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學科建設進行時:「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研發課程已立項公示

2023-12-30新聞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學科建設又有新訊息傳出。

2023年12月28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民委」)官網釋出【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研發課程立項公示】稱,「根據【關於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學課程體系建設的通知】,經委屬高校申報,教育司會同學科調整專班組織專家對各校申報研發的課程進行評審,現對擬納入國家民委教學改革計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研發課程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8日(7個工作日)。」

官方釋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擬立項研發課程名單】顯示,此次公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擬立項研發課程分為理論、歷史、制度與治理、區域與族群等類,申報的25項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概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哲學概論】【中華民族文化導論】等。

以上課程分別由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以及大連民族大學申報,其中20項課程由中央民族大學申報。

以【中華民族文化導論】為例:據中央民族大學12月5日訊息稱,近日,中央民族大學召開學科最佳化調整工作專班工作小組第10次會議,集中評議全校範圍內申報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核心課程【中華民族文化導論】的課程大綱等材料,明確該課程設計思路、精神內涵、基本內容,並就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研討交流。

會上,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強世功分析總結了本次申報【中華民族文化導論】課程的31份課程大綱的總體特點,明確了課程設計整體思路和重點要求。

強世功提出,一是確定課程結構上分總論和分論兩部份,要堅持「兩個結合」,充分體現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在理論範式上要超越目前關於「中國文化」的各種論述,準確闡釋中華民族文化以中原文化為核心、「多元一體」的發展規律和特征;二是要把握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發展的空間地理、經濟社會、政治、文明、歷史五大邏輯,要充分考慮如何進行「史」「論」結合,以最新的理論範式,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核;三是要「古今並重」,更多展現近代以後的文化創新發展,要重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關註融入現代科技的新型文化載體,展望中華文明的未來形態與中華民族文化發展願景。

此前,10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指出,要最佳化學科設定,加強學科建設,把準研究方向,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

11月10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學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暨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理論體系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強調,學科最佳化調整工作是學校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內最重要的工作。加快推進學校學科最佳化調整、建設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是民大全體師生的共同任務。

此外,中南民族大學也於2022年成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

中南民族大學當時提出,認真做好自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二級學科建設工作,力爭202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綜合運用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理論與方法,積極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一級學科建設。紮實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專業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做好本科、研究生(碩士、博士)人才培養工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