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人民日報評出2023國內十大新聞

2023-12-31新聞

人民日報

編者按: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最佳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作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人民日報社評選2023國內十大新聞,回望2023年,迎接2024年。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信心、開拓奮進,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同誌再次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員,習近平同誌再次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充分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充分體現了黨的意誌、人民意誌、國家意誌的高度統一,極大鼓舞和激勵億萬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實作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共同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作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推動中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燕雁攝

2、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奮進新征程凝心聚力

4月3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行表重要講話。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是黨中央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動員全黨同誌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而團結奮鬥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部署。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根本任務是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誌、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鬥力,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黨中央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組織黨員幹部深入鄉村,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許昌亮攝(人民視覺)

3、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

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黨中央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並在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出了強大偉力,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四川省宜賓市崇文實驗小學的學生學習古籍修復知識。莊歌爾攝(影像中國)

4、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透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2月26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透過了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就【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草案)】向全會作了說明。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出發,著眼新的使命任務、新的戰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必將有力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機構設定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最佳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執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而深遠。

國家數據局揭牌。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5、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行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最佳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作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湖北省武漢市經開區智慧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內一家工廠的生產流水線。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6、成都世大運、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成功舉辦

7月28日至8月8日,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舉辦。這是黨的二十大後中國舉辦的第一個重大國際體育賽事。中國秉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理念,認真兌現莊嚴承諾,贏得了大體聯大家庭和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9月23日至10月8日、10月22日至10月28日,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第四屆亞洲帕拉運動會先後在杭州舉辦。杭州亞運會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後中國成功舉辦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堅持貫徹「綠色、智慧、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杭州亞運會以一流的場館設施、順暢的賽事組織、周到的服務保障,向世界展示了詩畫浙江的獨特魅力、展現了活力中國的光明前景。踐行「陽光、和諧、自強、共享」辦賽理念的本屆亞殘運會,是中國繼北京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後舉辦的又一個國際殘疾人體育盛會,也是按照「兩個亞運同樣精彩」精神舉辦的一次亞洲體育盛會。

中國選手覃海洋在杭州亞運會遊泳計畫男子50公尺蛙式決賽中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7、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908.2億斤,戰勝自然災害,創歷史新高,糧食產量連續9年站穩1.3萬億斤台階

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908.2億斤,創歷史新高,增產177.6億斤,糧食產量連續9年站穩1.3萬億斤台階。抓重點、真投入,出真招、謀實招,開局之年糧食再獲豐收,為經濟總體保持回升向好態勢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是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我們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淹水、西北局部幹旱等災害影響,全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新征程上,堅持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大國糧倉根基越來越穩固,中國人的飯碗定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會盟鎮下古村農民收獲大豆。李衛超攝(新華社發)

8、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舉行,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行表重要講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品質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份,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最佳化金融服務,防範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中國金融高品質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全域出發,加強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和統籌謀劃,推動金融事業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滿足人民群眾金融服務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金融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在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站,青田農商銀行「小蜻蜓」服務隊誌願者為群眾提供社保卡上門辦理服務。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9、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實作新的突破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中國空間站套用與發展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5月28日上午10時32分,東航使用中國商飛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執行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飛往北京首都機場,開啟這一機型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該航班標誌著C919的研發、制造、取證、投運全面貫通,中國民航商業營運國產大飛機正式起步。2023年,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紮實推進,前沿領域發展快速,科技實力不斷提升,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令人振奮。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上)、朱楊柱開展艙外操作的畫面。新華社記者郭中正攝

10、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眾誌成城抗震救災

7月底8月初,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引發淹水和地質災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受災群眾,高度重視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有關地方和部門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9月上旬,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黑龍江尚誌市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北方入冬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北京、河北受災較重的相關地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檢查指導災後恢復重建工作。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透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用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計畫建設。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裏。地震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力開展搜救,及時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黑龍江省尚誌市一面坡鎮萬山村,消防員將被困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域。楊鐵巖攝(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