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環球時報社、中國科協新技術開發中心和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聯合釋出了50大「新質生產力產業實踐示範案例」,除人工智慧、先進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低空經濟五大熱門領域各5個科技突破案例之外,還有在各行各業做出創新探索的案例共25個。
![](https://img.jasve.com/2025-1/e9c85733c2120c8ed3b352e09debb2d4.webp)
其中,華為雲盤古大模型憑借在技術能力、套用實踐等方面的突出表現,成功入選「人工智慧」示範案例TOP5。此外,科大訊飛、順豐、騰訊音樂、海螺集團、華大基因、天士力、雲南白藥等聚焦AI大模型的套用實踐也榮獲示範案例,共同呈現出AI大模型深耕行業、開花結果的蓬勃景象,彰顯了中國式AI與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更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參考樣本。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電腦系教授鄭緯民表示,2024年國內大模型產業主要有兩大特點,即從基礎大模型向多模態發展以及大模型+行業,並認為中國在發展大模型+各行各業上優勢突出,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他還指出產業各界聚焦大模型下一步要著力探索構建國產萬卡系統和異構卡聯合訓練,更好支撐起國產大模型訓練。
![](https://img.jasve.com/2025-1/d55f85efb6541e80e75c1bf1af67fa87.webp)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電腦系教授鄭緯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在AI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國在AI工具方面有很大的機遇,特別是在像機器人這樣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可以透過AI賦能達到更高的水平,真正發揮新質生產力的效益。
![](https://img.jasve.com/2025-1/1fa6ca75e241313df759b193cfc64aca.webp)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華為雲大數據與AI領域總裁尤鵬受邀出席,並行表主題演講表示,在智慧化時代,以大模型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產、學、研、用等多方力量攜手共創,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AI生態,一起迎接AI挑戰和機遇,真正推動大模型落地行業,構築好新質生產力。
![](https://img.jasve.com/2025-1/d7bfb014fe0fdb03d17407c608804de7.webp)
華為雲大數據與AI領域總裁尤鵬
產學研權威認可,50大新質生產力TOP案例盡顯AI底色
2024年,新質生產力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並列為政府工作任務之首。本次「新質生產力產業實踐示範案例」即面向全國征集並評選50大案例,其中在最熱門的人工智慧賽道,鼓勵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底層技術自主研發,如大模型、芯片、AI開發工具等,以及基於自主研發產品和技術,與關鍵行業之間深度結合,以AI技術助力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實作生產力創新發展,利用開放生態與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創新的案例。
最終,華為雲、科大訊飛、壁仞科技、順豐及騰訊音樂憑借優秀的產業實踐榮獲人工智慧賽道的TOP5案例。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示範案例中「人工智慧」含量滿滿,成為「最大贏家」,不僅在人工智慧賽道,同時也分布在多個行業的實踐。據統計,本次50大案例中,圍繞AI的套用實踐入選案例數量過半。這意味著人工智慧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的作用愈發凸顯,已成為新質生產力躍升的引擎之一。
活動現場,多位企業代表也肯定了人工智慧對於新質生產力培育的積極意義,認為中國發展AI要重點關註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並分享了自身的創新實踐。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表示,基於昇騰AI雲服務,科大訊飛聯合華為推出國內第一個萬卡規模大模型算力平台「飛星一號」,能夠實作大模型訓練推理一體化設計,解決大模型時代「卡脖子」問題,並不斷最佳化集群訓練效率。在此平台上, 訊飛星火大模型持續叠代至4.0 Turbo,綜合指標上已達到GPT-4 Turbo水平,數學能力、程式碼能力超過GPT-4o。
![](https://img.jasve.com/2025-1/148dda52e7a16ddbc66a2a3aee6f7a1d.webp)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
