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2023年,上海徐匯區宣布全區零星舊改已完成「清零」,長橋新村、田林路65弄等一批老舊小區的居民,告別舊居、迎接新生活。
1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註意到,近年來,城市更新已成為上海徐匯推進中心城區高品質發展的一大抓手。徐家匯是徐匯的一張名片,近兩年隨著徐家匯中心、天橋連廊、徐家匯書院等標誌性計畫的呈現,人們看到了商圈更新的初步成效。
「十四五」以來,徐匯區先後實施兩輪城市更新行動。首輪更新集中在徐匯濱江地區,圍繞成片土地收儲,涉及用地面積285公頃。2023年徐匯啟動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初步形成108個更新計畫,涉及土地面積334公頃。
透過城市更新,徐匯的城區發展轉型、功能拓展、民生改善和品質不斷提升。而透過徐匯區的案例,上海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的情況也能窺探一二。
衡復風貌區如何兼顧歷史文脈與居住品質
地處上海中心城區,徐匯2/3以上的居住區為老舊小區,改善居住條件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涵。
澎湃新聞記者從徐匯區獲悉,「十四五」以來,徐匯完成了超過800多戶零星舊改,2023年零星舊改、小梁薄板房屋完成「清零」。接下來,徐匯要啃的「硬骨頭」是成套改造,圍繞「以城市更新改善美好生活」這一目標,加快「讓老舊住房穿新衣、老舊小區換新顏、老舊小區居民過上新生活」。
目前,徐匯區正全力推進26萬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萬平方米舊住房修繕,將分三年捲動實施。在此過程中,將同步實施綠化提升、停車位改造、加裝電梯、雨汙混接等民生實事,實作全要素治理。
武康大樓,坐落在衡復風貌區。本文圖片均為 徐匯區 供圖
值得註意的是,徐匯區2.2萬戶不成套的住房中約40%集中在衡復風貌區徐匯片區東側,即「衡東十二坊」區域。衡復風貌區是海派街區,歷史文化建築鱗次櫛比,是很多人喜歡上海的一個理由,但老房子內部的簡陋條件卻鮮為人知。城市更新既要提升居民居住條件,還要保護建築風貌,延續風貌區的文脈。
淮海路是上海有名的繁華商業街,隨著歲月變遷,光鮮亮麗的街區背後就藏著不少不成套住宅、簡屋。2023年12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曾前往淮海中路1240弄1-29號、延慶路123弄22-29號地塊,位於淮海中路光明公寓後方,很多老居民都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地方。
這片區域最早是一片舊車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街道將舊車庫改造成了居民住宅。受當時條件所限,大部份房屋面積較小,最小的只有5平方米,最大也不過幾十平方米,且存在多家合用廚衛、衛生條件簡陋的情況,實作改造是全體居民的願望。
一番努力之下,2022年11月淮海中路1240地塊征收計畫啟動一輪意願征詢並順利透過,居民簽約率達到了征收要求。2023年3月11日,這裏迎來最後的簽約,65戶居民全部在征收協定書上簽字確認,簽約比例達到100%。圓滿完成了簽約選房,他們將迎來新的生活。
「透過城市更新把城市功能都修補好,我們想做出更多範例,也是想為整個上海城市更新,特別是為風貌區的更新,進行創新探索。」一名徐匯區幹部說,相關更新工作現已全面開始。
徐匯濱江變「生活秀帶」和「科創繡帶」
徐匯濱江也是上海西岸,透過城市更新,已成為上海家喻戶曉的濱水公共空間,肩負起徐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徐匯西岸濱江
徐匯濱江位於徐匯區黃浦江畔,岸線長度11.4公裏。很多年前,這裏是上海工業發源地之一,歲月變遷,社會經濟條件開始落後。近年來,徐匯濱江的更新工作持續推進,已實作從「工業銹帶」轉身成為「生活秀帶」和「科創繡帶」。
現在徐匯濱江的一面是文化藝術地標,西岸美術館、龍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等七座美術館沿江而立,成為市民沿江散步的遊玩地。生活靈感在這裏層出不窮,生態融合也源源不斷地滋養著城市生命力。
徐匯濱江的另一面則是新興經濟集群,是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在徐匯濱江,如今以 「一港一谷一城一場一灣一心」為核心的六大產業集群,即西岸傳媒港、數位谷、金融城、熱力秀場、生命藍灣、數智中心六大百萬級產業集群,將構建起數位經濟、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現代金融互為支撐的產業結構。
徐匯西岸濱江
透過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論壇等國際級產業平台,徐匯濱江正加快產業集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長三角總部、上海總站,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騰訊、網易、阿裏巴巴、香港置地等龍頭企業的入駐,還將帶動區域內上下遊產業集聚發展。
前不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歐美之外設立的第一個全球性一類中心——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也落戶徐匯濱江,2023年底已完成主體結構工程,未來將引領變革性研究,建立全球標準,推動創新教育實踐。
首批元宇宙特色產業園區探索「工業上樓」
漕河涇開發區經過40年的發展已進入存量更新時代,面臨空間局限與產業升級的挑戰。元創未來中心計畫作為上海首批元宇宙特色產業園區,開始探索超大城市產業園區更新的新路徑、新模式與新經驗。
該計畫地塊位於欽州北路以南、桂果路以東,為漕河涇開發區「北門戶」,計畫改造前以廠房為主。透過政企合作、區區合作的模式,推進了集體土地征收再出讓。
2022年10月,漕河涇開發區總公司成功摘牌元創未來中心科研用地,標誌著徐匯漕河涇開發區城市更新工作開啟新篇章,未來將持續釋放產業承載空間,推動區域物理形態、產業業態、綜合配套再上新台階。
元創未來中心計畫依托漕河涇開發區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命健康三大硬核創新產業的良好基礎,著重聚焦新賽道產業,全面連結區域上下遊產業資源,打造未來科技創新高地。
而元宇宙企業對新型工業載體的需求,也間接推動了漕河涇開發區的城市更新行程。經常開展動畫捕捉的遊戲企業,所需的拍攝軌域長度一般超過200公尺,需要大平層、高跨度的工業廠房進行拍攝。可穿戴裝置、元器件制造領域的企業也需要突破傳統4.5公尺層高的廠房,在層高6公尺-7公尺甚至更高的空間進行機械臂等裝置的研發。
目前,存量空間有限的漕河涇開發區開始探索「工業上樓」新模式。徐匯區表示,積極探索園區二次更新,設立上海園區高品質發展基金,推動華美達、申能等重點計畫,約48.6公頃土地更新,重點建設漕寶路科創軸帶,聯動上師大、應技大、上海自儀院等創新主體,試點「工業上樓」制造模式,打造連結漕開發和徐匯濱江的功能紐帶。同時,在徐匯南部建設北楊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為園區拓展戰略發展空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