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優勢

2024-01-29新聞
原標題: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其中,「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中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歷史機遇、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了指南,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構築大國競爭新優勢的突破口和支撐點,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陜西要努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優勢。
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
經濟社會開發中,生產力總能在已有基礎上不斷實作新的躍遷,生產力理論也總能在原有理論基礎上不斷向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生產理論在當代中國的深化與拓展。馬克思認為,物質生產活動本身就是生產力。恩格斯闡述,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新時代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體現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深刻洞悉。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是以高新技術套用為主要特征、以新產業新業態為主要支撐、正在創造新的社會生產時代的生產力,是科技創新的產物與載體。新質生產力外在表現為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為代表的新產業和新業態,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率、靈活性、永續性的特性。新質生產力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生產力的瓶頸和難題,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和潛能。
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是推動陜西產業轉型升級的前提。新質生產力是傳統生產模式實作產業結構最佳化的「質態躍遷」。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運算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了社會結構柔性化、經濟結構智慧化、治理能力高效化、文化傳播多元化、生態文明同步化的行程,重塑了傳統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和產業競爭格局,增強了傳統產業發展的不可預見性,因此急需對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升級。科學、技術、管理、資訊、數據、算力等都被納入了新質生產力的全要素之中,顛覆了傳統的實體性基礎要素,體現在要求勞動者更加專業、勞動資料更加智慧、戰略性支撐更加永續,推動實作了人類生產生活的範式變革與模式重構,拓展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廣度和深度。
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創造有利條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陜西是科教大省,高校雲集、科研院所眾多,豐厚的教育資源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條件和保障,優質教育資源與教育生態,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陜西充分發揮教育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開發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質,推動產教融合,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沃土。
陜西具有科技優勢,科技論文、獲國家科技獎勵和技術市場等方面成績較好,全省科技活動產出水平優勢明顯,保持在全國前列;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進步顯著,排名穩步上升;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在新能源、新材料、無人機、航天航空等領域形成比較優勢。陜西多措並舉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積極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最佳化科技生態。2023年,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8萬家,同比增長37%;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534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61萬家,同比增長33%;新培育4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5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5家單項冠軍企業、322家瞪羚(潛在)企業;新增7家A股上市科技企業,科創板、北交所上市企業分別達到15家和5家,數量位居西部前列。
陜西人才資源富集。為暢通人才引進渠道,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陜西編制【2023年陜西省制造業24條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崗位人才需求目錄】,建立特殊、急需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將基層科研單位專業技術高級崗位比例提高至35%,進一步拓寬科研人員職業發展空間。此外,陜西著力打造青年人才聚集高地、技能人才幹事創業實踐陣地、成果轉化示範基地,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標準,暢通人才申報通道。以秦創原為總視窗的創新創業基地吸引了眾多人才的目光,建成國家級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創業孵化示範基地,透過人才的外引內培,為陜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下堅實基礎。2023年,陜西新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0個,新增省級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42個,省級以上孵化載體達到489個。
以新質生產力啟用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陜西要實作追趕超越,必須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勇於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陜西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以新質生產力啟用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一是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要加大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的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新型科技生態。二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要最佳化產業布局和結構,加快發展航空航天、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陜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是加強生態系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環境品質。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提高生態系的穩定性。二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能源供給的品質和效率,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協調推進水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建設,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電力替代,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降低能源消費與碳排放強度。
以新質生產力助推對內對外開放,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上取得新突破。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一是透過打造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升國際合作水平。要加快推進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綜合保稅區等國家戰略平台的建設,打造「一帶一路」核心區,加快推進中歐班列(西安)建設,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物流樞紐,加快推進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造「一帶一路」改革開放高地。二是透過打造新質生產力,深化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區域發展水平。要加快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圈,加快推進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打造國家能源戰略支撐區,加快數位賦能推進陜南生態旅遊區建設,打造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以高品質發展的實際成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
(高振崗 劉躍強,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