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烏沖突再次鬧得沸沸揚揚,仿佛世界上所有嚴肅的事情全都集中在了這塊戰火紛飛的土地上。當下最勁爆的新聞莫過於烏克蘭首次使用美制 ATACMS 戰術彈道飛彈襲擊俄羅斯境內目標。這一事件無疑讓已經延續了 1000 天的戰爭局勢愈發撲朔迷離。
11 月 19 日淩晨,烏克蘭從天而降的 6 枚美制飛彈直奔俄羅斯布良斯克地區而去,俄方的 S-400 防空系統雖然奮力攔截,但仍有一枚飛彈命中了一處軍事設施,導致現場火災。然而,這次襲擊 雖然沒有造成俄軍人員的傷亡,但這枚飛彈給未來可能的升級對抗埋下了伏筆。
這次襲擊實則是美國 「 松手 」 的結果。拜登政府在 11 月 17 日已暗示,解除對烏克蘭使用美制武器攻擊俄羅斯縱深目標的限制。訊息一出,國際社會迅速分成了兩派:一派為此拍手叫好,認為這是對俄羅斯的一次有力反擊 ; 另一派則憂心忡忡,因為這無疑是在向更廣泛、更難以預測的沖突門檻再邁進一步。
那麽,為什麽美國會選擇此時松綁對烏克蘭的武器限制呢 ? 不妨從 「 大國遊戲 」 的視角來看看。拜登政府這一步棋無異於給北約陣營增添籌碼,意在透過 「 肌肉展示 」 來攪動未來與俄羅斯的談判桌。藉此,究竟是令烏克蘭手握更高的戰略資本,還是想要逼得俄羅斯失去理智,恐怕拜登心裏自有他的算盤。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每一次 「 切香腸 」 式的策略推進,都在不斷刺探俄羅斯核底線的深度。或許拜登心想,普亭不至於因為幾枚飛彈就真的舉起核按鈕吧。
然而,事情可沒這麽簡單。普亭很快簽署了修改後的俄羅斯核政策,明確表態如果俄羅斯本土遭受襲擊,核武器可能成為反擊手段。在戰爭遊戲中,如果說常規武器是刀劍,那麽核武器便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威懾力無出其右。不過,在烏克蘭已經使用美制飛彈對俄羅斯本土襲擊的情況下,普亭能否憑借最新核戰略嚇住美歐勢力 ? 一時半會兒,答案恐怕還是霧裏看花。
有趣的是,對於這一系列進展,烏克蘭方面高調宣稱自己突破了俄羅斯的
「
核原則
」
,仿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奪回了某個戰略要點,更是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逆襲好戲。然而,這種大張旗鼓的姿態卻隱藏著令人深思的暗流:因為在漫長的戰爭中,烏克蘭從未如此赤裸裸地對俄羅斯本土采取行動,且這些行動顯然得到了美歐的大力支持。
美國授權烏克蘭使用飛彈系統攻擊俄羅斯,很多人會問: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已經越過了那條 「 不直接參與沖突 」 的紅線呢 ? 從法律上來說,美國可以辯解在技術上並未直接參與 —— 畢竟飛彈是由烏克蘭發射的。可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式裝備在俄羅斯境內轟鳴,可不會因為是誰按下的發射按鈕而讓局勢變得更簡單。
與此同時,川普曾聲稱能夠在
24
小時內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拜登此舉也被視為一種策略性阻撓,不讓川普有機會透過
「
聯俄制中
」
來改變局勢。如此這般,不論是美國內部政局賽局,還是國際舞台上的大國較量,都在不斷為本已復雜的俄烏關系增添新的變數。
那麽接下來,俄羅斯該如何應對呢 ? 是按照新版核政策祭出戰術核武器,還是繼續用常規飛彈與烏克蘭周旋 ? 我們必須註意到,在這個 「 核打擊 」 的話題上,任何一步走錯都可能帶來無法估量的後果。而從歐洲的角度來看,如果隨著冬季到來,能源問題再度成為焦點,整個歐盟的耐心是否還經得起這樣 「 高溫炙烤 」?
在這場如同棋局般的國際賽局中,各方的動作都在仔細計算中進行。俄烏的未來取決於下一步棋如何落子。在短期內,全盤升級到核沖突的機率非常小,因為大家都不想摁下那個足以淪陷性的按鈕。然而,這不代表危機就此解除。相反,隨著雙方持續的拉鋸戰,局勢恐怕只會更加撲朔迷離,各方利益交織、權力鬥爭復雜,也將為未來的和談埋下更多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