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紅毯先生】:挺擰巴,在較勁

2024-02-12新聞

很難簡單批評【紅毯先生】是一部失敗的作品,但相比寧浩導演之前的作品,它肯定不算成功。

寧浩導演最為成功的風格,從【瘋狂的石頭】開始,是鮮活的多線敘事,帶有瘋狂氣質的黑色幽默喜劇,以及有些粗魯和市井的群體人物形象——和本片中虛構的「林浩」導演風格類似,而這個角色就是寧浩本人飾演的。

在【紅毯先生】中,幾年沒拍長片的寧浩導演離開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進入到「優雅喜劇」的創作之中——「優雅喜劇」其實只是宣傳標簽,本片更應該歸為荒誕題材的藝術片型別,大部份時間不是喜劇,而是一種極為冷冽的諷刺。

【紅毯先生】海報

本片大量以固定鏡頭和沈穩色調構成的藝術風格,讓人想起這幾年北歐電影的一些藝術特征,在現實和荒誕的虛幻感中不斷遊移。類似包括2017年獲得過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方形】,或是芬蘭導演阿基·考裏斯馬基的一些作品。這樣的電影相比在市場中收割票房,可能更適合在電影節上博得贊譽和獎項——本片主要故事是大明星劉偉馳為了在電影節上獲獎而在拍電影中做了種種改變的嘗試。他真誠努力了,但顯然並不成功。這些情節和本片的藝術風格,構成了一種有趣的互文修辭,這是導演寧浩刻意做的一次藝術嘗試。

【方形】,猿人上桌大鬧了宴會廳,和豬上桌大鬧了臨時辦公室,哪個更荒誕?

從主題來說,【紅毯先生】想要表現的內容是非常復雜的:一個藝術工作者陷入創作低潮,在精神上空虛無助,試圖以多種方式突破創作桎梏,卻發現自己早已陷入人生困境中無法解脫。往小了說,這是和大師費瑞尼【八部半】類似,藝術家審視自我的主題;往大了說,這是和【方形】一樣,在窺視和拷問整個社會文化,是否早已陷入無藥可救的空洞和浮誇,是非常嚴肅的哲學命題。

對於大部份只想去電影院樂一下的中國觀眾來說,這些主題顯然不是適合春節檔觀看的娛樂題材。即使冠以「優雅喜劇」的標簽,大家也不見得就能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最後只能如雲裏霧裏一般走出影院。

更關鍵的問題是,影片大部份時候確實並不好笑。觀眾很難看懂某一場具體的戲,導演究竟是想讓我們哈哈大笑,引導觀眾去同情或嘲笑人物,還是去深思和批判文化亂象?這些情節風格上的「擰巴」,讓影片整體顯得相當奇特。

雖然所有的「擰巴程度」都是統一的,能看出這就是導演刻意追求和想要達到的效果,但它始終還是「擰巴」。就像影片的主人公「紅毯先生」一樣,觀眾不太明白為什麽他的富足程度能讓一個普通人生活得像帝王一般自在,他卻還是如此不快樂。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毯先生】不應該屬於歡樂暢快的春節檔,而更應該屬於電影節。

如果放棄用「喜劇」的標準來評判【紅毯先生】,那這部影片究竟在拍些什麽。

其實本片很多場景都具有主題上的象征意義。相比具體情節,創作的時候這些「意義」都是更為優先的。比如影片開場就是一段關於「紅毯」布置的展示。工作人員細致地布置紅毯,卻被施工車輛無情地意外擰亂,好似揭開了生活坑坑窪窪的真相。同樣荒誕的,還有電影節上明星在閃光燈前認真簽名的展板,閉幕後卻變成沒人收拾的一堆垃圾破布。這些前後對比,都可能是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的真實,但透過影片鏡頭展示,就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直指我們社會中的文化現象。

導演似乎在問,這些光鮮的表面是有意義的嗎?但是它們最後都只是一堆廢品。

那它們都是沒有意義的嗎?可如果所有這些都沒有了,也就沒有了電影節,沒有了星光熠熠的明星們,沒有了追星的影迷,沒有了電影的神秘感和整個產業。

最後就會變成影片中商業大亨口中所說,「電影就是nothing」,電影不如直接變成賣產品的廣告。事實上現實中真有不少制片人在這麽聊天——電影的產值不如遊戲,也不如許多文化產業比如主題公園,好萊塢商業大片能引導年輕觀眾去玩相關遊戲去充值,去另一個城市的遊樂園住酒店吃大餐它不更香嗎?電影也就是個廣告啊。

本片中林浩導演不會這麽想。現實中寧浩導演應該也不會這麽考慮問題。但這種說法有某種道理,你也不得不承認。寧浩導演似乎在和誰較勁,在跟空氣和風車搏鬥,想要證明電影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寧浩導演出演的人物,演得挺好。可能影片中人物遭遇到的那些問題,他現實中都在感同身受。

