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7日電 中新財經獲悉,9月27日,中國第一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計畫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標誌著中國完全攻克深水高壓油氣藏開發這一世界級難題,深水復雜油氣資源開發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升中國深海資源開發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深海一號」二期綜合處理平台。中國海油供圖
「深海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勘探開發的超深水大氣田,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立方米,一期工程於2021年6月25日建成投產,標誌著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實作從300公尺到1500公尺的歷史性跨越。二期工程開發距離「深海一號」能源站約70公裏的陵水25-1區塊,區域水深近千米,於2015年勘探發現,2019年拓展勘探取得成功,天然氣探明儲量超500億立方米,天然氣高峰年產量超過15億立方米。該計畫全面投產後,「深海一號」整體的天然氣年產量將增長到45億立方米以上,相當於海南省2023年天然氣消耗總量的1.67倍。
「相比‘深海一號’一期,二期計畫面臨的自然條件更加復雜,水下工程作業量大幅增長,整體作業難度顯著增加。」據中國海油「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計畫經理劉康介紹,該計畫地層最高溫度達到138攝氏度;地層最高壓力超過69兆帕,相當於家用高壓鍋的1000倍;設計總井深超60000公尺,接近7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主要生產設施地理距離跨度超過170公裏,超過北京到天津的直線距離;是中國迄今為止自主建設的地層溫壓最高、鉆井總井深最大、主要作業設施覆蓋海域面積最廣的深水氣田。
「深海一號」二期全新開發模式。中國海油供圖
中國海油在「深海一號」二期計畫首創「水下生產系統+淺水導管架處理平台+深水半潛式平台遠端操控系統」的全新開發模式,分南北東3個井區密集部署12口深水氣井,新建1座導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產系統,鋪設5條海底管道和4條臍帶纜,並對「深海一號」能源站、崖城13-1平台和南山終端進行適應力改造。
劉康表示,經過精密設計,該氣田所產深水油氣會沿著超過115公裏長的海底管道由深及淺「拾級而上」,進入位於淺水區的「四星連珠」海上平台進行處理加工,最終流向海南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千家萬戶,而氣田的水下生產系統則由同樣位於深水區的「深海一號」能源站進行遠端操控。
「四星連珠」海上天然氣生產集群。中國海油供圖
「這種‘深淺結合’‘新老結合’的開發模式創新,是我們這個計畫能夠實作經濟高效開發的基礎,需要多個領域創新技術成果的支撐。」據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姜平介紹,從勘探發現到最終建成,「深海一號」二期計畫開發建設歷時九年之久。面對「深水、深層、高溫、高壓」四大難題疊加的極限挑戰,中國海油牽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7項世界首創技術,建成全球首套千米級深水自動發球管匯,帶動臍帶纜光連結器、海洋平台透平發電機、大功率熱介質鍋爐、高密度無固相完井液等一大批裝備和產品成功實作國產化,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