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獨家!二戰歐洲勝利日,為何必須重提華僑華人貢獻?

2021-05-08新聞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

中新社記者:馬秀秀

張國雄,廣東五邑大學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二級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華僑歷史、僑鄉文化、世界遺產研究,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首席專家。

張國雄。受訪者供圖

夏玉清,雲南師範大學華文學院/國際漢語教育學院副教授,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雲南師範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南洋華僑機工、東南亞華僑與近代中國、華文教育等。

夏玉清。受訪者供圖

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勝利紀念日。回望那段充滿硝煙的歷史,華僑華人對歐洲戰事勝利作出多樣貢獻,卻一度鮮為人知。值此紀念日,重提華僑華人貢獻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日,中新社記者采訪了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與雲南師範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夏玉清,對二戰歐洲戰事中華僑華人的貢獻作出梳理與思考。

貢獻:全程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從二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初爆發,到全球反抗階段形成東亞戰場、東南亞戰場、西歐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大西洋戰場、太平洋戰場、大洋洲戰場多條戰線多個戰區,華僑華人都參與其中。張國雄稱, 華僑華人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唯一全程參與、活動範圍最廣泛的國際民間力量。

資料圖:2020年9月3日, 「烽火仁心——林可勝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主題展覽在華僑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就是為緬懷以新加坡華人科學家林可勝為代表的醫學精英群體救死扶傷、勇赴國難的英勇事跡,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同舟共濟、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懷。 黃詠綢 攝

結合參與編寫的專著【豐碑:華僑華人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張國雄梳理了華僑華人參與歐洲戰事情況。

隨著戰爭覆蓋面在歐洲擴大,當地一些華僑加入住在國民眾反抗法西斯的地下抵抗運動中。在西歐戰場、蘇德戰場的美軍、加拿大軍和蘇軍佇列中,多有來自當地的華僑身影。

除了參加抵抗運動,歐洲很多華僑海員奔赴英國參戰,戰鬥在大西洋「死亡之旅」的海上運輸線上。 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期間華僑海員承擔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海上運輸任務而不幸犧牲的就有7000多人。 在蘇德戰場,隨著蘇聯東部戰略武裝力量投入西線作戰,蘇聯遠東的華僑隨征,參加了解放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捷克的戰鬥,直至打到德國柏林。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為彌補兵源不足,美國政府征召華僑華人入伍參戰。據不完全統計,反法西斯戰爭期間,有近2萬名華僑華人加入美軍,是參軍比例最高的族裔之一。加拿大對日宣戰後,也有500多名華僑華人應征入伍。

1944年6月,歐洲第二戰場開辟。美軍三軍記錄中,被派往歐洲等前線的華僑華人戰績不勝列舉,湧現出不少像陳景瑤、黃君裕、關文忠、江華九等奮戰在歐洲戰場的美國英雄。

圖為【華人之光:登陸諾曼第的二戰老兵黃君裕】。 楊韻儀 攝

英國皇家空軍從模里西斯招募無線電報員等空勤人員,一些合乎條件的華僑青年誌願報名參加,他們中有的在戰鬥中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夏玉清指出,從地域上來看,在歐華僑華人主要是協助盟軍作戰,而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則主要在經濟和輿論上支持歐洲抗戰。比如,英屬新馬等地,當地華僑社團領袖在支持中國抗戰的同時,還積極響應新加坡總督呼籲,成立「援助英國協會」,動員當地華僑華人為英國捐款捐物。新馬華僑華人還派代表參加「世界反侵略大會」,從輿論層面動員反法西斯行為。

「從二戰爆發前奏——西班牙內戰開始,直至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華僑華人全過程參與其中。」張國雄說, 面對對人類前途命運、世界和平的擔憂,他們不分地域、不分階級、不分黨派、不分職業、不分長幼、不分性別,與其他民族一道奮起抗爭,展現出空前的團結,作出多樣貢獻。

歷史:從被低估到逐漸獲得認可

在二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海外華僑華人的貢獻一直被低估,許多退休的華裔士兵也逐漸被當地社會忽視。

「在以白人為主導的社會裏,華僑華人是弱勢群體,聲音也很微弱。」張國雄指出,這直接導致盡管華僑華人參戰人數不少,作出了很多貢獻,付出了很大犧牲,卻依然不為當地社會所重視。

他舉例稱,參與歐洲戰事最多的是來自美國的華僑華人。由於1882年美國透過【排華法案】,華僑華人普遍遭遇社會歧視。雖然這一法案得以在1943年廢除,但是當地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生存境況並沒有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其貢獻也自然不會得到主流認可。