順豐科技AloT領域副總裁宋翔表示,順豐聚焦垂域大模型,推出了兩款大模型——豐語大模型,處理知識的沈澱和轉化;豐知大模型,解決結構化數據分析和決策。透過這種方式,順豐構建起物流行業大模型,真正能夠使AI在行業的套用可控、可信、可用。豐語大模型已賦能超過1000個崗位。其中,借助豐語大模型,構建了即時語音互動的小哥AI助理,解答小哥的絕大多數日常問題,對小哥問題的理解準確率超過99%。
![](https://img.jasve.com/2025-1/9e818ba19a5957f98f55d2ad0be387a9.webp)
順豐科技AIoT領域副總裁宋翔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許越指出,海螺集團在生產、裝備、安全領域探索建材行業第一個大模型,目前一期計畫已打造生產尋優預測大模型、皮帶機裝備AI大模型和安全AI大模型,實作了水泥燒成煤耗降低,熟料3天、28天強度預測準確率高於85%,皮帶機無人巡檢等效果,賦能行業增安、提質、降本、增效。
![](https://img.jasve.com/2025-1/78e4159a6f79e373a597ffbee6453aee.webp)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許越
以AI催生新質生產力,華為雲AI成眾多領軍企業選擇
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快速發展,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在此過程中,華為雲堅定根技術投入,構築起全棧AI能力,透過盤古大模型、昇騰AI雲服務等創新技術,支撐千行萬業創新發展,推動中國智慧產業蓬勃發展,加速培育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新質生產力。
尤鵬介紹,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堅持AI for Industry,圍繞行業場景打造差異化競爭力並持續叠代升級,支持多模態、多尺寸的全系列大模型,最佳適配企業不同場景需求,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選擇。目前盤古大模型已在30多個行業、400多個場景中落地,覆蓋政務、金融、制造、醫藥研發、煤礦、鋼鐵、鐵路、自動駕駛、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氣象等多個領域。正是基於多項技術創新與豐富的行業套用,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入選2024新質生產力產業實踐「人工智慧」示範案例,得到產學研的權威認可。
此外,華為雲升級昇騰AI雲服務,讓企業無需改造或自建機房,無需營運維護AI算力基礎設施,一鍵獲取澎湃AI算力;還構建了一站式大模型工具鏈ModelArts Studio,支持盤古大模型及第三方大模型的開發與托管服務,並提供相應的工具和行業整合套件,讓企業可以方便地將大模型與業務系統結合。
依托全棧AI能力,華為雲已經攜手物流、文娛、制造、醫藥等多個行業客戶打造了豐富的產業實踐。在此次新質生產力產業實踐示範案例中,入選人工智慧賽道TOP5案例的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的背後,就有華為雲昇騰AI雲服務的算力支持。
此外,榮獲先進制造領域示範案例的海螺集團及此次「創新探索」新質生產力示範案例中的美圖生成式AI影像設計工具、海亮銅加工工藝技術場景行業大模型,也都有華為雲的技術支持。
從AI for Industry到AI for Science,華為雲率先布局下一個前沿陣地
隨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被授予人工智慧領域學者,AI for Science一時風頭無兩,並被業界認定為大模型下一步發展的核心戰場。據尤鵬透露,借助在多個科學計算領域探索積累的實踐經驗,華為雲基於昇騰AI雲服務,打造了一站式AI4S(AI for Science)科學計算平台,整合豐富的AI4S領域模型、工作流、工具等,助力敏捷科研創新。
多年以來,華為雲在AI for Science領域持續深耕,攜手科研領域的專家、學者、機構,不斷降低AI套用門檻,提升科研效率,加速產品創新,並已在藥物研發、基因測序、醫學研究、智慧農業、氣象研究等領域深入探索AI與科學計算的結合。
在藥物研發領域,華為雲打造了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和輔助制藥平台,透過AI演算法加速化合物篩選、蛋白質結構預測和藥物設計過程,顯著提高了研發效率並降低了成本;在基因測序領域,利用AI基因平台提供高效能的基因測序計算和分析能力,加快基因測序速度並提高效率;在醫學研究領域,結合大語言模型的能力,提供醫學文本結構化解析、醫學知識圖譜、臨床數據AI分析和輔助診斷服務,支持更高品質和高效的研究;在智慧農業領域,探索農業育種、農業問答、表型辨識等全場景功能,提高育種效率和農作物生產品質。
相信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套用場景的拓展,科研工作將變得更加高效、精準,人類將迎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科研黃金時代。「我們每年會投入數十億人民幣去做昇騰生態,基於其提供的算力更好解決將來科研創新與發展的業務連續性,而不被國外‘卡脖子’。」尤鵬表示。未來,華為雲將持續技術創新,從行業大模型到科學大模型,攜手產業夥伴、客戶企業加速AI套用落地,共同邁向全面智慧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