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立法者在人工智慧監管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就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法規達成了臨時協定,旨在減輕人工智慧對人類構成的風險。此舉引起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註,其他國家似乎也準備效仿歐盟的做法。然而,這一規定並未觸及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最大挑戰之一:大規模失業和急劇加劇的收入不平等。
盡管監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但無法完全消除這些風險。否則,世界將無法享受到人工智慧帶來的潛在好處,包括生產率的大幅提高和巨大的財富創造。因此,政策制定者還必須制定相應政策,以在這些災難發生時對公民進行補償。
對此,有觀點指出,我們並不反對對人工智慧進行監管,但監管應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正如我們采取建造海堤和提供洪水保險的方式來保護易受洪水影響的房屋一樣,政府也應提供不平等保險,以確保人工智慧不會擴大貧富差距。盡管未來的政府可能會對這一計劃的條款進行調整,但從政治上講,削減廣泛存在的福利將面臨極大的困難。
事實上,人工智慧已經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年早些時候,好萊塢演員加入編劇隊伍,發起了60多年來首次全行業罷工,反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是他們的主要訴求之一。人工智慧將徹底改變從醫生、律師到出租車司機和收銀員等所有型別專業人士的未來工作,而隨後的總產出增長將不會平均分配。那些發明的創造者和所有者可以積累巨大的財富,其中大部份將來自節約勞動力成本。
人們普遍擔心,人工智慧將把大量勞動力變成漢堡包工人,但即使是這樣的工作也正在被自動化取代。這意味著長期失業的隊伍可能會不斷膨脹,收入差距也幾乎肯定會加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策制定者需要透過改革稅收制度來限制甚至防止不平等的加劇。例如,當不平等超過一定限度時,高收入者的聯邦所得稅稅率可能會自動提高。
此外,有專家提出了一種名為「不平等保險」的概念。這種保險類似於傳統保險單上的免賠額,旨在降低道德風險並部份補償因人工智慧導致的不平等加劇。盡管這一提議在政治上可能面臨挑戰,但不去嘗試的風險太大了。正如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士·布蘭代斯所說:「我們可以選擇民主,也可以選擇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但不能兩者兼而有之。」
為了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大規模失業問題,許多人提出了為每個人提供最低基本收入保障的建議。這種保障措施無論個人做什麽工作都將提供一定的收入支持。其他經濟學家則建議透過擴大低收入家庭的負所得稅或調整企業稅收減免來補貼薪資。然而這些計劃都需要資金支持而將不平等保險納入稅收體系可能是一項長期可行的解決方案。
總之在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潛在風險和好處時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全面而審慎的策略來確保公平胡永續發展。透過建立不平等保險等創新機制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挑戰並實作更廣泛的社會福祉。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