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曉雅】「歐盟暫停與中國的世貿組織爭端」,香港【南華早報】27日稱,歐盟以「技術原因」為由暫停了圍繞「立陶宛受經濟脅迫」與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2022年初,歐盟以中國針對歐盟成員國立陶宛采取「歧視性貿易」做法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當時被看作是在為立陶宛出頭。中方當時則明確表示,中方一貫按照規則行事,「提醒歐盟方面明辨是非」。
據【南華早報】最新訊息,於26日分發給世貿組織成員國的一份通知稱,歐盟希望根據諒解備忘錄相關條款,「立即暫停(訴訟)程式」。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事務的發言人奧洛夫·吉爾稱,「這是出於技術原因而采取的程式性步驟,與擬送出的書面材料所涉及的某些要素評估有關」,「作為本案的申訴方,歐盟可以在WTO訴訟過程中的任何時候采取此類暫停措施。」
報道說,暫停時限「尚不確定」,但歐盟有一年的時間恢復訴訟。
報道提到,歐盟於2022年1月發起這場曠日持久的爭端前不久,立陶宛曾一再沖到反華前線,同意台灣當局在其首都維爾紐斯設立所謂「代表處」。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2022年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中國與立陶宛的爭端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因為這涉及到一個中國原則。說到一個中國原則,我們堅決反對、絕不接受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行徑。
對於歐盟就中國針對歐盟成員國立陶宛采取所謂「歧視性貿易」做法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022年1月回應稱,中方一貫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行事。「我們提醒歐盟方面明辨是非,警惕立陶宛綁架中歐關系的企圖,勸導立陶宛同歐盟其他成員國一樣,履行同中國建交時所作的政治承諾。」
立陶宛主流新聞網站「15分鐘」當時也采訪該國商界多位人士,分析歐盟在WTO發起訴訟的實際影響。一些人認為「這將增強人們對立陶宛政治立場和該國企業的信心」,另一些人則表示,WTO的訴訟案經常持續數年,且結果很可能含糊不清。報道引述維爾紐斯工商業協會會長貝薩吉爾斯卡斯的話表示,申請WTO訴訟需要準備很多檔和資料,「這不是離婚官司,你可以在幾個晚上收集好檔。這個過程相當復雜,中國人的行為很聰明——很難直接證明他們正在封鎖供應鏈並拒絕立陶宛商品。中國人可以爭辯說,這是個別公司的問題,政府機構沒有下達不與立陶宛做生意的指示。」「我估計獲勝的機會接近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