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後篇】已播出,看完後你覺得這個結局怎麽樣?

2023-11-05新聞

漫畫完結的時候我在罵艾倫,現在看了改編版結尾我決定罵諫山創,罵他喪心病狂地抹黑艾倫。

和漫畫版比起來,動畫版主要的改編就是倫明對話。漫畫的這部份延續了諫山創一貫的語焉不詳,但因此也顯得逼格滿滿的風格,所以不管你看不看得懂,贊同不贊同,不得不說這種雲遮霧罩的日式機鋒給不同陣營的讀者留下了各自解讀的空間。雖然誰也說服不了誰,但至少各自看了歡喜。

現在好了,巨人世界唯一的真神諫山創給出閱讀理解標準答案了。然後這標準答案和原文比起來......具體倒是具體了,但看得人一言難盡。我剛看完的時候只覺得好怪,幾乎所有改過的台詞都怪。為了具體總結到底哪裏怪,這兩天使勁琢磨了一下,又和人深入探討一番,系統性地從個人角度,寫了這個閱讀理解的閱讀理解。

省流版:諫山創為了洗白艾倫,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連他身上為數不多的優點也一並洗掉了。

展開詳細論證之前,先來梳理一下動畫版相對漫畫結局到底都改了哪些地方。這部份懶得看的可以直接跳過。手動對比整理,精簡了一些息量不高的場面話,其他應該大差不差。

1. 「地鳴將會殺死八成的人類」

相對漫畫,動畫裏這句話出現的位置往後移了。明聽了之後的反應也從嚇到說不出話來變成立刻跳起來反對並伴以大量激烈言辭。

這個改動是合理的。漫畫版結尾剛出來就有人說,明聽到屠殺八成人口的反應,還沒聽到艾倫對三笠的感情含糊其辭時激烈。而如果先聽說了屠殺計劃,然後再若無其事般地去糾結別人的情情愛愛,好像也確實過於沒心沒肺。為了明的形象,這裏改動得比較合理。

2. 「全都是為了我們而做的?」

這句話也很微妙地後移了。

之所以說微妙是因為原本艾倫聽到這句話的反應就非常微妙——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而是直接站起來走了。這就給讀者留下了詮釋的空間。你說他是預設也好,是心虛避而不談也行,反正都沒法說錯。

但在動畫版裏,艾倫明確地第一時間否認了這一說法。

3. 「但我和大家都沒打算按照你的意思,扮演英雄的角色。」

明的這幾句台詞是新加的。

大概只是過場。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麽實際作用的話,從倫的角度來講就是確認了他給了同伴的東西其實並非他們想要的;而明方面則是將此刻的表態和他最後還是扮演了英雄的事實做對比。但透過這種對比又到底能得出什麽樣的結論——是明口是心非,還是說他最終被艾倫說服了——其實也都是很個人化的理解。總之,沒太多可說的。

4. 接在「你在授勛儀式上看到的未來」這句話後面的台詞,從漫畫裏艾倫所說的「我現在腦子裏一團亂」變成動畫的「我自從在那之後腦子就一片混亂」。

不確定是不是轉譯的差異,求懂日語的親確認。如果真的不一樣那還是個挺大的改動。

「現在腦子裏一團亂」可以認為是自發動地鳴以來的短期過程,漫畫裏透過記憶碎片的畫面突出了大量記憶瞬間湧入的效果(因),再加上雲端自由名場面(果),確實可以認為在這個過程中艾倫的思緒是比較混亂的。

「自從那之後」則是跨度長達四年之久的長期混亂,約等於艾倫從授勛儀式後就被怪誕蟲或者尤彌爾奪舍了。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突襲馬萊之類影響大局走向的關鍵決定到底是誰做出的,在怎樣的考慮下做出的,就十分值得商榷了。

5. 在和艾爾敏坦白打算殺死全世界八成人口後,漫畫裏艾倫的說法是「他們無法立刻進行報復,根本無法發動戰爭」;動畫則變成了「墻外世界會降到帕拉迪島同等的文明發展程度,也就是說不構成單方面的復仇戰爭,但是這場紛爭是不會結束的」。

一方面得說這個改動還挺現實的,另一方面又過於不現實。

紛爭不會簡單結束是現實的。不現實的則是島外就算只剩二成人口那也是億級規模,而帕拉迪島的人口是多少呢?不到百萬。同等文明發展程度下你確定帕島不被單方面摩擦?姑且不論就算文明程度相同,雙方的資源(資金、工業、人才、武器)存量也天差地別。

插一句,歷史上日本靠法西斯化爽了幾年,不代表帕島只要拉下臉不做人就也能大力出奇跡的——歷史上昭和前後日本人口約五六千萬,是帕島的50-100倍,還有明治維新以來大幾十年積累的家底,生產力相對周邊地區有代差級優勢......然後呢?

