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抑郁癥:孩子出現偏執型人格,該如何應對?

2021-12-26新聞

劉承洛記憶重組——

我在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領域工作了十多年,見過很多偏執型人格改變,甚至已經有反社會型改變的青少年,他們情緒波動時會萌發「我要像希特勒一樣」「我要淪陷整個人類」「所有女人都該死」「我要淪陷地球」的念頭,甚至付諸行動,讓人膽戰心驚~

13歲的阿強,他的母親和姐姐都是先天性智障人士,我想,他從小到大極有可能因此被嘲笑、譏諷,甚至被欺負。他對此表露過深深的怨恨,認為母親不該將他帶到人世間來。

而且,一個有智力問題的母親可能並不能很好地關愛、理解孩子,甚至教育方式可能會非常漠視孩子的感受、或比較粗暴。阿強的父親雖然很愛他,但經常忙於賺錢養家,可能缺乏對孩子陪伴和關註。

阿強的內心可能早就充滿了壓抑、抱怨,甚至憤怒。他愛玩網路遊戲只是表象,這可能是為了宣泄負性情緒,甚至逃避現實的方法。於是他越玩越沈迷。阿強的父親對他比較溺愛、偏袒,不但陪著兒子去網咖,即使阿強偷了2萬元,他也不忍教訓。

內心的壓抑憤怒、父親的寵溺可能讓阿強變本加厲,認為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是理所當然的,再加上本來對母親的抱怨,當他問母親要錢上網的被拒絕的時候,他的情緒就失控了。

他們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心理障礙,而且已經有偏執型人格改變,如果處理不當,極有可能演變成反社會人格改變,甚至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傷及無辜。

悲劇既已發生,對於這樣的青少年,我們又應如何看待、如何及時處理?

  • 如果你的孩子周邊的同學出現偏執型人格,教她這樣做——

  • 首先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譴責他們,換個角度思考,他們也是受害者,是因創傷導致的行為和情緒不受控制,從而成為施害者。如果繼續譴責他們,很可能使其負性情緒繼續膨脹,繼而爆發,再次出現更加嚴重的極端行為。

    請大家不要覺得這樣的事情、這樣的人與自己毫無關系,如果不予關註和重視,他們惡化演變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下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可能就是我們自己和親朋好友。

    從人性最自私的角度來說,至少,如果我們的孩子的身邊有偏執型人格改變的同學,我們要有智慧地、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不僅不排擠他們,反而友善對待。這樣,就算他們最後真的惡化演變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要報復社會時,他們也會有意避開曾對他善意的人。而如果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意識,很多悲劇就能夠避免了。

  • 偏執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 在中心幹預的青少年中,很多孩子在家庭的生活中產生了不同的病理性記憶,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父母之間的惡劣關系,孩子的想法受到壓抑,家長並不理解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逐漸對生活和學習失去了信心。

    在學校裏由於性格和認知上出現了扭曲,也容易受到同學的欺負和孤立,老師的不理解,在社交和學習上都出現了障礙,在對孩子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後,孩子的焦慮感和社交的逃避行為有了大振幅的降低,同時和家長進行了深入溝通,改變了對待孩子的態度,讓家庭關系得到了修復。

    在心理幹預過程中,我們發現,不管是成癮、抑郁,還是所謂的「雙相情感障礙」,或是其它問題、癥狀,這都是表象。其背後是多重性的病理性記憶導致孩子出現了心理障礙,而這背後又是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

    先說原生家庭可能存在的問題。我幾乎每天面診時都遇到不懂得科學教育、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部份人還對此毫無意識和反省。

    有的家長信奉教條主義,對孩子要求過於嚴厲、粗暴,總拿孩子與別人作對比,缺乏耐心,甚至棍棒教育,動輒打罵;

    有的不理解孩子的現實需求和情感訴求,總是以大人的角度去否定孩子的感受,講大道理,甚至打壓孩子的想法;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頻繁吵架、打架,甚至酗酒、家暴,讓孩子極度恐懼、壓抑;

    過於溺愛孩子,缺乏原則,過度誇獎,也是廣義上的創傷,導致孩子行為放肆、走極端。等到孩子出現嚴重品行問題,父母的處理方法又過於簡單、粗暴……

    這樣的家庭教育和氛圍都會給孩子帶來創傷,可能導致孩子的性格內向、膽小、敏感;或者暴躁、易怒、偏激,行為思想異於同齡人。

    而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裏也較容易受到傷害。比如同伴的排擠,老師的語言暴力、體罰,甚至遭到校園欺淩,這些又會成為心理創傷。

    互聯網是另一因素。在家庭和學校裏遭到過傷害的孩子會對網路上的負面資訊更加敏感,暴力的、血腥的、反社會的、同性戀的,並引起他們的負性情緒。

    如果他們頻繁地接觸這樣的資訊,那些畫面、文字和伴隨的負性情緒會逐漸進入潛意識,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與家長的價值觀和認知產生強烈沖突,更加加劇他們的心理問題。

    他們的性格變得敏感、多疑、容易把別人的好意當壞意、憤世嫉俗,有偏執型的人格改變。另一部份,則可能變得遲鈍、情感淡漠、自我封閉。

    所以,家庭、學校、網路這3方面是創傷的主要來源,而且是相互影響、關聯的。

    如果不及時進行專業高效地心理幹預,他們會繼續在人際關系中受挫,累積更多的病理性記憶,再加重心理障礙,形成惡性迴圈。最後,他們可能轉而仇恨社會,演變成反社會型人格改變,甚至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報復社會。

    我們對於這種遭受過多重性病理性記憶而出現心理障礙的孩子提出了一個新的診斷——病理性記憶潛意識失調(PTMD)。他們的行為癥狀可能各有不同,網路遊戲成癮、酒癮、藥物成癮,或者抑郁癥、所謂的雙相情感障礙,甚至強迫癥等等~

    我們發現,臨床中絕大多數精神專家和心理咨詢師會忽視人格改變、尤其是「偏執型人格改變」這個關鍵點。有偏執型人格改變的青少年會對傷害過自己的人充滿憤怒、恐懼、恥辱等負性情緒,甚至有攻擊性,這也是很多孩子攻擊父母的原因。

    為他們提供溫馨友善的成長環境,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網路,這需要家庭、學校、基層政府、社工、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以及社會有識之士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要讓孩子理性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同時感受到關懷,才能避免他的心理障礙繼續惡化。如果有條件的話,高效重組內心的病理性記憶。我們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深度潛意識下的記憶重組能夠高效修復心理創傷,讓他們的行為問題和扭曲觀念大振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