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

2024-07-25新聞
作者:辛向陽(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這個重要論斷包含著豐富的內涵。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深厚的理論與文化基礎。與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相比,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麽不一樣?與已經解體和劇變的社會主義國家和制度相比,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麽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與別的發展道路和模式相比,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麽能夠不斷創造人間奇跡?核心和關鍵就在於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於「兩個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是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從馬克思主義那裏來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探索出來的。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先後探索出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是指引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黨百余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就是: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我們從「走俄國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再到走出自己的路,再到走出康莊大道,有泥濘,有坎坷,但始終走在了正確方向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探索出來的道路,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國文化中樸素的社會主義元素,包括天下大同的理想、無神論的傳統,不僅為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文化基礎,而且成為我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土壤。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探索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相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有著深刻關聯。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和九州共貫、六合約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使我們在政治制度的設計上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而是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使我們國家避免了很多國家出現的民族分裂、山河破碎,形成整體的強大力量。
第二,「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和國家的事業之所以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堅持了「兩個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大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還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僅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還強調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不僅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更好發揮作用,還強調不斷實作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說,進入新時代的1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有了極大拓展。同時,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註入了新的內涵,豐富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認識,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縱深。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等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我們深刻認識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裏駝鈴萬裏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對中華文明的這些科學認識,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放性、創新性、和平性有了更深刻的把握。這是一條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但不是封閉僵化的道路,而是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道路,更是創新性不斷增強的道路,更是為人類帶來福祉的道路。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現代化領域的具體展現,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辟和拓展始終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前提的。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啟用了中華文明優秀基因的現代化,它賡續了這一文明的優良品質並使之發揚光大。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最後,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是唯一沒有中斷且以國家形態延續至今的文明。這種延續不是簡單的線性發展,而是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這一點,德國偉大的思想家黑格爾在其200年前做的關於「歷史哲學」的講演中就言及過。黑格爾說,中華帝國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國家,「歷史必須從中華帝國說起。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中國實在是最古老的國家;它的原則又具有那一種實體性,所以它既然是最古的、同時又是最新的帝國」。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在這個道路上,到2035年,我們要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和體育強國。還要建成制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農業強國等。各個方面的強國建設支撐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廈,每一個方面的強國建設都離不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建設制造強國、品質強國,就要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文化強國,就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教育強國,就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建設農業強國,就要走好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每一條道路都深深植根於中華文明沃土之中,例如在談到農業強國的中國特色時,習近平總書記概括了五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賡續農耕文明,「中國擁有燦爛悠久的農耕文明,必須確保其根脈生生不息,做到鄉村社會形態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傳承弘揚,農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輝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廣大農民自信自強、振奮昂揚,精神力量充盈」。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能夠凝聚起磅礴力量的道路。這條道路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道路,14億多人民能夠為了實作美好生活緊緊擰成一股繩;這條道路是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全體中華兒女都會為了這個目標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這條道路是為人類謀進步的道路,全世界一切正義的力量都會成為這一道路的支持者;這條道路是為世界謀大同的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倡導都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支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