再回過頭來看看動畫片尾飛機撞大樓的名場面......好家夥諫山創你是有多看得起軍國主義?

6. (接上一條)明聽了倫的打算以後的反應:「所以你想說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白費嗎?」「快點阻止還沒發生的屠殺!」
倫:「做不到。你們能拯救的人類只有兩成。這是早已註定的命運。」「我已經嘗試過無數次,也失望過無數次。無論怎麽做,未來的記憶都沒有絲毫變動。艾爾敏,我就和你說的一樣,是自由的奴隸。」

名台詞出場,依舊延續了不知所雲諫式畫風。整段都是動畫原創,留到後面評論。

之所以特地將這幾句話單分一段來講,是因為改編的這一說法確認了網上流傳已久的「平行時空」假說。

7. (接上一條)明:「怎麽可能會有這種事啊!這才不是什麽解決方法!‘沒有了人類就不會發生戰爭’?最好是會有人接受這種蠢話啦!艾倫,這場紛爭的確看不到盡頭,我們體會過的地獄,肯定已經輪回了一遍又一遍。但這樣下去的話,‘總有一天......總有一天人們一定能互相理解’,就連這點小小的願望,都不會再有人相信......唯獨只會留下‘殺人與被殺’的教訓而已。這樣你還要說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而做的嗎?」(2的問題被挪到了這裏)
倫記憶閃回,插入格裏沙「你是自由的」橋段。
倫:「不,不對。是想要鏟平大地,我是想看到這個景色。」
明:「為什麽?」
倫:「我也不知道,就只是無論如何都想那麽做。我本以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你們,但莎夏和韓吉團長都因我而死,你們還不得不和佛洛克他們自相殘殺......為什麽?為什麽會變成這樣?我現在終於明白了,因為我是個笨蛋。因為讓一個隨處可見的蠢蛋得到力量,所以才只能迎接這樣子的結局。就是這樣吧。」

除了名台詞「我也不知道就只是很想那麽做」,幾乎整段都是原創。第2點中的問題「全都是為了我們而做的?」挪到了這裏,並且給出了相當明確的否定回答。雖然後文看來艾倫也考慮了同伴的因素,但優先級是次於「鏟平大地」的。

再然後就是新的名台詞「因為我是個笨蛋」。

嗯,好吧......雖然我一直以來也是這麽認為的,但看到艾倫(諫山創)就這麽理直氣壯地承認了還是嚇一跳。這個也留到後面評論好了。

8. 明(沈默一會兒後):「我也有過想把人類徹底消滅的想法。」
倫:「少騙人了,你怎麽可能會......」
明:「的確沒人會相信我曾這麽想過吧?因為我是拯救剩下的兩成人類的英雄。但讓你看關於外面世界的書的人是我,讓艾倫你想象著沒有人的自由世界的也是我。」
(從被血染紅的海水中掏出被染紅的海螺)
倫:「那是什麽?」
明:「你終於註意到啦?明明隨時近在咫尺,但我們只顧著眺望遠方......謝謝你,艾倫,讓我看見高墻的另一邊,看見這個景色......這是我們一起做的事,所以今後也會一直在一起呢!」
倫:「今後?在哪裏?」
明:「雖然前提是如果有的話,不過我們在地獄再會吧!殺掉八成人類的罪惡而感到的痛苦,由我們兩個一起承擔。」
(對望,擁抱)
倫:「艾爾敏,時間到了。我會消除你在這裏的記憶,但等一切結束後你就會再次想起了吧!」
明:「是啊,回去之後就得互相廝殺了呢。然後等下一次再見面時......」
倫:「我先去地獄等你。」
明:「好。我們會永遠在一起。」
結束。明醒過神來還在船上。

相對漫畫,刪去了明「謝謝你為了我們選擇成為殺戮者」這樣爭議巨大的台詞,也刪去了倫所說的「我無法知道我死後發生的事,不過你一定可以前往城墻的另一側。拯救人類的人會是你,艾爾敏。」

