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計劃在美國對華芯片出口新規正式實施前,再為中國市場推出三款「客製版」GPU芯片,引發關註。
該公司此舉主要是為了規避新規的限制,保持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份額。但令人意外的是,最新報道顯示,中國客戶對這些「次級芯片」的購買興趣明顯偏低。
其實,考慮到中國市場約占輝達總收入的40%,輝達此舉也並非毫無道理。新規出台前,中國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為了繞過新規的約束,輝達工程師們快速設計出了效能經過部份削減的「客製版」產品。
他們希望透過提供這些算力和功能受限但仍可用的芯片,繼續服務中國市場,維持收入。輝達高管多次飛往華盛頓進行商討,試圖爭取出口授權,但最終徒勞無功。
讓輝達頗感意外的是,中國客戶對這批「次級芯片」的購買熱情明顯偏低,訂購數量寥寥無幾。業內將此視為一種「抵制」表示。
阿裏巴巴、騰訊等中企今年對輝達的訂購計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很多,明顯轉向選擇國產品牌。這無疑給輝達帶來了在華銷售長期下滑的風險。
其實,中國客戶的謹慎考量也非毫無道理。一方面,中企擔心接受這種「次級芯片」後,美方可能會以各種理由進一步收緊規定,最終導致中國完全失去芯片供應。
近年中美關系持續惡化,中方對美國的舉措都保持高度警惕。另一方面,在關鍵基礎產業領域盡快實作自主可控,已經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
所以,中國客戶現在明顯更傾向於選擇國產品牌,以盡快擺脫對外來芯片的依賴。
盡管收到冷遇,輝達還是從美商務部獲得了可在「不敏感領域」繼續對華出口的承諾。
畢竟短期內,中國仍難以全部替代輝達芯片,未來一段時間該公司的產品還會是中國的優先采購物件。
但隨著中國自主研發實力提升,國產芯片替代進口的總體趨勢不可逆轉。
可以說,輝達推出的「次級芯片」並未達到預期銷量,充分反映出中美關系持續惡化的負面影響,以及中國加快實作芯片自給自足的決心。
盡管輝達在中國市場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對華銷售前景已經堪憂。中國客戶也在短期需求和長遠發展之間求取平衡。
隨著國產替代方案逐步成熟,中國對外來芯片的依存度必將進一步降低,給輝達等美企帶來長期的不確定性。
就輝達而言,中國市場的開拓可謂付出良多,它在中國設定了世界第二大研發中心,擁有上千名員工。
在中美關系還較為友好的年代,輝達成功開啟中國市場,迅速占據大部份顯卡市場份額。許多中國使用者也已習慣購買輝達產品。
但如今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輝達面臨在華業務受阻的困境。它一方面要平衡美國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極力維持對華銷售,這導致其左右為難。
這種局面在可預見的未來難以根本扭轉。
就中國客戶而言,輝達仍是不可或缺的科技供應商,尤其是在人工智慧等領域。但是,在國家安全利益面前,依賴進口顯然存在太多風險。
中國正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力爭在核心科技上實作突破。在各領域國產化替代進展順利的同時,對外貿易依然需要保持開放態度。
即使存在地緣政治緊張,科技創新還需全球協作,這一點雙方都應該認識到。
綜上所述,這次輝達「次級芯片」在中國遭遇冷遇,反映出中美科技關系的復雜性。中國將在滿足技術需求與保障產業安全之間尋求平衡,這是大勢所趨。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核心科技自立自強,以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與此同時,也需要保持謹慎開放的姿態,以避免科技領域出現「脫鉤」。這對中美雙方都將是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