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藥功用大全(作用功效特點)總結

2024-01-29新聞

●文件圖片樣式

●●●下方檔領取地址:網盤

透過百度網盤分享的檔:中藥學功效大全。…連結:https:// pan.baidu.com/s/1neVU_- jowrVvwzTDsTF9Sw?pwd=3tmw

提取碼:3tmw

復制這段內容開啟「百度網盤APP 即可獲取」

一,解表藥--味辛 歸肺膀胱經

1.辛溫解表藥

麻 黃--發汗解表 利水消腫 宣肺平喘 風寒表實無汗

桂 枝--發表解肌 溫通經脈 助陽化氣 風寒表實無汗表虛有汗皆可

紫 蘇--發表散寒 行氣寬中 安胎解毒 氣滯胎動不安,妊娠惡阻

生 姜--發汗解表 溫中止嘔 溫肺止咳 解毒 嘔家聖藥

荊 芥--散風解表 透疹止癢 療瘡止血 既散風寒又散風熱

防 風--祛風解表 勝濕止痛 解痙 風通用藥 引經藥 無所不達 一身之風寒濕痹痛

羌 活--散寒解表 祛風除濕 止痛 上半身風濕痹痛 太陽之頭項強痛

槁 苯--散寒解表 祛風除濕 止痛 巔頂頭疼

細 辛--散寒祛風 溫肺化飲 通竅止痛 陽虛感冒 用量<3克

白 芷--發散風寒 燥濕止帶 通竅止痛 消腫止痛 陽明頭痛眉棱骨痛

香 薷--發汗解表 利水消腫 和中化濕 夏季乘涼冷飲陽氣被陰邪所遏之陰暑熱

蒼 耳--散寒通竅 除濕止痛 鼻淵要藥 有小毒

辛 夷--散寒通竅 鼻淵要藥 風寒頭痛鼻塞

河 柳--發表透疹 祛風除濕 肺胃心經

2.辛涼解表藥

薄 荷--宣散風熱 清利頭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蔓 荊--疏散風熱 清利頭目 祛風止痛 偏正頭痛要藥 風濕痹痛肢拘急

牛 子--疏散風熱 宣肺利咽 解毒透疹 消腫療瘡 辛苦寒 能升浮沈降 兼可通便

蟬 蛻--疏散風熱 明目退翳 透疹止癢 息風止痙 喑啞咽痛

木 賊--疏散風熱 明目退翳 止血

桑 葉--疏散風熱 平肝明目 清肺潤燥 涼血止血

菊 花--疏散風熱 平肝明目 清熱解毒

葛 根--解肌退熱 生津透疹 升陽止瀉 長於緩解頸部肌肉緊張

柴 胡--解表退熱 疏肝解郁 升舉陽氣 少陽之寒熱往來 配黃芩半表半裏之熱

升 麻--發表透疹 清熱解毒 升舉陽氣 丹毒 痄腮 溫毒發斑

豆 鼓--解表除煩 辛甘微苦涼 歸肺胃經

浮 萍--發汗解表 透疹止癢 利水消腫

二,清熱藥--多寒涼 味多苦 主治裏熱證

1.清熱瀉火藥

石 膏--清熱瀉火 除煩止渴 收濕斂瘡 生肌止血 煆用收濕斂瘡 生肌止血

知 母--清熱瀉火 滋陰潤燥 配黃柏陰虛火旺 配川貝母陰虛勞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熱生津 清肺潤燥 消腫排膿 註射液引產 不宜與烏頭 孕婦禁用

梔 子--瀉火除煩 清熱利濕 涼血解毒 消腫止痛 配淡豆鼓溫病初起胸中煩悶及虛煩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 散結消腫 瘰癧 癭瘤

蘆 根--清熱瀉火 除煩止渴 生津止嘔 利尿

竹 葉--清熱除煩 利尿通淋 生津 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葉--清熱除煩 利尿通淋 生津 心火下移小腸之熱淋尿痛,尿赤,尿澀

決明子--清熱明目 潤腸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 疏散風熱 風熱頭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 平肝陽降血壓

密蒙花--明目退翳 養肝血除虛熱

2.清熱燥濕藥

黃 芩--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止血安胎 清中上焦濕熱 清肺經熱邪 少陽寒熱 胎熱胎動不安

