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024-07-13新聞
作者:林垚(四川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助理研究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暢通國內大迴圈、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我們加以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對於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簡單而言就是「五統一,一破除」。即透過統一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聯通的市場設施、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統一的商品服務市場、統一的市場監管以及破除地方保護,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高效規範的超大規模市場。
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實作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釋放需求端巨大潛力,實作供給端充分協調的重要前提。在需求端,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能夠促進商品和服務在區域的自由流動,充分發揮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是消費提質擴容的必要前提。特別是對於網路經濟和平台經濟這些行業而言,只有破除區域間和平台間的市場壁壘,連線海量使用者和資源,才能充分挖掘市場需求,實作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在供給端,人口的充分流動是釋放超大規模人力資本潛力的制度基礎。統一大市場建設將打破制約人口在城鄉和區域間流動的壁壘,使得勞動力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尋找與自身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崗位,提升就業市場的匹配效率,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隨著市場的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各地區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能夠更好地銜接和配套,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激發和誕生新產業和新業態,產生新的就業需求。
中國式現代化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利於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縮小城鄉和地區間的收入差距,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從總量角度來看,市場一體化建設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是「做大蛋糕」的重要支撐,為實作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統一的商品市場深化了區域間的生產分工,使得各地區在生產上的比較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統一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極大降低了要素流動的制度性壁壘,使得資本、勞動力、技術和數據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實作更加有效的配置。統一大市場建設還將營造公平、透明、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和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和創業熱情,進一步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力。
從分配角度來看,統一大市場建設帶來的增長趨同是實作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動力,在初次分配的過程中推動了「分好蛋糕」,為實作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要素在區域間的流動能夠實作要素報酬的趨同,減小城鄉和區域間的收入差距,從根本上推動區域間的發展平衡。產業在區域間的轉移能夠提升落後地區的「造血」能力,推動落後地區向先進地區的追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還將進一步破除地區和行業壟斷,保證機會公平。
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政策已見成效
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頒布之後,國家發改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規範市場秩序,深化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具體而言,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進展:
一是著力破除了一批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突出問題。國家發改委對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問題行為進行了整改,征集了1100余條問題線索,其中有效問題線索超過九成已督促地方完成整改。
二是一批推動市場高效聯通的重點任務已見到成效。【關於規範招標投標領域信用評價套用的通知】【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等規定的出台規範了市場秩序。土地二級市場線上交易服務平台、全國12315消費投訴資訊公示平台的建立促進了商品和要素市場的統一。高速公路服務區近九成已建設預留充電停車位,促進了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
三是重點領域改革加力推進並取得積極進展。部份省份財稅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已印發實施,統計制度的統一進一步完善。京津冀、成渝等地區出台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加速了區域內部的市場整合。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仍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
一是要素市場的一體化程度仍有待提高,阻礙市場競爭和要素自由流動的機制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在工程建設和政府招投標、采購等領域,對於不同地區不同型別的市場主體仍然存在歧視性待遇。民營企業可能遇到政策「玻璃門」,出現「看得見進不去」的情況。在金融資源和土地資源方面,仍然存在廣泛的所有制歧視和地域歧視,妨礙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
二是市場規則和標準有待進一步統一,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範。以財稅制度為例,盡管2018年的國地稅合並已經統一了地區間的稅收征收規範,但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透過差異性的稅收返還制度為企業提供隱性優惠。與此類似,不同區域制定的差異化產業政策也是扭曲產生的重要來源。市場規則需要在地區差異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標準和制度,並對監管和法律法規執行做進一步的規範,避免制度「窪地」帶來的資源配置扭曲。此外,數位經濟領域的平台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仍反復出現,「大數據殺熟」、平台「二選一」等亂象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監管部門需要針對不斷出現的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展開立法和監管。
三是現代物流體系等「硬聯通」需要進一步強化,資訊、數據等「軟銜接」發展仍不夠健全。現代物流體系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提升其覆蓋面和效率,以確保貨物流通的暢通無阻。物流網路在一些偏遠和農村地區仍存在薄弱環節,亟需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各地區和各部門之間的資訊共享和數據互聯互通尚未完全實作,「數據孤島」「數據煙囪」等現象仍廣泛存在。需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數據交換平台,推動各類數據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促進資訊資源的高效流動和共享。
當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政策發力方向
未來進一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在制度規則方面進一步實作高水平統一,推動產品和要素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主要的政策著力點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統一市場規則和標準,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規範市場秩序。制定和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和監管規則,消除各地區之間的政策差異和法規沖突,確保市場主體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競爭。加快推動社會信用建設法、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出台,進一步健全市場管理體系,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對於市場分割的重點領域繼續開展專項整治,鞏固和強化已有的治理成果。
二是以超大規模市場為基礎,推動產業、資本和技術在區域間的轉移,擴大內需。中國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利用這一優勢,推動產業、資本和技術在不同區域間的充分流動,實作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透過統一要素市場的建設,推動產業鏈跨區域融合發展,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以消費市場整合為抓手,激發內需潛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實作規模經濟。
三是理順央地關系,著力推進財稅體系、統計制度的改革。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權責明確、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現代財政制度,減少地方保護主義的動機,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深化統計制度改革,完善統計方法,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為經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四是結合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先試先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並不意味著所有地區的市場一體化行程完全同步,部份地理位置相近、經濟交往密切的地區可以先試先行。比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可以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透過改革創新積累經驗,再逐步推廣至全國。
五是進一步暢通現代物流,破除數據流動壁壘。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的高效物流網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建設全國統一的數據交換平台,推動各類數據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促進資訊資源的高效流動和共享,提升數位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來源:光明網-學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