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信陽師範大學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品質發展新成就,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作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新發展理念與創造美好生活,既體現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又彰顯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創造美好生活,必須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釋放創造美好生活的持久動能,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新發展培育美好生活「新動能」。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創新是一種生產力,能夠改變生活觀念,最佳化生活狀態,點亮美好生活。堅持創新發展引領,就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電腦、衛星導航、量子資訊、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破解關涉美好生活領域的科技創新「卡脖子」問題,培育適應美好生活的新業態、新生態,實作創新讓生活更美好。同時,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趨勢,全方位推動科技成果向民生領域滲透,大力推進數位政府、數位社會、數位鄉村、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普及「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等「互聯網+」服務管理新模式,使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群、智慧旅遊、智慧警務、智慧應急等套用場景滲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治理創新驅動美好生活。
協調發展構建美好生活「新格局」。發展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需要各方面、各環節、各因素協調聯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體現了唯物辯證法中聯系的觀點和對立統一的哲學智慧。作為實作高品質發展的內生特點和衡量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標準,協調發展關鍵在於統籌兼顧、註重平衡、保持均勢,把分散的部份系統化,把發散的局部功能整體化,把薄弱區域、薄弱領域、薄弱環節補起來,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增強發展後勁,夯實美好生活的發展基礎。堅持協調發展引領,就要把握好發展的局部與全域、發展節奏的快與慢、發展時空的先與後、發展的重點與非重點等辯證邏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透過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縮小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的發展差距,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讓全體人民充分、全面、公平地享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同時,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為創造美好生活的戰略牽引,推動鄉村地區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因地制宜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推進城鄉、區域之間的融合發展,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以城鄉貫通融合、區域一體協同的思路構建特色鮮明、底蘊深厚、差異發展的美好生活新格局。
綠色發展塑造美好生活「新面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堅持綠色發展引領,就要堅持生態惠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推進發展升級結合起來,探索更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作路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環境資本轉化為發展資本,將生態「高顏值」轉化成經濟「高增長」,更好地釋放自然生態蘊含的經濟價值,實作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辯證統一和良性互動,努力走出一條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堅持生態利民,不斷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教育引導人們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建立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群、綠色出行和垃圾分類等行動,實作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綠色化,讓綠色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擦亮美好生活的鮮亮底色;堅持生態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持續加大環境汙染治理力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切實加強源頭預防,抓好汙染綜合治理,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品質,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開放發展拓展美好生活「新空間」。改革開放為了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人民,是歷史的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的鮮明標識,也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動力。開放詮釋的是突破、接納和包容,開放發展考量的是觀念、體制和格局。堅持開放發展引領,核心是內外緊密聯動,關鍵是資源有效整合,根本是拓展發展空間,目標是提高生活品質。用歷史的長鏡頭審視當下,用發展的廣角鏡觀察世界,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有效公共產品,是實作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的有效實踐路徑。堅持開放發展引領,就要始終把握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消費心理、需求結構質的變化,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更有競爭力的集約型、科技型、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透過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消費選擇,尤其要進一步加大醫療、保險、餐飲、旅遊等涉及人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服務業的開放力度,推動實作高品質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的有機統一,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
共享發展激發美好生活「新活力」。馬克思、恩格斯曾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共享發展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具體而明確的實踐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作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發展促使人人享有,鼓勵各得其所,實作共同富裕。堅持共享發展引領,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補短板、解難題、兜底線,辦好人民群眾普遍關註、反映強烈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問題,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斷厚植高品質生活的民生基礎。追求美好生活,人人都是劃槳者,人人都是搏擊者,需要弘揚「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理念,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啟用人們實作共享、創造美好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匯聚起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的強勁動能,奏響奮鬥讓生活更美好的時代強音。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9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