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國探索數位化方案提升碳治理能效

2024-01-06新聞

2023年6月25日,國網天津電力工作人員在天津電力雙碳中心開展碳效能效監測。新華社發

新華社天津1月5日電 題:中國探索數位化方案提升碳治理能效

新華社記者宋瑞、梁姊

走進天津碳達峰碳中和營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馬昊正透過新能源雲天津碳中和支撐服務平台,動態監控各行業、各領域企業的「碳、電、油、氣」等各類能耗、碳耗數據變化。

「從這張能源流全景圖,我們可以看到天津域內代表能耗強度以及碳排放強度的曲線走勢逐年下降。」馬昊說。

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政府授權、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的雙碳營運服務中心,天津碳達峰碳中和營運服務中心依托從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匯集的大數據,以用電量換算碳排放量,研發出碳排放監測等7項特色場景和套用,為政府和企業打造全景式「碳畫像」分析,助力其提升碳治理能效。

天津市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們的生產工藝在制冷流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以前這些熱量都白白消耗了。」該公司裝置部部長許峰說。入駐平台後,透過采集公司的月度能源消耗、產能產值等數據,平台對企業進行「能-碳」監測,分析公司碳排放狀況及結構組成,針對性客製了一套節能方案。

如今,公司新裝了10台熱轉換器回收高溫余熱,用於廠區冬季供暖和熱水供應。許峰計算,公司每年可減少燃氣使用50萬立方米,節約成本約20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000噸。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發展部主任王剛介紹,自去年5月啟用至今,天津碳達峰碳中和營運服務中心已經吸引2萬余家企業入駐,覆蓋了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近20個行業,為企業量身打造能效分級賬單和減碳增效方案,助力其更好實作低碳轉型。

隨著中國「雙碳」目標深入推進,中國各地積極探索數位化解決方案,依托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為碳減排、碳治理賦能。

在中國中部地區,一些企業透過碳帳戶管理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透過低碳雲帳戶對生產全流程進行智慧能碳管理,上百台重點用能裝置設施聯網上雲,能耗地圖、損耗分析、裝置用能排名等數據清晰可見。公司負責人介紹,全方位低碳監管預計可年消納新能源電力10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5000噸。

在中國西北地方,兩個基於國家電網智慧物聯電表架構的「電碳表」前不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的兩家金屬加工企業完成安裝,啟動試點套用。這是該新型碳排放計量終端首次在西北地方實際套用,可實作對企業碳排放量的精準追蹤、即時計量,幫助企業更好實作綠色生產和降本增效。

瞄準中國「雙碳」機遇,全面品質保障服務機構天祥集團也廣泛與中國的鋼鐵、化工、電子電器、汽車、新能源汽車、光伏等行業企業開展合作,提供碳盤查、產品碳足跡核查、供應鏈碳管理、數位化碳管理平台建設等相關服務。

隨著中國數位化碳治理能效不斷提速,成果也顯而易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遷司司長夏應顯介紹,2022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超過51%。

與此同時,中國持續加強政策支持和保障。2023年底釋出的【應對氣候變遷報告(2023):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顯示,在2023年,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和2023年前九個月,中國國家層面出台雙碳政策達到120項,主要集中在能源、電力、工業等領域。

去年3月釋出的【國家能源局關於加快推進能源數位化智慧化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要有效提升能源數位化智慧化發展水平,促進能源數位經濟和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長聘教授張生表示,數位化技術蓬勃發展為全球碳治理帶來新的契機。中國積極承擔氣候變遷治理責任,不僅為自身永續發展開辟新路徑,也為全球碳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