此外,夏玉清認為,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冷戰格局,形成兩大陣營意識形態的對抗。在以西方為主導的話語體系下,華僑華人貢獻也容易被低估。

多年來,在多方有識之士的各種方式推動下,華僑華人的貢獻逐漸獲得認可。

以美國為例,1999年,美國第一部反映二戰華裔老兵經歷的紀錄影片【我們自豪地服役:華裔美國人在二戰中的經歷】上映,生動記錄了華裔美國人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建立的不朽功績,展現其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熱愛自由與和平的崇高精神。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1月29日,美籍華人二戰退伍軍人國會金質獎章頒獎典禮在退伍軍人事務部舉行。圖片來源:美國中文網

美國政界華人、華人社團、華裔老兵等多年來一直在推動國會向華裔老兵授勛。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2日,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優勢透過了【二戰華裔老兵國會金質獎章法案】;20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該法案。

據張國雄介紹,不只是在美國,包括在歐洲的一些國家,華僑華人參與二戰的貢獻也陸續得到肯定,透過頒發獎章、發放津貼、豎立紀念碑等形式給予表彰與紀念。

「認可雖然遲到了,但總歸沒有缺席。」張國雄卻也坦言,目前學界、媒體界等關於華僑華人對二戰歐洲戰事貢獻的研究及報道力度仍然不足,使得這段歷史的關註度不高。「我們應該將這段歷史深度挖掘、完整記錄下來,讓更多人了解前輩精神,並傳承下去。」

資料圖:2018年12月14日,抗日航空英烈女空乘員魯美音的親屬、美籍華人魯照寧先生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無償捐贈一批珍貴的抗戰文史資料,包括中緬印戰區飛行員服裝,美國飛虎隊員撰寫的書籍,二戰時期飛機P-26、P40檔案等。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張國雄表示,華僑華人在面臨重大世界性挑戰時展現出了家國情懷與世界關懷一肩挑起的勇敢擔當和強大力量。 後輩應當學習前輩精神,以世界視野來看待人類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在此基礎上探尋解決之道。

當下:面對困難團結才是正道

隨著時間逝去,當年加入美軍的近2萬名華僑華人已逐漸走入歷史。據報道,目前仍在世者不足1000人。多年來,張國雄接觸過多位二戰時期的華僑華人老兵,他們享有當地政府補貼,醫療有保障,晚年生活得到較好照顧。

「談起那段經歷,他們對參與二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感到光榮。」張國雄說,華僑華人是以主人翁態度,作為住在國一分子,為住在國發展、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二戰歷史表明,當住在國面臨重大挑戰時,華僑華人與當地民眾同處一個戰壕,作為整體為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資料圖:2018年12月22日,美國北京聯合會等南加州華人團體來到位於大洛杉磯地區蒙特利公園市的美國退伍軍人協會,慰問百歲高齡的二戰英雄桑捷斯等美國退伍軍人並贈送聖誕節禮物。中新社記者 張朔 攝

張國雄表示,作為國際移民群體,華僑華人普遍具有世界關懷。他舉例稱,1931年「9·18」事件中,身處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區的華僑華人,在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同時,也向國際組織呼籲,為了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為。

「華僑華人是歐洲反法西斯戰場的參與者,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在人類命運面臨危難之際,他們為世界正義與和平作出了貢獻。華僑華人參與二戰的歷史,是維護人類共同命運的歷史記憶。」夏玉清指出, 重提歷史,不僅為銘記華僑華人的貢獻與犧牲,也警示世人珍惜和平。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1年4月17日,數百人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密爾布雷市參加反對歧視亞裔的集會。隨著新冠疫情的暴發和蔓延,美國社會針對亞裔群體的歧視和暴力傷害事件激增。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觀歷史,看現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增多。兩位專家指出,在此背景下重提二戰歷史,使華僑華人在二戰中展現出的精神品質轉化為社會認知,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這段歷史是回擊族群不平等的有力證據和史實。」夏玉清坦言,華僑華人是住在國的貢獻者,亞裔是所在國的重要成員,不應受到不公和歧視。

張國雄指出,華僑華人對二戰的貢獻可以作為很好的歷史及文化資源,幫助其他族裔客觀認識華僑華人群體的行為特征,促進華僑華人與其他族裔和諧相處。因此,有必要講清楚二戰中華僑華人貢獻,讓當地民眾了解美國困難時期華僑華人與當地的患難與共。

「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整體,我們需要正義的聲音。各族裔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勝困難。」張國雄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