黃 連--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清中焦濕熱 清泄心經實熱和中焦實熱

黃 柏--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退虛熱 治下焦濕熱 腎陰虛

龍膽草--清熱燥濕 瀉火肝膽 清泄肝膽濕熱

苦 參--清熱燥濕 殺蟲止癢 利尿通淋 肝膽濕熱黃疸 下濕熱赤白帶

3.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清熱涼血 養陰生津 潤腸通便 溫病熱入營血 骨蒸勞熱 內熱津虧消渴

玄 參--清熱涼血 滋陰降火 解毒散結 潤腸通便

牡丹皮--清熱涼血 活血化瘀 退虛熱 涼血不留淤 無汗骨蒸

水牛角--清熱涼血 瀉火解毒 清心定驚 熱入心包 熱極生風

赤芍藥--清熱涼血 散瘀止痛 清肝火 溫毒發斑

紫 草--活血涼血 解毒透疹 溫病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

4.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 熱毒血痢 腸肺乳癰

連 翹--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 消腫散結 利尿通淋 瘡家聖藥 治熱入心包證所常用

敏督利--清熱解毒 消癰散結 利濕通淋 乳癰

紫花地--清熱解毒 涼血消腫 丹毒 乳腸癰 毒蛇咬傷

大青葉--清熱解毒 涼血利咽 涼血消斑

板藍根--清熱解毒 涼血利咽 咽喉腫痛 大頭瘟 痄腮

青 黛--清熱解毒 涼血利咽 清瀉肝火 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

牛 黃--清熱解毒 息風止痙 化痰開竅 溫病熱入心包神昏,中風痰熱神昏

魚腥草--清熱解毒 排膿消癰 利尿通淋 肺癰 後下

射 幹--清熱解毒 祛痰利咽 散結消腫 熱結痰盛尤宜 久瘧瘧母

白頭翁--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長於清大腸經熱毒 阿米巴痢疾

敗醬草--清熱解毒 消腫排膿 祛瘀止痛 腸癰腹癰首選要藥

重 樓--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 息風定驚 小毒

穿心蓮--清熱解毒 燥濕 長於清肺經和大腸經熱

白鮮皮--清熱解毒 祛風燥濕止癢 長於除肌膚濕熱及下焦熱毒

半邊蓮--清熱解毒 利水消腫 家有半邊蓮,可以伴蛇眠

土茯苓--解毒除濕 通利關節 解梅毒 汞中毒

山豆根--清熱解毒 消腫利咽

馬齒莧--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通淋 性寒味酸 清中兼收

大血藤--清熱解毒 活血止痛 祛風活絡 長於清大腸經熱毒 主治腸癰

蛇舌草--清熱解毒 消癰利濕 抗癌 胃癌 食道癌 直腸癌

野菊花--清熱解毒 疏風平肝

熊 膽--清熱解毒 清肝明目 息風止痙 丸劑1.5-2.5克 不入湯劑

金蕎麥--清熱解毒 祛痰排膿 散瘀止痛

鴉膽子--清熱解毒 燥濕殺蟲 止痢截瘧 腐蝕贅疣 有毒 不宜入湯劑,10-15粒治瘧疾 10-30粒治痢疾

垂盆草--清熱解毒 利濕退黃 甘淡涼 歸肝膽小腸經

秦 皮--清熱解毒 燥濕止帶 清肝明目 苦澀寒 歸肝膽大腸經

馬 勃--清肺解毒 利咽止血 辛平

木蝴蝶--清熱利咽 疏肝和胃

半枝蓮--清熱解毒 散瘀止痛 利水消腫 癌腫

5.清虛熱藥

青 蒿--退虛熱涼血 截瘧解暑 治虐要藥 配鱉甲治陰虛發熱

地骨皮--退虛熱涼血 清肺降火 生津 配桑白皮治肺熱咳喘

白 薇--退虛熱涼血 利尿通淋 解毒療瘡 產後血虛發熱

銀柴胡,胡黃連--一退虛熱 二退疳熱

三,瀉下藥--凡能引起腹瀉或滑潤大腸,促進排便的藥物

1.攻下藥

大 黃--瀉下攻積 解毒止血 活血祛瘀 利濕退黃 配芒硝治實熱積滯大便燥結堅硬難下

芒 硝--瀉下軟堅 清熱回乳 味鹹 外用回乳

蘆 薈--瀉下清肝 殺蟲 性寒

番瀉葉--瀉熱通便 消積健胃 緩下1.5-3克 攻下5-10克 體弱慎服

2.潤下藥

麻 仁--潤腸通便 熱秘通行 老人產婦及體虛便秘 甘平大腸脾經

郁李仁--潤腸通便 利水消腫 養神有功 宜於水腫腳氣便秘者

3.峻下逐水藥(多數有毒)

