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美國商務部釋出一項管理規則,禁止銷售或進口中國和俄羅斯的部份聯網汽車軟體和硬體。軟體禁令從2027年車型年開始生效,硬體禁令從2030年車型年開始生效,對於沒有車型年份的車輛,硬體禁令從2029年1月1日起生效。
網聯汽車由許多網聯零部件和系統組成,如Wi-Fi、藍芽、蜂巢式網路和衛星連線,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提高司機、乘客和行人的安全性。這些技術和裝置透過通訊與網路技術,實作車內、車與車、車與環境間的資訊互動,從而提升駕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然而,美國商務部稱,這些技術和裝置可能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因此,美國將禁止進口或銷售包含中國和俄羅斯設計、開發、制造或供應的VCS和ADS軟體的車輛,即使這些車輛是在美國境內制造的。
據悉,這項規則僅適用於重量在10 000磅(4.54噸)以下的乘用車,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美國加州生產的電動大巴不會受到影響。然而,美國商務部隨後表示,出於美國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考慮,計劃還要制定一項針對聯網商用車的規則。此外,美國商務部還將繼續考慮使用其權力來處理可能對網聯汽車供應鏈構成威脅的個別企業。
此前,美國政府等多次打壓和限制中國汽車。2024年2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制造的網聯汽車展開調查。2024年5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稱,美國可能采取「極端措施」,限制中國聯網汽車進入美國。2024年8月,拜登政府釋出了一項擬議規則,尋求禁止在自動駕駛和聯網汽車中使用中國軟體,稱相關技術存在「國家安全風險」。
雷蒙多稱:「如今的汽車也是電腦,有網路攝影機、麥克風、GPS和其他連線到互聯網的技術。透過這一規定,美國商務部正在采取必要措施,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美國人私密,防止外國對手操縱相關技術獲取敏感或個人資訊。」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也表示:「來自中國的軟體和硬體資源構成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因此拜登政府將采取強有力的行動,透過保護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和汽車供應鏈,保護美國人免受這些國家安全風險的影響。」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
一系列針對中國汽車的禁令,引起了行業人士的廣泛質疑。咨詢公司奧爾布萊特石橋集團的顧問保羅·泰瑞奧洛(Paul Triolo)就曾表示:「我很清楚自動駕駛汽車收集或不收集哪些數據,我對‘威脅國家安全’的借口表示懷疑。」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此前也明確表態:「美方做法毫無事實依據,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是典型的保護主義做法,嚴重影響中美在網聯車領域的正常合作,擾亂和扭曲全球汽車產業鏈,這也會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相比擔心眼下的數據安全,此次禁令「先發制人」的意味更為明顯。美國政府官員承認,目前美國道路上的中國或俄羅斯汽車數量很少,這項規定旨在消除它們未來可能構成的國家安全威脅。
業內普遍認為,這種做法表面是為了應對所謂的「國家安全威脅」,實質是為了保護美國本土汽車產業,防止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增加。2024年美國已大幅提高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包括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以及對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加征關稅。此外,美國政府還提供豐厚的稅收抵免和補貼,以激勵美國企業部署更多的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風能計畫。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也是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但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總量並不大。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出口美國的乘用車總量為7.48萬輛,僅占總出口1.4%。中汽數研釋出的2024年汽車出口和新能源汽車出口目的地國前十排名中,沒有美國。因此,這項禁令目前對中國車企的影響有限。
不過,【日經亞洲】分析認為,在硬體領域,禁令可能會對中國雷射雷達制造商造成更多打擊。有報告顯示,2023年,總部位於中國的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和華為技術占全球雷射雷達銷售額的65%以上,該項禁令的頒布,將對以上公司造成負面影響。
在美國頒布禁令後,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的公司。據悉,代表通用汽車、豐田、大眾以及現代等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美國汽車創新聯盟也曾抗議稱:「更換硬體和軟體需要時間,系統要經過大量的生產前測試和驗證過程,一般而言,無法輕易更換為不同供貨商的系統或硬體。」
很明顯,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幌子推出禁令,根本意圖是阻撓中國汽車及相關產業鏈的全球化,為本國汽車產業爭取喘息與發展的空間。但就如行業人士所言,這種單邊主義行徑,已經嚴重擾亂了國際貿易秩序,其帶來的負面效應將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