不比不知道,一旦在「新加了什麽」之外發現「刪除了什麽」,感覺就更糟糕了。

總之,相比原著容易被誤解的「感謝劊子手」,這裏更加明確地表達了明說這番話的原因其實更多還是出於對朋友的共情與安慰,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裏預示了明這個人由此下定決心要黑化了,隨便吧反正他不是今天的主角。

以上就是這段劇情漫畫與動畫的全部對比,列出來之後才發現改動比我以為的還要多。很明顯,諫山創為了撈艾倫真的是不遺余力,可見確實是被漫畫完結後鋪天蓋地的惡評罵破防了。

要是單論洗白的話,這番大刀闊斧的改動確實效果還是蠻不錯的。但代價就是諫山創為此犧牲了一切可以犧牲的,導致不但艾倫這個角色除了「白」就再也剩不下什麽,就連整部作品的核心精神也被釜底抽薪,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首先說艾倫吧。如果說看海之前艾倫給人的總體印象還是「煩」的話,馬萊篇開始艾主席給人的感覺就是「邪」了。

看過我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是個倫黑,但單就性格來講,我向來認為沒有好的性格與壞的性格,有的只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為了實作特定目標而是否適合的性格。我還說過艾倫的本質其實是獸性本能,但這不代表我認為獸性就是一種需要徹底摒棄的壞的特質。正相反,哪怕在現代社會,一定的獸性本能仍是賽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所謂人性,就是理性賽局與合作共贏的能力;而所謂獸性,就是在合作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守護自己的利益底線,必要時掀桌子的能力。

雖然理性是個好東西,但賽局論告訴我們,有時候局部最優解並非全域最優。每時每刻只考慮當下得失,往往會演變成被人一點點切香腸。必要的時候,野獸般地展露爪牙,甚至有時明知不敵,卻也要拼上性命從對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這種看起來不劃算的獸性發泄,其實是弱者為數不多的自衛策略之一。這種「不知何時會被不計代價報復」的顧慮,是阻止強者無底線壓榨弱者的有效威懾手段。而有意無意展露出一種隨時遊走在理智與發瘋的邊緣,不知什麽時候就會被一點火星引爆的危險氣質,就是所謂的「邪」了。

哪怕是在全作最完美的角色艾爾文身上,這種必要時候孤註一擲的「邪氣」存在感也十分強烈,而且往往成為翻盤的關鍵。甚至艾爾文和艾倫一樣,都有不到萬不得已時,哪怕對最親密的人也難以啟齒的隱秘私心。而那種「不知為什麽但就是很想這麽做」,不計較利害得失只為滿足單純的好奇心的渴望,更是驅動艾爾文甚至整個調查兵團的最底層動力;甚至整個人類歷史上,那些推動了文明進步的先鋒,不論有名還是無名的,身上其實多多少少都有這種甘願為了一點不但在他人看來無法理喻,甚至自己也說不出為什麽的執念而拼上一切的瘋狂。

但艾爾文之所以給人的整體感覺並不「邪」,是因為他身上理性的力量也同樣強大。他知道如何運用一切科學技術與權謀手段,一步步穩紮穩打地實作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只憑著一腔熱血硬沖硬撞,飛蛾撲火;他有隨時翻臉掀桌的準備,但也知道這是最後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會輕易動用;他有私心,但也有追求全體人類的自由這樣的無私目標,最重要的是當二者無法兼得時,他為後者放棄了前者。

相反,在艾倫身上,這種「邪」氣就占據主導地位了。不像艾爾文,因為缺少足夠的知識與思考(沒人會否認這個角色向來不以計謀見長吧?即便是耶派也只能認為開了天眼的艾倫是根據未來記憶在下一盤大棋,但諫山創現在又明明白白否認了這個說法),後期艾倫這個角色其實是被獸性所綁架了的。本應作為底牌的種種打法被他作為常規手段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那看起來效果當然足夠華麗,也總能在占人群絕大多數的理性賽局派面前打出一個又一個的出其不意,連戰連捷。

但三板斧過後,他其實是從未考慮後續要如何收場的。不但不考慮全世界,甚至就連帕島前途和104 眾人的命運也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就是真的很想這麽做」其實是對他的最好詮釋,所以諫山創哪怕再努力洗白,也沒有去掉這句同樣被讀者罵得厲害的獨白。

只是因為這樣做很爽,於是便做了——快意恩仇而已,還需要理由嗎?