甘 遂--瀉水逐飲 消腫散結 有毒 孕婦忌 丸散0.5~1克 內服醋製

大 戟--瀉水逐飲 消腫散結 有毒 孕婦忌 京戟逐飲 紅戟散結茜草科

芫 花--瀉水逐飲 祛痰止咳 殺蟲療瘡 有毒 頭瘡白禿 湯劑1.5~3克 散劑0.5~1克 醋製減毒

巴 豆--瀉下逐水 寒積退腫 祛痰利咽 療瘡祛腐 喉痹痰阻結胸 丸散0.1~0.3克 畏牽牛

牽牛子--瀉下逐水 去積殺蟲 水腫推崇 畏牽牛 體弱忌 有腎毒性

千金子--瀉下逐水 破血消癥 製霜入丸散服0.5~1克 別名-續隨子

四,祛風濕藥--凡以祛除風濕 緩解痹痛為主要作用的藥物

1.祛風寒濕藥

獨 活--祛除風濕 善治痹痛 解表發汗 辛苦 主治下半身 少陰頭痛

威靈仙--祛除風濕 通絡止痛 骨鯁消痰 鹹 治骨鯁30~50克

木 瓜--舒筋活絡 化濕和中 生津開胃 酸溫歸肝脾經 濕濁中阻之吐瀉轉筋 腳氣腫痛

蘄 蛇--祛風通絡 定驚止痙 入歸肝經 甘鹹

烏梢蛇--祛風通絡 定驚止痙

徐長卿--祛風止痛 活血通脈 止癢解蛇毒 善治痹證痛重及內外傷諸痛 牙痛 術後痛 癌腫痛

川 烏--祛除除濕 散寒止痛 麻醉力宏 大毒 不宜久服 寒疝腹痛 局部麻醉外用

伸筋草--祛風除濕 舒筋活絡 屈伸不利 孕婦月經多慎用

2.祛風濕熱藥--帶騰字的一般都能通絡

防 己--祛風止痛 利水消腫 長於治風濕痹痛偏熱者

秦 艽--祛風通絡 清虛熱 利濕退黃 重點在清虛熱 苦辛

雷公藤--祛風除濕 活血通絡 消腫止痛 殺蟲解毒 有大毒 歸心肝經

豨簽草--祛除風濕 通絡止痛 清熱解毒 降血壓 治療瘡腫毒

臭梧桐--祛除風濕 通絡止痛 降血壓 外洗又能治療皮膚瘙癢 濕疹

絡石藤--祛風通絡 涼血消腫 善治風濕熱痹及筋脈拘攣兼熱

3.祛風濕健骨藥

五加皮--祛風濕 補肝腎 強筋骨 利水 兼腎虛有寒者最宜 陰虛火旺者忌服 腳氣浮腫

香加皮--祛風濕 補肝腎 強筋骨 利水 有毒 強心利水而消腫 心衰性水腫最宜

桑寄生--祛風濕 補肝腎 強筋骨 安胎 胎漏下雪而胎動不安

千年健--祛風濕 強筋骨 止痹痛 入藥酒尤宜老人 最宜風濕痹痛兼肝腎虧虛

4.其它類

桑 枝--祛風通絡 利水消腫 祛風止癢 上肢肩膀痛者最佳 橫走肢臂

絲瓜絡--祛風通絡 活血 胸脅痛 乳汁不下 跌打損傷

路路通--祛風活絡 利水消腫 通經下乳 乳房腫痛乳汁不下

鹿銜草--祛風濕 強筋骨 調經止血 補肺止咳

穿山龍--祛風除濕 活血通絡 化痰止咳

海風藤,青風藤---祛風濕 通經絡 青風藤又能利小便

五,芳香化濕藥--氣味芳香 性偏溫燥 具有化濕運脾作用

蒼 術--燥濕健脾 祛風散寒 發汗明目 辛苦 夜盲 一身上下內外之濕皆可除 配黃柏風濕痹癥

厚 樸--燥濕行氣 消積平喘 消除濕滯痞滿要藥 既除無形之滿又除有形之滿