在擰巴和較勁之間,很難說清楚寧浩導演的立場到底是什麽。「林浩」可以為了純粹的藝術理想,借機會狠揍投資人們,哪怕片子沒投資不拍了,也表現了自己的藝術主張和理想。但現實中寧浩導演把【紅毯先生】拍完了,他一邊表現著這些可能都沒意義,但他還是把影片送去電影節參展了。他可能也沒想明白,自己是在諷刺自己和朋友們,還是在同情自己和朋友們。

演員「體驗生活」是沒錯,但必須得試著融入,只是拿出手機拍拍照,是體驗不到任何真實生活的。

同樣,還有主角「紅毯先生」為了拍片,為了藝術,去下鄉「體驗生活」了。他看起來有點裝腔作勢,明明對真實的生活只是淺嘗輒止,卻表現得自己很認真,收獲到很多感悟;但另一方面他又始終在強調作為一個演員,需要敬業,不應該變成短視訊這種娛樂工具的附庸。

我們能看到他確實有自己獨特的表演能力,比如在電影節上強忍內心不快,去扮演好一個代替領獎的替身,也有「甩槍」的專業動作,騎著馬不用替身親自去摔的場面——這些部份他已經比現實中的很多年輕偶像演員要做得好太多了。

我們該同情他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還是該批判他還不夠努力,或是努力錯了方向呢?不知道。

可能和現實中不少演員一樣,他真實地生活在自己虛構的環境之中。他們虛構太久之後,早已脫離了真實的人生,卻一點也看不明白,自己是個假人。

這段表演是劉德華30年前在【五虎將之決裂】最後用過的。角色在自殺前,很帥氣地用槍耍了一段,體現了優秀演員的動作能力。

在有些不涉及電影工作的部份,寧浩導演的立場倒是能更明確一些,就是直白的諷刺喜劇。比如不生產汽車而賣LOGO的投資人,就是該被揍的壞蛋;比如不分青紅皂白,扭曲事實去批評明星的烏合之眾,也是愚蠢的;而「紅毯先生」碰擦了別人的車不道歉,這也是不講究的做人方式,他活該被追索。

但作為諷刺喜劇來說,影片的基調是如此悲觀,所有事情在故事最後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投資人繼續在搞商業詐騙,大眾仍然可以肆意批評和信口開河,「紅毯先生」想要認真道歉,但視訊最後也沒有發出去。作為喜劇來說,混亂的秩序一個都沒有恢復,觀眾會看得雲裏霧裏:我應該笑嗎?為什麽笑完之後,世界沒有恢復秩序,不是應該變得更好嗎?

有一些不算結局的結局:豬跳樓死了,戒指找回來變成兩個,「紅毯先生」雖然婚姻生活還是半死不活,但他開始嘗試新事物,在平衡車上努力找平衡。

林熙蕾飾演大明星的前妻,但她和他並沒有完全割離開,反而像是在吵架分居中。每個中年危機的人都會遭遇到類似問題。

必須再次重申,【紅毯先生】不是喜劇,而是荒誕劇:喜劇要求恢復秩序,人物會變得更好,甚至多半能在結尾收獲愛情;荒誕劇是我們努力了一番,什麽都沒改變。

因為社會和文化都是外在強加給我們的,即使非常可笑和愚蠢,我們對這些大環境也都無能為力,只能接受。

對於大明星來說,上了舞台,就得表演。對於普通人來說,每天早上一睜眼,同樣也得開始一天。都沒得躲。

【紅毯先生】是一部構思挺完整,整體完成度也相當不錯的影片。但它的內在肌理有些矛盾和相互打架的地方,導致大部份觀眾既無法完全看懂,也不太能喜歡上。

看這部影片,能感覺到寧浩導演的藝術創作,走到了一個有些矛盾的岔路口。他不太喜歡自己過去擅長的市井喜劇風格,對近幾年拍攝的主流題材也感到乏力了,想要沖擊和突破一把,卻又困難重重,這都和「紅毯先生」有類似的地方。

只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些問題還是太過抽象了。我們無法接近一個頂級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我們只能看到他的生活是如此富足,但他還是不快樂。有錢人的煩惱,難道不應該是【西虹市首富】那樣,只有錢太多花不出去的煩惱嗎?如果他精神上比我們還痛苦,那我們拼命掙錢,希望早日財富自由,又是在折騰什麽呢?

這些問題一個都不能深入思考。生活已經不易,再去反問我們的文化出了什麽問題,無異於讓並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看看紅毯就好,至於紅毯下面的地是不是坑坑窪窪,為什麽會變得坑坑窪窪,我們已經沒空再去關心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