雖然忍不住又黑一把艾倫,但想說的還是,艾倫的問題在於「正」「邪」失衡,而不是「邪」本身。甚至這股邪氣是塑造他的主要特點之一——如果不是最重要特點的話,也是他之所以能在故事後半段形象翻盤,人氣快速攀升的關鍵要素。甚至說這份「邪」氣是艾倫的靈魂也不為過——所謂自由,其實不就是那麽一股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將去往何方,但一但知曉,便再也欲罷不能的沖動嗎?

然而現在為了洗白艾倫,首當其沖被拿來開刀的,就是這股「邪」氣了。

獸性是不計較利害因果,只憑本能沖動行事;而理性是仔細衡量對比,有依據才做決定。

大概真的是因為那句「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就是很想這麽做」被罵得太狠了,現在諫山創明顯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動畫相對漫畫原著所做的幾乎所有修訂,都是在為艾倫的每一個決定找理由,並且都必須是無可辯駁的理由。

然而,正因為諫山創給出的理由過於無可撼動,以至於它們與其說讓艾倫顯得更理性了,不如說甩鍋之意昭然若揭。而且不是一般的甩鍋,而是樁樁件件,方方面面,全方位無死角地甩鍋。

首先就是半遮半掩地算是承認了平行時空理論。雖然仍舊舍不得刪掉「不知就想」名言,但艾倫發動地鳴這種極端行為現在有了一個最牢靠,也是最別無選擇的理由——如讀者曾經猜測的那樣,他已經透過進擊之力嘗試過無數次,但未來依舊無法改變,也就是說地鳴註定是要發生的。

如果說在漫畫末期作者故意深藏幕後,冷眼旁觀讀者為了「地鳴」這件事的正當性打出腦子來,那現在的諫山創則是明明白白地直接把「地鳴」當做避之唯恐不及的黑鍋,想方設法只求能撇清艾倫與這場大屠殺的關系,為此甚至不惜耍流氓,拿出因果律來為他背書——艾倫只是 看起來 需要為地鳴負責任,但因為這其實是無論在哪條世界線都註定要發生的必然事件,所以他其實是很無奈很無辜的!他也努力了,他也沒有辦法呀!

甚至這種必然性還精確到了具體數位——兩成。

這幾乎就是全方位地堵讀者的嘴了:不管你是站帕島還是站島外,不管你覺得兩成是多了還是少了,這都是命中註定,都是天意難違!和艾倫的決定一毛錢關系也沒有!

「地鳴是那個世界的必然」這一理由已經很強了,但諫山創明顯還覺得不夠,於是讓明跳出來,積極搶過黑鍋往自己身上背:「但讓你看關於外面世界的書的人是我,讓艾倫你想象著沒有人的自由世界的也是我。」

這就不是正常人能說出來的話了。

雖然明白阿明你是出於安慰朋友的好意,雖然你的年紀比艾倫還小,但這話說得和覺得孩子殺人放火都是因為看了喜羊羊的家長有啥區別?

區別就是家長指責他人,阿明埋怨自己。

回想當初三笠也覺得艾倫發動地鳴是因為自己回答錯了問題——你們倆真就毫無心理障礙地帶入巨嬰父母是吧?還「明明隨時近在咫尺,但我們只顧著眺望遠方......」,活脫脫一個「只顧打拼事業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愧疚老父親啊!

總之甭管理由多牽強,既然有人本著見面分一半的原則主動把鍋攬了過去,那艾倫自然又洗得白了一點。

第三,「因為我是個笨蛋。因為讓一個隨處可見的蠢蛋得到力量,所以才只能迎接這樣子的結局。」

嗯,笨蛋是吧?

他都是笨蛋了,你還忍心責怪他嗎?就差直說他連民事行為能力都沒有了啊!

他只是個笨蛋,所以該負責的難道不是讓他掌握力量的人嗎?格裏沙你怎麽搞的?還有你們韓吉艾爾敏,看著孩子走邪路也不拉一把?雖說如果要回收力量就只能吃了艾倫這種事是萬萬不可以的......但這不是你們不作為的理由!

不但是個笨蛋,甚至還被寄生蟲感染了大腦(如果不是轉譯差異的話)......腦殘誌堅他真的已經很努力了!