藿 香--芳香化濕 發表解暑 和中止嘔 配佩蘭凡濕濁中阻無論兼寒兼熱 也無論有無表征 均可

佩 蘭--芳香化濕 解暑辟穢 辛平 善除中洲穢濁陳腐之氣-口臭

砂 仁--化濕行氣 溫脾止瀉 理氣安胎 脾胃虛寒之嘔吐 泄瀉 妊娠氣滯惡阻及胎動不安

白豆蔻--化濕行氣 溫中止嘔 辛香 濕阻中焦 多用於濕溫初起

草豆蔻--燥濕行氣 溫中止嘔 寒濕中阻 不宜久煎

草 果--燥濕溫中 除痰截瘧 除痰截瘧-寒濕偏盛-重點記憶

六,利水滲濕藥--以通利水道 滲透水濕 治療水濕內停病證為主要作用

1.利水消腫藥--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 適用水濕內停之水腫,小便不利,以及泄瀉,痰飲等證。

茯 苓--利水滲濕 健脾安神 凡水濕 停飲 無論寒熱或兼否脾虛皆宜

薏苡仁--利水滲濕 健脾止瀉 清熱排膿 除痹 腳氣腫痛 濕痹筋脈拘攣 肺癰,腸癰

澤 瀉--利水滲濕 重點泄熱 泄腎於膀胱濕熱 下焦稱崇

豬 苓--利水滲濕 專利水滲濕藥 膀胱腎經 功強茯苓相須

2.利尿通淋藥--性味多苦寒 用於小便短赤,熱淋,血淋,石淋及膏淋(類似泌尿系統感染)

車前子--利水通淋 滲濕止瀉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側重於小便淋漓澀痛-【重點要】

滑 石--利水通淋 清熱解暑 收濕斂瘡 【清熱解暑1濕熱煩渴 2溫病初期】滑石配甘草

木 通--利水通淋 通經下乳 泄熱 【產後乳汁不通或乳少】用量:3~6克

通 草--利水通淋 通氣下乳 【重點看清楚 通氣下乳】甘淡微寒性平胡

海金沙--利尿通淋 止痛排石 【利尿通淋止痛】

石 韋--利尿通淋 清肺止咳 涼血止血 石淋 血淋 尿血(以石頭涼為聯想記法)

瞿 麥--利尿通淋 破血通經 【利水滲濕破血獨此一個】孕婦忌

萹 蓄--利尿通淋 殺蟲止癢 小便淋澀及血淋【按草字頭聯想殺蟲止癢】

地膚子--利尿通淋 祛風止癢 【聯想皮膚病祛風止癢】濕疹,風疹,皮膚瘙癢

燈心草--利尿通淋 清心除煩

冬葵子--利尿通淋 下乳 潤腸通便 【聯想 很多帶子帶仁字的能潤腸通便】

萆 薢--利濕去濁 祛風除痹 膏淋 白濁及濕盛帶下之要藥【風濕痹痛之佳品】

3.利濕退黃藥--性味多苦寒 用於 濕熱黃疸

茵 陳--利濕退黃 治濕熱黃疸之要藥

金錢草--利濕退黃 清熱除濕 利尿通淋 解毒療瘡 善治石淋(泌尿系結石)肝膽結石 解毒蛇咬傷

連錢草--利濕通淋 清熱解毒 散淤消腫 能解毒能散瘀能治石林就可以【解毒聯想黃連-連錢草】

七,溫理藥--凡能溫裏散寒 以治療裏寒證為主要功效的藥物 陰虛火旺者 孕婦慎服

附 子--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 回陽就逆第一要藥 上助心陽 中溫脾陽 下補腎陽。

