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時新聞網報道,台灣選舉後的首批美國議員團,已經抵達台灣進行竄訪。就在同一天,賴清德會見了「美台商會」存取團。據悉,存取團由美國前副國務卿克拉奇率領,涉及29家企業,是在賴清德當選為台灣地區領導人之後展開的首次存取,也是克拉奇半年內第二次存取台灣。
賴清德在會見「美台商會」存取團時表示,未來他將領導民進黨當局繼續堅定守護民主,維持台海「現狀」,捍衛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並致力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共同努力提升相互投資,希望台灣未來也能加入「印太經濟框架」。此外,他還對「美台商會」成立以來,對「台美」經貿關系的堅定支持,以及克拉奇始終堅定提升「台美」關系表示感謝。對此,克拉奇回應稱,期待雙方不僅在經濟或外交層面展開合作,也為共同期望的願景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賴清德在會見「美台商會」存取團時,重點強調要維持台海「現狀」。實際上,此番論調最初由美西方國家提出,所謂的維持台海「現狀」,其核心要義就是阻止兩岸統一,即把維持台灣現狀當做「和平」,將追求兩岸統一當作「破壞和平」。
台灣之所以無法回歸祖國的懷抱,除內部「台獨」因素外,外部份裂勢力插手幹預,也為兩岸和平統一的穩步推進制造阻礙。由於民進黨當局始終貫穿「台獨」思想,不認可兩岸屬於一個整體,而這似乎已成為了很多台灣選民的想法。台灣領導人選舉結束之後,島內首份民調結果出爐。民調顯示,在民族認同的條目中,有高達76.0%的民眾自認為「台灣人」,僅7.2%自認為中國人,11.6%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涉及到最敏感的「台獨」傾向中,有44.2%支持「台獨」,10.9%支持兩岸統一,33.3%傾向維持現狀,另有11.6%沒意見或不知道。相當於有77.5%的台灣民眾傾向於「台獨」或「維持現狀」,這一數據與民族認同為「台灣人」占比相近,反映了台灣地區相對惡劣的政治生態。
島內民調結果,與美國政府「以台制華」的戰略不謀而合,打「台灣牌」毫無疑問成為了美國牽制中國大陸發展的重要手段,其具體形式包括加速對台軍售力度,發展美台雙邊關系,以及支持台灣參與各種國際性組織,進而否認中國對台灣地區擁有的正當主權。由此可見,賴清德稱要維持台海「現狀」,一方面是向美國政府表露忠心,在台灣問題上迎合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不允許兩岸統一,本質就是妄想搞「和平分裂」,不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而民調中,在「中國大陸介入台島選舉嚴重」這一選項上,僅僅只有37.4%的台島選民投認可票,即大部份島內民眾都不同意賴清德選前打「大陸介選」的說法,直接「打臉」賴清德。
無論如何,兩岸統一才符合歷史發展的大勢,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就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幹涉,絕不為任何形式的「台獨」留下任何空間。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始終是我們處理對外關系的基礎,實作兩岸統一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