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寧波9月27日電(王思凝)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以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為契入點,創新信用保護工作,成立區信聯信用修復保護促進中心,鼓勵「失信企業自救、創業遇挫重新開機、創新驅動護航、破產重整再生」,以信用賦能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創新企業信用修復全鏈條機制
鎮海區協同發改、司法、法院、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稅務、銀行等部門(機構),建立信用修復「部門職能清單、事項辦理材料清單、權利義務告知清單」三張清單,對服務內容、聯動流程等進行明確,全面構建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信用修復協同體系。
圖為市民在寧波市鎮海區信聯信用修復保護促進中心進行信用修復業務咨詢
為提升經營主體信用修復便利性,鎮海區繪制信用修復事項辦理流程圖、配套工作記錄表及相關法律法規依據告知單「一覽表」,打造信用修復鏈式服務供給,打破部門壁壘,以部門協同最佳化服務提升民營企業發展效益、信心指數。
遵循寬嚴相濟和正面激勵的價值導向,鎮海區運用多元化的修復舉措,因人因企施策,有效解決企業信用修復難點和堵點問題。針對行政處罰物件缺乏信用修復知識,推出企業信用修復告知書、合規指導意見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三書同達」;區分被執行企業不同經營狀況,針對企業「執行難」,引入社會力量,加大調解力度,增進信用修復中雙方當事人的諒解;針對企業「執行不能」,加大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力度,推動企業破產重整,促進經濟社會良性迴圈。
最佳化涉企信用修復整合式服務
鎮海區搭建信用修復保護「一件事」服務框架,全面串聯事前「入市+告知」、事中「合規+培訓」「體檢+預警」、事後「修復+幫扶」「守信+激勵」服務主線,制定「一對一」信用修復咨詢、操作指引等工作規程,全流程跟進指導。
為提升信用修復精準化水平,鎮海區梳理司法、行政處罰等重點領域信用修復事項,以行政處罰物件、法院失信被執行人、IPO上市企業等重點信用主體為物件,研判信用修復難點痛點,引導民營企業在合理期限內主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
辦理信用修復相關業務,企業還可享受「客製化」專業咨詢服務。鎮海區在區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法治護航」專區開辟專窗,落實專人值班接待,實作簡單問題直接答復、復雜問題由專人跟進,透過平台流轉至相關部門,保障相關訴求件件有回音。此外,鎮海區匯集區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區營商辦首席政策咨詢員、各業務部門信用修復與保護專員等隊伍,全程參與信用修復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的很多企業對‘失信’理解片面,對各種失信資訊疏於管理,也不掌握修復途徑,往往在業務發展受限時‘臨時抱佛腳’,修復時效難以保證,對企業信譽和經營活動造成負面影響。」信聯信用修復保護促進中心工作人員說,看到企業遇到的這種困境,保護中心開辟服務通道,借力區級信用修復專員隊伍,讓企業少走彎路、錯路,大大提升了企業修復效率。
提升信用變現全方位服務質效
鎮海區以「信」助「貸」,透過強化「政銀合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例如,某農商銀行推出民營企業普惠信用貸款產品「民個·信融貸」3.0版,將獲得政府品質獎、「守合約重信用」「信用管理示範企業」「誠信民營企業」等榮譽的經營主體納入信用「白名單」,給予最高享受1000萬元授信、最低年化利率3.45%的信用貸款,惠及各類中小微經營主體120余戶,累計授信超1.3億元,樹立了信用資產可以變現的導向。
在激發民營企業創業創新活力方面,鎮海區探索建立科創人才創業容錯司法信用保護機制,引入鎮海天使產業園,為創業失敗人才信用修復提供第三方投融資服務。某領域技能人才陶某因疫情影響導致計畫投資停止,被列入嚴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聯信用修復保護促進中心透過與法院、金融機構等多方協調,達成信用修復協定,助其重新創業,計畫成功啟動後帶動10人就業。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