們開始做互聯網底層研究和突破,5G華為領先了,也開始自研作業系統,國家層面開始支持芯片研究。一大批代表中國互聯網的企業開始出海,不再只做中國的互聯網,滴滴去了東南亞,tiktok、like征戰全球,獵豹移動去了美國、印度,小米拿下印度市場NO.1,中東第一大電商jollychic來自杭州,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得意提到facebook也開始會來抄我們了。以小見大,未來中國的互聯網會在全世界占領一席之地,並推動整個互聯網的革新。
3.階級固化。比起英國等這樣老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還沒階級固化,我們每年看到不同行業的人物出圈爆紅,去年是李嘉琪、薇婭,今年是李雪琴。雖然有幸存者偏差成分,但是結合到我身邊的案例來看,中國還遠沒有階級固化,年輕人想要實作小康還是很容易的。之前互聯網圈裏流傳一句話「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在北京實作階級上升,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創業或者創業式的工作」,也是說明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存在好的上升通道的,我身邊家境清寒,靠著科技創業、短視訊等發家致富的90後數不勝數。
4.文化發展。這幾年新興出現了街舞、嘻哈rap等潮流文化,這些文化的發源地都來自歐美,也體現了新時代下的文化碰撞,這些新興文化都經過了本土化發展和改良來適應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我們看到唱重慶「山歌」的GAI出圈了。我們小時候受到的日韓文化沖擊,那時候國內的警覺是日韓想要文化侵噬來控制國人的思想,慢慢中國也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整合在了中國人的文化裏,我們的小時候記憶裏少不了幾款日本動漫、韓系帥男俊女。現在歐美文化在國內的流行也說明了中國文化的相容並包,也象征著中國更強的文化自信。
5.商業前景。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一躍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數據顯示中國也從勞動密集型的世界工廠逐步轉型為科技密集型的新興國家,一批批中國制造業工廠外遷到印度、越南,一批批民營企業相繼國內、香港、美國上市。中國從改革開放時引進外資援建中國,到現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發展國內產業,特斯拉上海建廠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特斯拉技術換地、換資源、換市值,中國是想把特斯拉一整套供應鏈體系留在中國,方便中國發展自己新能源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