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當地時間2月7日披露稱,德國總理朔爾茨將於4月率商業代表團訪華。報道指出,這是德國政府去年7月釋出首份「中國戰略」後,朔爾茨首度存取中國。
報道稱,根據其看到的一份由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APA)發出的邀請函,朔爾茨將在4月15日至16日訪華,相關德企代表可報名參加隨行商界代表團,後者計劃將於4月14日晚啟程。
據悉,在此之前,APA將擬定一份代表團初步名單,並由聯邦總理府做出最終決定。希望參加隨行代表團的公司須提供其在全球和中國的營業額,並送出材料說明公司目前正在開展的計畫,以及德國政府可以如何為這些計畫提供支持。
截至當地時間7日上午,德國聯邦新聞辦公室尚未立即回復媒體問詢。報道指出,若訊息屬實,這將是德國政府出台首份「中國戰略」後,朔爾茨首度來訪。
朔爾茨上一次存取北京還是在2022年11月初,也是他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首次訪華。據德媒報道,當時有100多家德企申請隨行,最終僅包括寶馬、大眾、巴斯夫、愛迪達、德意誌銀行等在內的12家企業巨頭入選,被形容此行是將「德國最大的品牌帶到中國」。
2022年11月4日,北京,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參加新聞釋出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提到,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也是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根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釋出的報告,2022年,中國連續7年蟬聯德國全球最大貿易夥伴。2023年1至11月,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895.5億美元,其中我方出口919.6億美元,進口975.9億美元。
據介紹,在德國現任政府中,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環境部長萊姆克去年4月和10月已分別到訪過北京和上海。報道稱,經濟部長哈貝克尚未正式存取過中國,讓德國企業代表不滿,但許多人還是希望他能在6月訪華。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7月13日,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與內部協商,德國聯邦政府透過「中國戰略」檔。這是德國歷史上首次出台全方位闡述對華政策及立場、評估德中雙邊關系現狀和前景的戰略檔,被視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德國在各領域對華行動的指導方針。
戰略中提到了與中國所謂「系統性競爭」和在某些關鍵領域「減少對華依賴」的必要性,但也同時指出,中德應在經濟貿易和氣候變遷等全球議題上保持合作。朔爾茨則就此重申,德政府無意對華「脫鉤」,將繼續與中國合作。
據德國N-TV電視台網站今年1月報道,德國希望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德國央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發出警告,如果這種情況突然發生,德國將出現嚴重動蕩,經濟將遭受重大打擊,「顯然使(我們)與俄羅斯脫鉤的成本相形見絀」。報告認為,如果與中國的經濟關系突然大範圍惡化,德國可能出現嚴重經濟動蕩,「即使有序撤離中國,也會面臨重大損失」。
根據德國央行數據,2022年德國向中國出口了價值1070億歐元的商品,占德國商品出口總額的7%,使中國成為德國經濟第四大買家。反過來,2022年德國13%的進口商品來自中國,後者是「德國最重要的海外供應國」。德國央行稱,中國的經濟情況將對德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而脫鉤對德國工業的打擊尤其嚴重,活躍在中國的德國大公司可能隨之失去相當大一部份的銷售和利潤基礎。
對於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在例行釋出會上回應表示,我們認為,以「去風險」降依賴之名、行競爭和保護主義之實,將正常的合作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只會適得其反,人為制造風險,以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劃線,鼓噪所謂制度、利益、價值觀競爭更是逆時代潮流而動,只會加劇世界的分裂。
汪文斌進一步指出,事實上,中德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在當前復雜動蕩的國際形勢下,希望德方全面客觀看待中國發展,制定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同中方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