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向國內外鮮明傳遞出中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堅定決心,進一步堅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和底氣。
經濟工作,千頭萬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首先必須堅定必勝信心。」不可否認,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中國經濟執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透過困難和挑戰,更應該充滿信心地看到,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勢頭不會變,高品質發展的大趨勢不會變。
信心,來自對歷史規律的深刻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困難挑戰年年有,但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發展、在歷經考驗中壯大的。」從大歷史觀看,回顧75年來中國經濟的成長之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克服重重困難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到改革開放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再到新時代有力有效應對經貿摩擦、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沖擊……一路走來,面對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中國經濟總能戰勝挑戰、開創新局,創造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中國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中國經濟在風浪中進一步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發展歷程很不平凡,成績令人鼓舞。
信心,來自對發展大勢的基本判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基礎穩,主要是經濟發展的底盤穩。中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擁有巨大的經濟體量、市場容量和產業配套能力,內部經濟和外向經濟可實作良性互動的雙迴圈,這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重要保證。優勢多,主要是中國既有大國經濟共有的規模優勢、市場優勢、人才優勢、創新優勢,還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獨特制度優勢,決定了中國經濟具有較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優勢所在。韌性強,主要是中國企業產業體系完備,經營主體型別多樣,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強。中國居民儲蓄率高、適應經濟波動的能力也較強。這是中國擁有強大抗風險能力的根源所在。潛能大,主要是中國仍是開發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是中國擁有更大發展空間的潛力和動力所在。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認識經濟發展大勢,就能清楚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這一大趨勢大邏輯,不會因為經濟的短期波動、環境的復雜多變而根本改變。
信心,來自對經濟規律的嫻熟運用。
自覺探索規律、把握規律和運用規律,是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堅定信心、贏得主動、爭取勝利的重要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根據新的實踐,進一步總結提煉了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強調「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必須統籌好提升品質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這些規律性認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認識不斷深化,對規律的把握和運用更加嫻熟,是我們成功駕馭經濟發展大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遵循。
信心,還來自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撐。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能夠保持穩定執行,與有力有效的宏觀調控密不可分。中國通脹率、財政赤字率、政府債務率較低,政策工具箱儲備依然充足。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大量政策利好。從政策取向看,會議明確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利於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更好應對經濟執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從重點任務看,會議部署了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等九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統籌改革和發展、把握當下和長遠、兼顧激發內生動力和拓展外部空間,充分體現了應對新挑戰、解決新問題的治理智慧。隨著各地區各部門加力提效落實存量和增量政策,必將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一定能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創造經濟發展新奇跡。
(編輯:李民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