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盲目樂觀派的又一擊重錘。
而且還要結合居民貸款數據、和樓市車市等數據來分析。
那些天生盲目樂觀派又提出質疑。
憤怒的說,前幾個月存款大增時,你們卻在說經濟不好,其實那只是大家都存錢度日減少投資而已。
那麽現在你看,4月數據顯示的存款減少了吧,再看看結合過去五一旅遊火爆和4月份初的汽車降價潮,還有樓市小陽春,根本就是消費旺盛大家取款消費,怎麽可能是經濟不好?
那麽一項項來看。
(1)先看社融數據
2023年4月份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其中, 短期貸款減少1255億元 , 中長期貸款減少1156億元 ;簡單說, 4月的消費在減少,購房也同樣在減少 。
對比去年和前年數據是怎樣?
2022年:
2022年4月份住戶貸款減少2170億元,同比少增7453億元。其中, 住房貸款減少605億元 ,同比少增4022億元;不含住房貸款的 消費貸款減少1044億元 ,同比少增1861億元;經營貸款減少521億元,同比少增1569億元。2021年:
2021年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293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5283億元,其中, 短期貸款增加365億元 , 中長期貸款增加4918億元 ;也就是說2023年4月對比前兩年的同期,無論是短期消費還是購房,數據都是更差。
(2)購房數據
30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1642萬平方,環比下降27%,同比增加37%,雖然單月成交量好於去年同期(並無意義,去年同期大家都在幹什麽相信各位都很清楚),但重點是,顯著低於了2019-2021年同期水平,市場復蘇動能不足。
明顯,所謂的小陽春已不再,這也是業內共識。
再看二手成交數據:
廣州:4月環比下跌14.5%
深圳:4月環比下跌19.1%
上海:4月環比下跌26%
西安:4月環比下跌19.2%
杭州:4月環比下跌30%
北京:4月環比下跌37.2%
基本上核心一二線城市都環比下跌,而且更是雙位數下跌。
這也可以側面同時印證了樓市不單小陽春不在,說存款拿出來都去買房子的結論也更不可能。
如果樓市數據再繼續「趨穩」——趨勢向下的穩,估計很快還會迎來更多刺激性利好,各種引導購房的觀點和輿論也會接踵而來,至少有人出來喊幾句話寫幾篇文章消除人們對房產稅的恐懼。
事實上,最近拿「房產中介」開刀也算是其中一個變相的利好自己政策。
(3)購車數據
4月頭某省牽頭的一次汽車大降價,牽動了整個行業,繼而各大車企紛紛出台勁爆政策吸引持幣看客們。那麽最終的銷量如何?
根據中汽協報告, 4月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3.3萬輛和215.9萬輛,環比下降17.5%和11.9% ,同比則是增長8.6%和7.1%,但去年生產供應鏈基本停滯所以參考意義不大。當然,新能源車表現依舊搶眼,但不在此討論。
但可以看得出,同樣被賦予厚望的居民大件消費之一的汽車,表現同樣不如理想。
(4)旅遊數據
五一旅遊給人印象都是無比火爆,畢竟疫情後第一個正式長假期,而且看著新聞和自媒體上到處都是人從眾,酒店動輒翻了4、5倍,一定很火爆。
火爆是沒錯,進一步用數據說話:
文旅部數據: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出遊人次2.74億人次,實作旅遊收入1480.56億元,單看絕對值沒概念。那麽看看以前數據,首先同比沒意義畢竟去年大部份人都留在家中,那麽對比疫情前的2019年: 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而收入恢復同期100.66% 。
也就是說,人均消費消費甚至低於了4年前。
攜程釋出的【2023年五一出遊數據報告】也可以佐證:
今年「五一」假期,國內遊客人均消費僅為510元,比四年前的2019年低了15.4%。這意味著雖然出行人數增加了,但是每個人花在旅遊上的錢卻減少了,43%年輕人花費甚至不超過500元。這與2019年之前的趨勢相反,當時人均旅遊消費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例如,2019年「五一」假期,國內遊客人均消費為603元,比2018年增長了8.6%。五一的數據當然不會在4月份之中顯現,但只是側面說明了一點,消費雖然在恢復之中,但真的並不如樂觀派想的那麽容易,姑且不論是否消費降級,單純是消費保級都有一定難度,更別談消費升級。
當然,客觀來說傳統4月的存款數據也是有下滑的慣例,近3-4年都是如此。
但問題在於,存款少了的同時,無論是長短期的消費也同樣少了。
那麽,誰能告訴我,錢去哪兒了?
是大家都另辟新徑做起投資,還是支出增多,或是收入減少,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