雖然我知道諫山創這招大機率只是以退為進,其實內心深處並不真的覺得艾倫是個笨蛋,但你真的沒必要把話說成這樣的——像【旁觀者】中那樣,說是個普通人不行嗎?前後呼應不好嗎?

不好。

諫山創為了洗白「壞」,不惜擁抱「蠢」,主打一個「只要躺得夠平,就沒有人能夠把鍋掛在你的背上」的絲滑。

而完成漂亮最後一擊的,是綜合了因果律與明自黑的復合漂白水。

先是明順著倫的「未來記憶」,破防了一次:「怎麽可能會有這種事啊!這才不是什麽解決方法!‘沒有了人類就不會發生戰爭’?最好是會有人接受這種蠢話啦!艾倫,這場紛爭的確看不到盡頭,我們體會過的地獄,肯定已經輪回了一遍又一遍。但這樣下去的話,‘總有一天......總有一天人們一定能互相理解’,就連這點小小的願望,都不會再有人相信......唯獨只會留下‘殺人與被殺’的教訓而已。」

雖然明嘴上說著無法接受,但諫山創在這裏其實已經借著二人之口,以神的身份下了定論:不但地鳴是必然要發生的,而且即使在地鳴之後,那個世界的人類也註定只能無休止地互相傷害,互相理解註定只是做夢而已——這是不容三維讀者質疑的客觀真理。

在這樣的前提下,地鳴所造成的後果便被再次削弱了——由於徹底否認了一個「和平與自由」的未來存在的可能性的存在,所以地鳴其實也並未斷送什麽美好前程。歸根結底,地鳴也只是人類無數次自相殘殺中的一次而已,它所造成的破壞或許是空前的,但可能並不是絕後的——換言之,世界就是這樣糟糕,所以艾倫也並沒有把它變得更糟,因此當然也就沒必要拉出來重點批判了。

最後再以艾爾敏沒頭沒尾地跳出來自我剖白圓潤收場:「我也有過想把人類徹底消滅的想法。」

主打一個非不為也,實不能也——換言之就是惡的種子在每個人心裏都存在,換個人拿到地鳴這種大殺器在這種情況下也一定都會開啟。人類天性如此,艾倫只是犯了每個恐怖直立猿都會犯的錯。

Q.E.D

總結下來就是:

地鳴註定要發生,艾倫無力更改。

地鳴的念頭是別人塞進艾倫腦子裏的。

艾倫只是個笨蛋,是誰給了他力量?(諫山創就差自己跳出來喊「要怪就怪我」了)

地鳴其實也沒那麽惡劣。

不得不說,諫山創真是愛慘了艾倫。一套組合拳下來,艾倫可說是被洗得白白凈凈,纖塵不染。阿明格裏沙調查兵團尤彌爾怪誕蟲世界因果律......人人有鍋可背,唯獨怪不到艾倫頭上——可惜不知道為啥就被當成了替罪羊,慘遭斬首。

但被洗去的不只有罪責而已。或許護子心切的諫山創已無暇顧及那些被他沖進下水道的殘渣,但我沒法不為之扼腕。

首先冰消瓦解的是艾倫的人格魅力——從一個個人意誌強烈的「進擊的巨人」,變成了沒有絲毫主觀能動性的木偶。既然所有決定都不是艾倫做出的,都是外人,甚至整個外部世界的必然性鬼使神差地推著懵懂無知的他一路行來,那要你究竟還有何用?真正意義上的換條狗上去也不會有任何區別。

原本的艾倫,至少還惦記著「你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在新改的台詞裏,同伴的優先級被明確放在了「鏟平世界」之後。

至於「鏟平世界」的理由,漫畫中的模糊處理還可以讓人認為他是因為對醜惡的世界感到失望,想要在一片白紙上建立新世界。

雖然思想和手段都過於極端,但至少不是無緣無故。

而動畫則先透過他本人的話確認只是「想看到這樣的景色」,再借阿明之口確認他就是想要「沒有人的自由世界」。

嗯,就是看你們不順眼,就是玩兒!

