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輛報廢汽車精細化拆解出廢鐵與鋁,一台台廢舊家電提煉出稀有金屬,一箱箱廢塑膠轉變成再生塑膠顆粒……資源迴圈利用產業被稱為資源的「第二礦山」,【「十四五」迴圈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資源迴圈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當前,資源緊缺的警鐘在全球敲響,資源迴圈利用是未來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一些迴圈經濟企業面臨利潤較低、體系不健全以及加工質效不高等問題。未來,中國資源迴圈利用產業亟待打通堵點、理順機制、發展壯大,讓「第二礦山」這座巨大的資源寶庫成為取之不盡的「發展金礦」。
5萬億「第二礦山」蘊藏無限可能
走進位於天津市靜海區的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內涵豐富的城市「第二礦山」出現在眼前。廠房外,一輛輛報廢車輛整齊排列,車間內拆解裝置滿負荷運轉。變速器、發動機、輪轂、車燈等汽車零件正被工人一一拆解、分類堆放。這裏是天津新能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廢舊機電產品、報廢汽車等再生資源產業,一年拆解汽車能力達20萬輛。
「一輛報廢汽車僅廢鋼鐵就能回收0.7噸,發動機經精細化拆解,可用來回收的物料就有近50種。我們每天可回收100多輛報廢車,當天就能全部拆解完畢。」該公司總經理張桂鈺告訴記者。
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北方成立最早、規模較大的迴圈經濟專業化園區之一。歷經多年產業升級最佳化,這片區域開始向新向綠而行,逐步發展成為以迴圈經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成為北方最大的迴圈經濟產業集聚區之一。
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陳士林告訴記者,園區堅持迴圈經濟與新能源新材料「雙輪驅動」的產業定位,建立起從「資源回收」到「拆解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產品制造與再制造」的迴圈經濟全產業鏈。
「我們園區集聚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155家,去年實作產值125.4億元,形成了廢舊機電、廢棄電器電子、報廢汽車、動力電池、廢紙等五大再生資源業務板塊。其中,廢舊機電產品年拆解能力達500萬噸。我們建立起了企業小迴圈、園區中迴圈、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發展格局,讓再生資源在園區‘吃幹榨凈’。」子牙經濟開發集團總經理張彥江說。
天津一家家電拆解企業工作人員在冰箱拆解線分揀拆解後的部件。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中國迴圈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表示,資源迴圈利用產業,主要包括再生資源迴圈利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農林廢棄物資源化、新型廢棄物資源化、垃圾資源化、汙水資源化、再制造、二手商品交易等。
「根據估算,一輛報廢的小型汽車精細化拆解後,可分解出約36千克橡膠、70千克塑膠、740千克廢鐵、100千克鋁。」朱黎陽告訴記者,有效回收、迴圈利用報廢汽車等資源,相當於開啟「第二礦山」,可以降低對原生資源的需求,減輕礦產資源開采對自然環境的壓力。
「透過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可以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中國對外資源依賴強度,大幅提升中國維護資源能源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能力。」朱黎陽說,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富礦」。
部份企業盼「吃得飽」「發展好」
近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釋出的多份檔,都釋放出大力發展迴圈經濟的訊號。全社會進行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熱情持續高漲,進入回收環節的裝置和消費品數量大幅提升。
但當前,部份家電拆解企業產線仍面臨「閑置」,一些資源回收企業仍存在「吃不飽」現象。記者在一家大型家電拆解企業車間看到,4條廢舊電視電腦拆解線只有兩條拆解線在正常運轉,其余兩條拆解線處於閑置狀態。而這並非個例,業內人士表示,資源回收企業仍面臨一些發展挑戰。
首先是企業拆解利潤不高。「在我們行業內有一種說法,即‘迴圈經濟不經濟’。迴圈經濟對社會作出了貢獻,但經濟效益並不高。與制造業相比,迴圈經濟無法與之媲美,更不用說與科技產業相比了。」一家迴圈經濟園區的負責人無奈地說。有回收汽車企業負責人表示,按照廢鋼的價格來處理,拆解一輛車的成本為2000多元,拆解後能掙的利潤甚至不足百元。
其次,回收體系尚需健全。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部份廢舊物資往往流入一些非正規企業進行處理。有回收拆解企業認為,正規企業需要納稅、建設環保設施和安全設施、招納專業人員、打通回收渠道,成本較高。但一些違法違規經營主體回收處置成本相對較低。「一些城鄉接合部有很多拆解小作坊,因為他們收價高,很多廢舊家電等就自然而然地流向了這些非正規的私拆點。」一位迴圈經濟企業工作人員說。
此外,距離「精深」仍有差距。「目前回收產業鏈在深加工方面仍面臨不精不深的難題。」一位產業園區的工作人員表示,例如在廢舊物資中精細分離和提純出手機等產品使用的金箔等高端產品,這樣的處理能力就比較短缺。此外,雖然中國不斷完善再生銅鋁原料等產品進口政策,擴大再生資源進口,但部份受訪企業表示,整體的加工質效和產能釋放還不夠。
完善產業鏈條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綠色迴圈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健全推動迴圈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已經在園區和企業、城市和農村、省市縣域開展了不同層次、範圍的迴圈經濟試點示範,並建設資源迴圈利用基地、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等。
朱黎陽說,當前在鋼鐵、電力、煤炭、建材、汽車等重點行業探索建立了幾十種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實作了「國家要」企業發展迴圈經濟向「企業要」發展迴圈經濟的轉變,發展迴圈經濟已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和盈利模式。
今年10月,中國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的首支「國家隊」——中國資源迴圈集團有限公司落地天津,迴圈經濟迎來新機遇。中國資源迴圈集團董事長劉宇表示,新組建的中央企業將著力暢通資源迴圈利用鏈條,發揮龍頭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提升資源回收再利用產業綠色開發水平。
朱黎陽認為,這標誌著中國在推動資源迴圈利用和產業鏈完善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資源迴圈利用產業鏈包含回收、分揀、加工利用等環節,隨著全國性平台的建立,下一步要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的效率和覆蓋面,完善資源迴圈利用產業鏈條。
在解決產業發展堵點上,業內人士認為,要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路,合理布局資源回收桶點,規範建設分揀中心,推動回收專業化,提升行業資訊化水平;同時提高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要推動產業集聚化發展,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政府和企業不僅要向科技創新要動能,還要向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支撐;不僅要向綠色低碳要潛力,更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打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基礎。」朱黎陽說,透過加強合作、利用央企強大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先進技術可以完成成果轉化,幫助解決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發展存在的技術瓶頸問題,推動產業升級。(記者 邵香雲 白佳麗 楊文 天津報道)
【經濟參考報】版面圖
新聞線索征集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