配乾薑治亡陽證 配細心麻黃治陽虛外感風寒

幹 姜--溫中散寒 溫肺化飲 回陽脈通 辛熱【姜字藥都具有溫中的作用】寒飲伏肺喘咳

肉 桂--補火助陽 引火歸元 散寒止痛 溫通經脈 治下元虛冷 虛陽上浮之要藥中藥引火歸元只此一個

吳茱萸--散寒止痛 疏肝下氣 燥濕止瀉 小毒【寒疝腹痛】配黃連治療吞酸

所有中藥只有吳萸註明【中寒肝逆之頭痛】 配補骨脂 五味子 肉豆蔻治脾腎陽虛之久瀉有功-五更瀉

花 椒--溫中止痛 殺蟲止癢 內外皆用

丁 香--溫中降逆 溫腎助陽 苦辛 治胃寒嘔吐呃逆要藥 配柿蒂治虛寒嘔吐 呃逆

小茴香--散寒止痛 理氣和胃 療疝疏肝 【治療睪丸偏墜痛的少】(帶香字的藥物有一部份可理氣)

良 姜--散寒止痛 溫中止嘔

蓽 撥--散寒止痛 【(qu)齲齒牙痛】本藥特色

八,理氣藥--以舒暢氣機,治療氣滯或氣逆為主 辛苦溫 註意:耗氣 傷陰

陳 皮--理氣調中 燥濕化痰 【配半夏-痰濕滯中停肺均可選】

枳 實--破氣消積 化痰除痞 微寒 特殊-胃擴張 胃下垂 脫肛 子宮脫垂

木 香--行氣 調中 止痛

香 附--疏肝理氣 調經止痛 辛微苦微甘平 氣病之總司 婦科之主帥

重點藥[肝氣郁滯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

沈 香--行氣止痛 溫中止嘔 溫腎納氣 上盛下虛 辛苦溫 [重點藥-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證]