這可能是改編後艾倫身上唯一殘存的「邪氣」表現了,非但沒有淡化處理,甚至在原本的基礎上惡劣得更明確,我也不知道算好事還是壞事了……

那種「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灑脫不羈也不見了。原著的艾倫就算不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可挑剔,但至少生前身後名這種事他肯定早已看淡,笑罵由人。唯一能讓他破防的可能只有三笠。

然而艾倫可以不在乎,那個曾經聲稱「想要傷害讀者」的諫山創,卻顯然比年輕時的他自己更加在乎。於是艾倫終於被修訂成了一個如他曾經最看不起的「家畜」一樣患得患失的庸人——做決定前先透過時空之力反復確認後果,而一旦知曉未來無法改變,便又自暴自棄,放任自流,成為麻木不仁的躺平黨。

而最過分的是,就連他身上最基礎的底色——自由,居然也成了阿明灌輸的結果?話裏話外的意思這還儼然已經是一樁錯事了?

到此為止,艾倫性格裏的一切優點,亮點,被和汙點、黑點一起,洗得一幹二凈,甚至可以說,被針鋒相對地逐一否認了。

畢竟各花入各眼,A眼裏的亮點,在B眼裏很可能就是黑點。想要百分百堵住讀者的悠悠眾口,唯有一視同仁地全部砍掉。沒有特點就沒有缺點,不做決定便沒有責任。

諫山創這樣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地處理,結果就是艾倫從一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勇者,變成了一個不功不過,沒有汙點也沒有亮點,甚至連自我意誌都沒有了的空殼。

再加上一個早就被人詬病無所作為,踩著艾倫的屍骨摘桃子,現在又憑空多背了一堆鍋的阿明,不得不令人懷疑諫山創想塑造的其實就是風口飛豬二人組。

而最深受其害的,其實還不是在對話裏出現了的人和事,而恰恰是從這一段落裏消失了的東西——「自由」。

諫山創讓艾倫說出自己是「自由的奴隸」。

可那奴役他的自由,又到底在哪裏呢?

它真的還存在嗎?

既然前期艾倫向往自由,是因為阿明給他看了那本書;既然後期艾倫想地鳴的想法則很可能是來自尤彌爾或怪誕蟲的影響——這等於在說,不但物理上的自由不可求,甚至就連思想自由也只是人類的自以為是。沒有自由意誌這種東西,一丁點也沒有,有的只是資訊灌輸和生理現象而已。

諫山創不但毫不留情地刪去了關於「城墻的另一側」的暢想,還鐵口直斷地鳴過後人類將依舊紛爭不斷,永無止境,沒有從無意義的自相殘殺中解脫的一天。

艾倫沒有不地鳴的自由,而人類也再無可能走出城墻與森林。

當阿明問出「所以你想說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白費嗎?」時,艾倫的預設其實已經從根本上否認了整個調查兵團的存在意義。在一個一切都早已註定的世界裏,他們的勇氣,他們的探索,他們的付出,他們的犧牲,都成了徹底的笑話,他們的屍山血海只是鋪就地鳴之路的地基,他們所為之獻出心臟的人類未來註定漆黑一片,他們所向往的光明與自由被證明全是害人害己的癡人說夢。

而所謂「自由的奴隸」,在這樣的語境下也成了風車下的唐吉坷德——艾倫也只是「自由」這一虛幻妄想的又一受害者而已啊!

諫山創,看看你為了洗白艾倫,都做了什麽。

我從未完全理解過139話,正如在這個故事中的很多地方我都不敢說真正理解了作者的意圖。而一旦放棄「理解」,轉而用直覺去「感受」的話,有時候其實反而能咂摸出一點諫山創試圖表達,卻囿於文字、篇幅、理論等等有型的東西而無法恰如其分傳達的思緒。所以當我看到動畫時的感覺其實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那些在漫畫台詞基礎上的拓展與補充本該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物與故事的,可那些精挑細選過的措辭所勾勒出來的,卻是一個我不認識的陌生人。

我之前便說過,諫山創是個天才,天才到雖然明顯沒有系統學習過社科理論,只憑自己從頭推演,竟然也能提出許多一針見血的見解,甚至讓巨人憑借「深刻」這一特質,從一眾娛樂性作品裏脫穎而出。

甚至就連「缺乏理論知識」這一原本的短板,也被他玩出了別樣的魅力——巨人的世界其實就是諫山創的沙盤,在這裏他拋棄了一切被現代社會視為定論的常識,只從最基礎的利害賽局入手,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做過多評價,冷靜地把人物扔進漩渦中心,然後和讀者一起興致勃勃地觀察他們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又會對整個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這種場不預設任何立場的遊戲與其說是作者講述的故事,倒更像一場實驗。諫山創帶著讀者一起,透過這個過程驗證一些東西,或者推翻一些東西,再試圖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總結出一些東西。和許多試圖透過「無巧不成書」的偶然性來構建戲劇性的作者相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想尋求的其實是必然性,一種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也不受任何價值觀所束縛,奠定人類社會根基的最底層規律。

