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虎嗅網
OpenAI好像好久沒有這麽熱鬧了。
12天的直播活動還在進行著,目前進度條剛一半,就已經丟擲了不少重磅訊息。
Sora終於釋出了,和蘋果的合作也終於正式落地。當地時間12月12日,OpenAI宣布全面登陸蘋果生態,可以執行蘋果智慧 (Apple Intelligence) 的裝置現在可以無需註冊一鍵呼出ChatGPT了。
與此同時,OpenAI的外界壓力愈發的大了。
先是馬斯克起訴OpenAI這件事又有了新進展,馬斯克直接申請法官禁止OpenAI轉為營利性公司。然後谷歌瞄準OpenAI的靠山,在FTC來問話的時候,表示應該終止微軟和OpenAI就雲服務的獨家協定。
可惜X (前推特) 不顯示使用者用的什麽裝置。半年前蘋果官宣和OpenAI合作的時候,馬斯克曾怒發訊息稱如果成真,那麽「蘋果裝置將在我的公司禁止使用」,而他手裏的公司可不少。如今ChatGPT正式「上岸」蘋果,不知道馬斯克的新X訊息是用什麽裝置釋出的。
最有意思的是,前不久還在和馬斯克約架 (真約架,肉身互搏的那種) 的祖克柏,這個時候也跳將出來,支持馬斯克的主張,請求組織OpenAI成為營利性公司。
總而言之,OpenAI在這個冬天,又多了幾個公開挑戰自己的敵人,也交了一個朋友。
好訊息是,這個朋友和自己相互需要,抱團取暖。蘋果公司急需要給iPhone加一些新的武器,AI是首選,而要盡快落地這個計劃,外部合作的首選正是OpenAI。而且從最近幾個季度蘋果的財報來看,入局AI的好處已經有所展現。
壞訊息是, 這個朋友並不能解決自己的所有問題,自己也同樣無法為蘋果撫平所有憂愁。
一
OpenAI一路狂奔,可是越跑敵人越多。
當地時間12月13日,祖克柏的Meta向加州總檢察長請求:阻止OpenAI成為一家營利性公司。Meta指責稱,阿特曼的公司明明「利用」其非營利組織的地位籌集了數十億美元。
轉譯一下就是,你阿特曼不講武德,剛開始說OpenAI是非營利組織,談理想談情懷的,籌了那麽多錢。現在倒好,轉眼你又想轉型營利性公司了?
最有意思的是,這樣的指責我們並不陌生,馬斯克早就出手了。
作為OpenAI的創始人之一,馬斯克於2018年結束,此後多年相安無事。一直到2021年底ChatGPT推出,OpenAI大火,馬斯克逐漸成為「反OpenAI急先鋒」。而他的動作,也從一開始的在社交媒體和采訪中炮轟,升級成了法律訴訟。
今年3月,馬斯克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OpenAI違反了其創立原則。他最新的動作是,進一步擴大訴訟範圍,要求組織OpenAI計劃中的重組。11月,馬斯克再度修改訴訟,OpenAI一直以來的最大金主微軟,也被列為被告。
而祖克柏和馬斯克,在過去的兩年一直以敵人的身份示人——馬斯克收購了推特 (後改名X) 後,祖克柏推出競品Thread,聲勢浩大地想趁機取代推特。
如果只是商業互毆倒沒什麽可說的,但這兩個人莫名其妙就開始約架,要來一場肉身互毆:二人在社交媒體上喊話,要約在八角籠裏來一場格鬥。而且有模有樣,訓練視訊都放出來了,過程中還驚動了UFC (終極格鬥冠軍賽) 的前冠軍和老板白大拿。
不過這場39歲和51歲科技CEO互毆的曠世比賽並沒有發生,至少目前沒有。而如今祖克柏居然就這樣和馬斯克站到了同一個戰壕中。
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另一個罕見出擊的是谷歌。當地時間12月10日,The Information報道稱,谷歌已要求美國政府解除微軟在其雲伺服器上托管OpenAI的獨家協定。該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這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就微軟的商業行為向谷歌了解情況,谷歌反手就把矛頭指向了OpenAI和微軟的獨家合作。
祖克柏的Meta,和馬斯克的xAI,以及谷歌,都是OpenAI最兇狠的競爭對手。和OpenAI搶芯片、搶使用者、搶金主。而若要阻止OpenAI繼續高速前進,就要尋找其七寸下手。攻擊和微軟的合作關系,是斷後。阻止其轉型為營利性公司,是堵路。
尷尬的是,OpenAI面臨的局面不僅僅是敵人變多,朋友的關系也並不牢固。
雖然在表面上微軟CEO納德拉依然在各種場面盛贊OpenAI,展示二者的親密合作關系。但是自從阿特曼2023年11月被OpenAI「除名」的鬧劇之後,微軟在實際上有了更多對沖風險的動作。最明顯的,是微軟吸納了Inflection AI的人才,並且在公司內部打造獨立的部門Microsoft AI。
10月時,【紐約時報】就援引5位靠近納德拉的人士,報道說納德拉私下表示,OpenAI那場著名的鬧劇讓他頗為震驚和擔憂,微軟高管愈發擔心其AI業務過於依賴OpenAI。
二
腹背受敵的OpenAI渴望新朋友,最好是一個強大的新朋友。
從當地時間12月4日開始,OpenAI進入「連續12天直播」活動。每次都會公布一些OpenAI在產品上的新動作。最引人註目的是Sora在經歷了一年的討論後,終於和眾人見面了。
而在Sora釋出的熱烈討論當中,有一個緊隨其後被公布的訊息險些被忽略:ChatGPT正式登陸蘋果系統。
雙方共同發力。蘋果那邊宣布,釋出iOS 18.2、iPadOS 18.2和macOS Sequoia 15.2,同時推出一組全新的蘋果智慧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
而OpenAI那邊則在直播中宣布,ChatGPT成功整合到蘋果的iOS、iPad、macOS系統中,使用者可以直接在蘋果系統裏存取ChatGPT,無須註冊。
今年6月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上,雙方的合作被公布,如今算是正式落了地。
這段合作關系,是OpenAI在2024年度拿下的最關鍵戰役之一。對於蘋果來說恐怕也是如此。
將時間撥回今年2月,蘋果十年造車夢碎。在那之後,庫克開始越來越多地談及AI,並逐漸從相對保守地表態,變為高舉AIGC大旗。
蘋果需要AI。5月時,蘋果釋出202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收入占比超過一半的核心硬體iPhone。卻成為拖累蘋果收入的主因——一季度iPhone收入同比下降10%,至460億美元。在那次的財報電話會上,沒等提問環節,庫克一開場就率先提及AI,表示「我們相信AIGC的優勢,將讓蘋果脫穎而出」。這一表態也成功挽救了財報釋出當天蘋果的股價,當日大漲6%。
但是擺在蘋果面前的挑戰是巨大的。此前多年,蘋果將巨大的精力放在造車計畫上。在AI方面,蘋果的確一直都有研發,也早已將AI功能融入蘋果生態之中,但是要說趕上如今的大模型浪潮,還是需要時間。
但哪裏有時間?