川楝子--行氣止痛 舒肝泄熱 殺蟲療癬 有小毒 屬於肝經有熱者 配元胡-肝郁化火 胸脅脹痛

薤 白--通陽散結 行氣導滯 後重亦止 胸痹證之要藥-痰濁閉阻胸陽之胸痹證

【配瓜蔞-痰濁閉阻,胸陽不振之胸痹證-如冠心病心絞痛】

化橘紅--理氣寬中 燥濕化痰 消食

青 皮--疏肝破氣 消積化滯 久瘧勿忘

佛手 香櫞--疏肝和胃 理氣化痰 佛手疏肝優與香櫞 香櫞化痰勝於佛手

烏 藥--行氣止痛 溫腎散寒 頻數遺尿

甘 松--行氣止痛 開郁醒脾 思慮傷脾或寒郁氣滯引起的胸悶 脘腹脹痛 不思飲食

荔枝核--行氣散結 祛寒止痛 睪丸腫痛

橘 紅--行氣寬中 燥濕化痰 發表散寒 辛苦溫 歸肺脾

柿 蒂--降氣止呃 呃逆之要藥-降胃氣而至呃

青木香--行氣止痛 解毒消腫 蛇蟲咬傷 【重點記住 痧脹腹痛】

玫瑰花--行氣解郁 活血止痛 聯想記憶 玫瑰花很美可以解郁很美送給女孩可以治婦科

綠萼梅--疏肝解郁 理氣和中 化瘀散結 【重點記住:梅核氣】

九,消食藥--註意配伍健脾藥 清熱藥 攻下藥等

山 楂--消食化積 活血散瘀 善消油膩肉食積滯 產後淤血腹痛 惡露不盡

麥 芽--消食和中 疏肝解郁 回乳 善米面薯芋等澱粉積滯 回乳60克

神 曲--消食和胃 兼解表 食積兼外感表邪者 金石貝殼類可用本品糊丸

萊菔子--消食除脹 降氣化痰

雞內金--消食運脾 固精止遺 化堅消石

稻 芽--消食和中 健脾開胃

十,驅蟲藥--驅除或殺滅人體寄生蟲 苦味 部份藥有毒 歸脾胃大腸經

使君子--殺蟲消積 尤宜小兒蛔蟲證 小兒每歲1-1.5粒 一日不超20粒

雷 丸--殺蟲消積 苦寒 小毒 不宜煎劑

檳 榔--驅蟲消積 行氣利水 截瘧 善驅絳蟲 單用驅絳蟲 姜片蟲30-60克

苦楝皮--殺蟲療癬 善驅蛔蟲 不可過量 肝病忌

貫 眾--殺蟲止血 清熱解毒 風熱感冒 溫熱斑疹及痄腮 預防麻疹 流感 流腦

南瓜子--殺蟲 甘平 60-120克冷開水調服

鶴草芽--殺蟲 不入煎劑 小兒按0.7-0.8g/Kg計算

榧 子--殺蟲潤燥

十一,止血藥--多性涼(血遇寒則凝)多炭藥(血見黑則止)歸肝心經

1.清涼止血藥

小 薊--涼血止血 散淤消癰 利尿通淋 尤善尿血 血淋

大 薊--涼血止血 散瘀消癰 尤宜血熱兼有淤滯的出血證

地 榆--涼血止血 解毒斂瘡 燙傷 苦酸微寒 下焦熱盛的便血痔血及崩漏 配槐角尤宜痔瘡出血及便血

槐 花--涼血止血 清肝瀉火 尤宜便血 痔瘡出血

白茅根--涼血止血 清熱生津 利尿通淋 血熱妄行尿血及吐血 胃熱嘔噦 肺熱咳嗽

苧麻根--涼血止血 清熱安胎 利尿解毒 長於婦科出血 胎熱不安胎漏下血

側柏葉--涼血止血 祛痰止咳 善治咳血 外用-燙傷及脫發

2.化瘀止血藥

三 七--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補虛強體 甘微苦溫 止血不留淤 化瘀而不傷正

茜 草--化瘀止血 涼血通經 血熱夾淤的吐血 炒炭止血

蒲 黃--祛瘀止血 活血收斂 利尿通淋 配五靈脂-血淤胸脅心腹諸痛及血淤出血

景三七--化瘀止血 寧心安神 解毒

3.收斂止血藥

白 及--收斂止血 消腫生肌 苦甘澀寒 善治肺胃出血 手足皸裂及肛裂

配海螵蛸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之吐血便血

仙鶴草--收斂止血 截瘧止痢 殺蟲解毒 補虛 滴蟲性陰道炎 脫力勞神

棕櫚炭--收斂止血 容易留淤 崩漏無淤出血證 年久敗棕尤佳

紫珠葉--收斂止血 涼血解毒 散瘀消腫

血余炭--收斂止血 化瘀利尿 止血不留淤 研末1.5-3克

藕 節--收斂止血 止血不留淤

雞冠花--收斂止血 涼血 止帶止痢

4.溫經止血藥

艾 葉--溫經止血 散寒止痛 善暖下焦胞宮尤宜於婦女崩漏下血-胎漏

炮 姜--溫經止血 溫中止痛 脾不統血出血病 虛寒性腹痛腹瀉

十二,活血祛瘀藥--多辛苦 性善行散 入心肝經

1.活血止痛藥

