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糧食保供穩價基礎堅實

2024-01-14新聞

截至目前,主產區各類糧企累計收購秋糧1.2億噸——

糧食保供穩價基礎堅實

當前正是秋糧集中上市的關鍵期,從南到北,秋糧收購有序推進。

秋糧包括稻谷、玉米、大豆以及各種雜糧雜豆,產量占全年糧食總量的四分之三,秋糧收購涉及品種多,覆蓋地域廣,時間跨度長。做好秋糧收購,能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確保糧食穩定供應,保持市場平穩執行。

收購進展整體順利

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沿江鄉大樺樹林子村,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正盤算著如何將糧食賣個好價。吳德顯說,2023年合作社種了6000多畝大豆、9000多畝玉米,大豆畝產360多斤、玉米畝產1400多斤,目前都已賣了一半,打算把剩余的糧食存起來,擇機再賣。

當前,秋糧收購已進入集中上量階段,糧食加工、儲備、貿易等各類企業積極入市,市場購銷活躍。截至目前,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1.2億噸左右,收購進度六成左右。

秋糧收購是確保農民種糧收益實作的關鍵環節。有的農戶在田間地頭就把糧食賣了,有的農戶則把糧食儲存在自家庭院。2023年11月份以來,多地遭遇強降雪,不利於糧食儲存。對此,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科學指導農戶做好庭院儲糧,避免發生黴糧壞糧。充分發揮5500多家糧食產後服務中心作用,為農民提供清理、幹燥、儲存、加工等服務,有效減少糧食損失。最佳化收購現場服務,實行預約收購,讓農民賣「明白糧」。同時,加強預期引導,幫助農民適時適價售糧,實作優糧優價、增產增收。

如何防止秋糧收購出現壓級壓價、購糧款未及時支付以及以陳頂新、以次充好等行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不斷強化秋糧收購監督檢查,堅持人防、技防相結合。綜合運用「四不兩直」「飛行檢查」「交叉檢查」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執法督查效能。強化糧食購銷日常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充分利用資訊化監管手段,實作「穿透式」監管。嚴肅查處涉糧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效震懾。糧食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糧食企業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維護良好市場環境。

適時調控穩定預期

秋季新糧上市以來,糧食價格呈現下行態勢。「玉米開秤價格每噸2560元,目前收購價為2340元。」吉林新天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憲岐說。

引發國內糧價下行的因素較為復雜。從國際看,2023年,全球糧食增產,但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導致糧食階段性供大於求、糧價下行。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谷物價格同比下降15.4%。從國內看,2023年,中國糧食高位增產,玉米、大豆產量均創歷史新高;糧食進口增加,供應充足。綜合分析看,國際糧食價格的傳導、國內下遊用糧需求仍處於調整中,為國內玉米、大豆價格帶來一定壓力。「糧食價格經過疫情3年的大幅上漲後,2023年呈現下行態勢,這是回歸理性。同比來看,當前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價格仍然高於疫情前水平。」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員鄭文慧說。

為防止局部地區出現「谷賤傷農」,國家適時出台了一系列調控政策穩定市場預期。2023年12月6日,黑龍江部份地區啟動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發揮政策托底作用,確保農民「種糧賣得出」。當地已安排收購庫點200多個、倉容800多萬噸,滿足農民售糧需要。截至目前,已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稻谷30萬噸左右。按照有關部門工作安排,中儲糧集團公司及所屬相關企業近日將在東北等玉米主產區增加2023年產國產玉米收儲規模。這些措施將有效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保障糧食市場平穩執行

春節即將來臨,糧油消費旺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糧食收購和保供穩價密不可分。收購工作做好了,保供穩價就有糧源保障;糧食市場平穩執行,收購工作就有良好環境。要進一步增強系統觀念,統籌推進秋糧收購和保供穩價各項工作,確保糧食供給不出問題。

「中國糧食庫存充足、供給充裕,產銷銜接暢通,市場秩序良好,完全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氣確保糧油穩定供應。」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全國糧食增產,為滿足糧食消費需求打下堅實基礎。有關方面根據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合理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有效滿足了企業用糧需求。為更好滿足群眾對肉類等食品的需求,2023年前11個月中國累計進口糧食1.4億噸,有效補充了國內糧食市場特別是飼料用糧供應。

當前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給糧食穩定供應帶來巨大挑戰。地緣沖突加劇、極端天氣頻發等影響全球糧食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國際糧價存在大幅波動風險。國內糧食持續穩產增產面臨一定壓力,糧食供求中長期呈緊平衡態勢,糧食品種結構、區域布局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強監測預警,密切跟蹤國內外糧油市場動態變化,深入分析研判,豐富政策儲備。加強供應保障,著眼於糧食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加強糧源排程、加工銷售、庫存投放、儲備調節、應急供應等協同聯動,形成保供穩價合力。此外,國家有關部門還將適時最佳化政策性糧食投放安排,保障市場糧源供應。(記者 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