可惜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哪怕天賦再高,只憑單打獨鬥,總難免後繼無力。這種無力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作品後期人物的蒼白,和劇情的倉促。「地鳴」是他一開始就想好的,是必然擊發的契科夫之槍,高潮中的高潮,呈現出來的效果也確實足夠壯觀華美;可地鳴過後,劇情便急轉直下,好像什麽都想講,結果什麽都沒講好。我覺得這與其說是他編劇能力不足,不如說是素材積累與理論體系雙雙陷入了瓶頸。

天賦驚人的諫山創雖然無師自通地從人類社會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摸索出了一些野路子理論,但畢竟無力將其總結成一套完備的世界觀。這一缺憾不但讓他在遇到復雜情況(比如他自己構建的帕島與世界不死不休的僵局)時束手無策,當遇到批評時,則更容易因此陷入自我懷疑與全盤否定。

當劇情不再酣暢爽快,當世界不再非黑即白,來自讀者的批評與質疑也是在所難免的。而對諫山創而言,當初成就了他的天賦——細膩的感受力與敏銳的洞察力——此刻也反過來雪上加霜,成為了精神傷害的放大器。

在巨人故事的後期,劇情死結與精神內耗讓諫山創的精神狀態一直在一個危險的邊緣徘徊,甚至作品草草完結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健康狀況實在撐不住了。

然而惡性迴圈並未因作品的完結而終止。139話後如潮的惡評逼得諫山創不得不出來明確澄清立場,還特地創作了加頁試圖挽回風評,整個過程中的沮喪與惶恐之情相信追番的讀者也都感覺得到。但畢竟讀者感受到的背叛與傷害也是實實在在的,所以在群情激憤的當時,確實可說是鬧了個兩敗俱傷。

時隔兩年半,當年的滿腔怒火已隨著時間慢慢冷卻。當年的讀者兜兜轉轉一大圈,看不到能比肩巨人的作品,於是又惦記起它的好來。139話所造成的傷害,已凝成一道褪色的傷疤,雖然看著還是別扭,但疼痛早已不再鮮明,甚至它的存在也已經成了一種新的日常。在巨人完結的話題下,當初和我一起怒噴結局的大V小V們看著都還親切,可言語卻都已溫和淡然了,似乎也和我一樣,不知什麽時候,已經接受了巨人這個故事就是這樣的——要不然,還能是什麽樣子呢?

然而看得出來,諫山創卻並沒有放下。或許是考慮純動畫黨的感受,又或許是對沒能表達好心中那個孩子這件事始終無法釋懷,總之他確實是用心改編了這個結局的。

可用心就會更好嗎?

從動畫的風評來看,似乎確實比漫畫結局正面多了,也溫和多了。畢竟諫山創幾乎是一條一條比照著讀者意見,把當初爭議最大的幾個點都改得七七八八;再加上篇幅管夠,感情醞釀得到位,所以一眼看去,倒也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除了艾倫已經不是我印象中的那個艾倫。

剛看完動畫時,我的感受是震驚與憤怒——諫山創你怎麽可以就這樣毀掉你筆下最鮮活的人物,磨平他的所有棱角?怎麽可以這樣糟蹋你筆下的那個世界,否定它的一切未來?

然而待到寫完這篇文章的此刻,心裏卻只剩下同情與無奈——一個人在兩年間到底經歷了多少內心煎熬與自我否定,才會用那種可說是謹小慎微,甚至戰戰兢兢的文字,將自己最愛的角色怯生生地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呢?

時隔兩年,139話中我該不懂的地方還是不懂,說不清的地方還是說不清,所以仍舊沒法就這個結局給一個總體性的評價,只針對動畫和漫畫之間的差異部份做一個個人色彩很強的梳理。要說有什麽結論性的東西,就是人都有局限性,而諫山創的局限性又是相當明顯的,所以現在看來巨人的爛尾也並非偶然。這樣一想惋惜與不甘之情便淡了許多,雖說本也被時光消磨了大半。

只希望現在觀眾們給出的相對溫柔的反饋,能夠慰藉到諫山創,讓他走出這段與讀者互相傷害的黑歷史,心平氣和地好好沈澱出更上層樓的作品吧!

畢竟他真的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