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穩匯率意願強烈,連日釋放堅決維護匯率穩定的重要政策訊號。
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5上調至1.75,並於當日實施。上調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相當於增加境內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額度,而跨境融資增加則會直接提升境內美元流動性,促進外匯市場供求平衡,起到穩匯率的積極效果。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亞洲金融論壇開幕式上針對人民幣匯率重磅發聲,強調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業內專家表示,從歷史上看,這是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最高水平,也是近期央行繼超額增發離岸市場央票以來的又一項重要舉措,釋放了央行堅決維護匯率穩定的重要政策訊號,「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進一步表達了央行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執行的態度,絕不會放任匯率貶值,給市場吃下定心丸。
上述論壇上,潘功勝還談及了貨幣政策、房地產等市場關切的熱點問題。「中國經濟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超大規模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豐富且品質較高的人力資源等優勢。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辦法應對困難挑戰,實作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他說。
絕不會放任匯率貶值
近段時間以來,美元指數高企,非美貨幣普遍都在貶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有所貶值,但總體展現出較強韌性。
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作為外匯市場的監管者,在面對市場變化時更加從容,經驗更加豐富,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執行。我們將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匯率的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同時,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央行穩匯率再度出手。13日當天,中國人民銀行在官網相繼釋出兩條資訊,包括即日起將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5上調至1.75,以及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
系列政策釋出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短線走高近百點。
近段時間,監管層穩匯率訊號密集釋放。包括於1月罕見發行600億元離岸央票,創下歷史最大單次發行規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四季度例會更是提出,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管理,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實作,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從央行網站公布的資訊看,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會議再次強調了「三個堅決」,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這是繼1月3日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提出「三個堅決」之後,再次強調「三個堅決」的提法。
業內專家表示,這次表述與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略有不同,強調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進一步表達了央行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執行的態度,絕不會放任匯率貶值,讓市場吃下定心丸。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表示,目前,人民銀行穩匯率政策工具箱的彈藥充足、儲備豐富,必要時還可以采用上調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確保市場預期保持穩定、交易行為保持理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如果未來出現人民幣匯率背離基本面的急漲急跌情況,監管層穩匯市工具還會及時出手。除了強化在岸市場人民幣中間價調控、適度調節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上調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之外,還可擇機動用下調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系數(控制資本外流)、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在境內釋放更多美元流動性)、下調境內美元存款利率(抑制境內購匯需求)、上調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抑制境內購匯需求)等政策工具。歷史表明,這些政策工具能夠起到有效引導市場預期,防範匯率超調風險的作用。
宏觀經濟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不久前,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5年經濟工作的預期目標、宏觀政策及重點工作任務。2025年的貨幣政策,最引人關註的是貨幣政策表述的調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我們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經濟政策,進一步完善經濟治理的方式。」潘功勝在上述會議上指出。
具體而言,一是強化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校正經濟增長和經濟執行的軌跡,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水平,加大財政支出的強度,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的結構和方向。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和寬松的社會融資環境。
二是積極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永續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著力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並將大力提振消費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第一項重點任務。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將從過去的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重視消費。
「我們將從提高居民收入、擴大消費補貼支持、創新消費供給、完善社會保障等方面發力,有效擴大消費,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促進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潘功勝強調。
綜合市場分析來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節奏可能要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執行情況靈活應對。2025年降準降息仍然可期,節奏上要客觀看待當前的內外部約束。
展望未來,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全方位擴大內需依賴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組合拳,財政擴張、貨幣寬松料將是後續政策的整體思路。財政方面,預計2025年赤字率或將提高至4%左右,新增專項債規模或將增加至4.5萬億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中用於「兩新」的規模翻倍;貨幣方面,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實施降準降息,央行國債買賣規模擡升,創新類政策工具有望發揮更大作用。
房地產市場風險已大幅弱化
「我們從供需兩端綜合施策,取消大中城市的限制性政策,最佳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最佳化相關稅收政策等,加上經營主體透過調整經營策略、債務重組等方式進行的自我修復,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水平已大幅弱化,市場成交水平總體改善。」潘功勝稱。
2024年以來,一系列「組合拳」有力有效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近一段時間,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2024年10月以來,中國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連續三個月環比增長、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
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誌日前表示,中國房地產問題是在前進中、轉型中遇到的問題,隨著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地並持續發力,市場會進一步回穩,行業會加快回暖,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將加快構建,房地產高品質發展也將逐步實作。
中央也已明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可用於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
潘功勝稱,這將進一步加快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實作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展望2025年,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長期來看,人口周期導致房地產需求長期放緩,偏高的商品房庫存水平以及資產負債率水平決定了房地產工程建設活動仍將相對疲軟。短期來看,穩樓市住房金融政策將再度發力,大城市將繼續盡可能放寬房產購置門檻,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白名單」貸款計畫落地、地方商品房收儲和土地專項債計劃將成為2025年住房支持新政的兩個重點。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