眼瞅著iPhone乏力,新產品Vision Pro不過是「少部份的玩具」,必須吸取造車計畫「完美主義陷阱」的教訓,盡快發力。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蘋果和OpenAI走到了一起。第二財季財報釋出的次月,蘋果就在WWDC上宣布了和OpenAI的合作關系。
在具體的落地上,蘋果采取了現階段最明智的一招:以自研的較小的內部模型實作較為簡單的AI功能,依靠更強大的外部模型 (如GPT) 實作更高級、復雜的AI功能。根據蘋果釋出的介紹文章,蘋果智慧有三層:第一層是參數僅3B的自研端側小模型,第二層是大一些的自研模型,透過私有雲端運算在蘋果芯片伺服器上執行,第三層是外部模型。
這樣做既可以快速落地AI功能,又保留了退路。
11月,蘋果公布2024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時,情況已經明顯好轉。iPhone的收入環比由跌轉漲,同比也增長了6%。在全球很多地區 (不包括中國市場) iPhone的表現都很強勁,在包括美國、法國、英國、南韓、巴西、馬來西亞在內的很多國家創下了季度營收記錄,三季度全球銷量甚至已經無限逼近三星。
蘋果和OpenAI的合作,與其說是誰抱了誰的大腿,不如說是互相取暖。一個急著重振雄風,一個急著擴大規模,一拍即合。
這一點可以從這場交易本身看出。外界原本猜測這是一筆價值數十億的交易,但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 (Mark Gurman) 卻透露,這場交易雙方誰也沒付錢。
也就是說,蘋果公司並沒有花錢請OpenAI將ChatGPT引入蘋果生態,OpenAI也沒有花錢請求登上蘋果這艘大船。
提高競爭力和大規模分發才是最有價值的商品,而不是現金。
三
不過,雙方的這場合作,更像是雪中送炭,可以溫暖彼此,但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朋友雖然交了,但敵人瞄準的確實是自己的七寸。OpenAI目前最要緊的一件事正是重組、完成非營利組織到營利實體的轉變。而祖克柏和馬斯克都已經公開反對,為其增添阻力。
今年10月,OpenAI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規模龐大。融資總計籌集66億美元,估值飆升到1570億美元。而在這次融資開始之前,OpenAI的估值是860億美元。這樣的估值飆升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但這次融資附帶條件,本輪融資以可轉債的形式提供。公司必須在兩年內完成重組,成為一家營利性企業,脫離非營利董事會的控制,取消投資者報酬上限。否則,66億美元將轉化為OpenAI的債務。
而之所以融資的形式如此特殊,說到底還是因為OpenAI還沒有證明自己的造血能力,投資者需要一個有關商業化的承諾。
一個被反復提及的數位是,【紐約時報】估計,OpenAI今年有可能虧損50億美元。
在融資完成後的不到兩個月時間裏,OpenAI已經有好幾個動作。包括終於釋出Sora這個新產品,以及完善訂閱制,新增每月200美元的ChatGPT Pro等等。
可是這是否能幫助OpenAI跑通商業化,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目前能看到的是,Sora經過將近一年的「蓄力」,並沒能厚積薄發,當它問世的時候,市面上已經湧現了諸多視訊生成的AIGC產品。
至於蘋果,其困境繞不開中國市場。隨著11月釋出的第四財季財報,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滑。除此之外,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樣也在下滑。根據Canalys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iPhone出貨量同比下降6%,而這是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整體增長4%的情況下。
在這一點上,OpenAI並不能幫上蘋果。
外媒的多方報道顯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AI合作方有可能是百度,將於明年國行版添加相關功能。也就是說,本來就最讓庫克頭疼的中國市場,將晚一步才能裝上AI的彈藥。而到那個時候,iPhone能否拿出打動消費者的全新體驗,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在蘋果苦苦推進合作的同時,國內的手機廠商早就已經紛紛「AI化」,占盡先發優勢。
不管怎樣,看來2025年對於蘋果和OpenAI來說都是關鍵的一年。 雙方既要攜手共進,讓市場檢驗蘋果智慧。同時又要各自為戰,抵抗種種不確定性。
而敵人們,是不會站在原地等著的。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於上述內容釋出後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