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再添保障——古賢水利樞紐開建

2024-07-12新聞
7月9日,在黃河中遊磧口至禹門口河段,挖掘機揮舞鐵臂,導流洞支洞掘進施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這項工程是繼2001年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以來,黃河幹流上又一項重大骨幹水利樞紐工程。
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復雜難治的癥結所在,也是造成黃河下遊河道長期累積性泥沙淤積的主要原因。「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完善水沙調控機制。」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說。
調水調沙是人為調控黃河幹支流水庫,用大流量的河水把泥沙沖至大海。小浪底水庫是黃河幹流最末端大型水庫,把河道泥沙送至大海且確保兩岸堤防安全,需要下泄流量每秒達3500立方米至4000立方米並不少於5天,或者以每秒2600立方米流量下泄並不少於6天。從當前黃河幹流樞紐工程分布看,萬家寨水庫距離小浪底水庫約1100公裏,距離較遠,難以形成沖刷合力,而相鄰的三門峽水庫庫容較小,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後續動力不足的問題逐漸顯現。
作為「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之一,古賢工程控制黃河流域總面積的65%,控制黃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和80%的粗泥沙量。「修建這一工程,將為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提供後續動力,是發揮黃河水沙調控體系整體合力的關鍵工程。」王寶恩說,古賢工程下距小浪底水庫約450公裏,具有庫容大、距離小浪底水庫近的獨特優勢。
一方面,工程建成後將與小浪底等骨幹水庫聯合調水調沙、攔洪蓄洪,增強水流動力,提高沖刷能力,確保下遊河床長期不擡高,保障防洪安全;另一方面,工程建成後可有效調節徑流過程,顯著增強流域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戰略儲備能力,保障流域和黃淮海平原的用水安全。透過工程聯合排程,為中下遊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態水量,改善汾河、北洛河等支流生態狀況。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李群表示,工程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晉陜兩省23個縣(市、區)、27個工業園區和約685萬畝灌區的水源條件,有效緩解供水區水資源供需矛盾。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宏偉說,古賢工程建設將以工程全生命周期數位孿生套用為理念,以BIM設計、智慧建造、智慧執行為重點,圍繞古賢工程防洪減災、水庫沖淤、供水灌溉、水力發電等核心業務,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數位孿生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全面推進演算法、算力、算據建設,努力打造黃河古賢數位孿生工程。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確立的重大工程計畫,是新時代保護治理黃河、保障黃河長久安瀾的標誌性重大工程。要高標準推進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確保把工程建設成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民心工程、優質工程、廉潔工程,打造黃河流域水利樞紐新標桿,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水安全保障。 (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