川 芎--活血行氣 祛風止痛 血中氣藥 上走頭巔下走血海 治頭痛屬風寒血淤者最佳

延胡索--活血行氣 止痛 止痛良藥 善行血中氣滯 宜醋製

姜 黃--活血行氣 通經止痛

乳 香--活血止痛 消腫生肌 行氣舒筋 止痛要藥 長於活血伸筋

沒 藥--活血止痛 消腫生肌 活血散瘀 止痛要藥 偏於散血化瘀

郁 金--活血止痛 行氣解郁 涼血清心 利膽退黃 血瘀氣滯的胸脅脘腹脹痛 泌尿結石 畏丁香

配石菖蒲-痰火或濕熱蒙蔽清竅之神昏 癲狂 癲癇 配白礬-痰熱蒙蔽心竅之癲癇發狂及痰厥

五靈脂--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 解毒 化瘀優於蒲黃 治療毒蛇咬傷

虎 杖--活血祛瘀 利濕退黃 清熱解毒 化痰止咳 瀉下通便

2.活血調經藥

丹 參--活血調經 祛瘀止痛 涼血消癰 清心除煩 苦微寒 功同四物湯 實為祛瘀生新 涼血清心之品

益母草--活血調經祛瘀 利水消腫 清熱解毒 辛苦微寒 血滯經閉,痛經及產後惡露不盡

桃 仁--活血祛瘀 潤腸通便 止咳平喘 苦甘平 小毒 肺癰腸癰 孕婦忌

紅 花--活血祛瘀 通經止痛 辛溫 歸心肝經

牛 膝--活血通經 補肝腎強筋骨 利尿通淋 引血引火下行 川牛膝-活血利尿引血下行 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雞血藤--活血補血 通經活絡 血瘀血虛證

月季花--活血調經 疏肝解郁 (花類解郁)

3.活血療傷藥

土鱉蟲--破血逐瘀 續筋接骨 骨傷科要藥產後淤滯及癥瘕積聚 煎3-10 研末1-1.5

自然銅--散瘀止痛 接骨療傷 接骨續傷要藥 煎10-15 入丸每次0.3克

蘇 木--活血療傷 祛瘀通經

4.破血消癥藥

莪 術--破血行氣 消積止痛 食積氣滯脘腹脹痛 孕婦及婦女月經過多忌

三 棱--破血行氣 消積止痛 跟莪術相須 破血力優於莪術 行氣消積莪術強

水 蛭--破血逐瘀 鹹苦平 小毒 善行能行血行遲不傷血 煎3-6 丸散0.3-0.5

穿山甲--破血消癥 通經下乳 消腫排膿 煎3-10 研末1-1.5克 祛瘀通絡優於王不留行

王不留--活血通經 下乳消腫 利尿通淋 常用作耳穴貼壓劑

虻 蟲--破血逐瘀 散結消癥 苦微寒 小毒 煎1-1.5 研末每次0.3克

斑 蝥--破血逐瘀 散結消癥 攻毒蝕瘡 辛熱 大毒 內服多入丸散0.03-0.06克 外用適量

幹 漆--破血祛瘀 殺蟲 辛苦溫 小毒 歸肝胃經

血 竭--活血化瘀 止血生肌斂瘡 內服活血化瘀止痛 外用止血生肌斂瘡

劉寄奴--破血通經 散寒止痛 消食化積

北劉寄--活血祛瘀 通經止痛 涼血止血 清熱利濕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藥

1.溫化寒痰濕痰藥

半 夏--燥濕化痰 降逆止嘔 消痞散結 辛溫 有毒濕痰 止嘔要藥 梅核氣 法燥姜嘔清痰竹熱生外

天南星--燥濕化痰 祛風止痙 散結消腫 苦辛溫 有毒 祛風止痙宜制 散結消腫宜生

白附子--燥濕化痰 息風止痙 解毒散結 偏正頭痛 毒蛇咬傷

白芥子--溫肺化痰 利氣散結 通絡止痛 可除關節經絡之痰-痰滯經絡肢體關節疼痛麻痹

桔 梗--宣肺利咽 祛痰排膿

旋復花--消痰行水 降氣止嘔 胃氣上逆之嘔吐 呃逆噫氣

瓜 蔞--清肺潤燥化痰 利氣寬胸 消腫散結 潤腸通便

川貝母--清熱化痰 開郁散結 潤肺止咳 苦甘微寒

浙貝母--清熱化痰 散結消腫

海 藻--清熱化痰 軟堅散結 利水消腫 治癭瘤瘰癧憂於昆布

昆 布--清熱化痰 軟堅散結 利水消腫 利水消腫優於海藻

竹 茹--清熱化痰 除煩止嘔 安胎 胎熱胎動

鮮竹瀝--清熱滑痰 30-60克沖服

天竺黃--清熱化痰 清心定驚 痰熱驚癇與中風痰壅要藥

白 前--降氣祛痰 止咳 偏溫

前 胡--降氣祛痰 止咳 偏寒疏風熱咳嗽痰多

黃藥子--清熱化痰 軟堅散結 涼血止血 解毒 對肝有一定損害性

瓦楞子--消痰化瘀 軟堅散結 制酸止痛 生用消痰散結 煆用制酸止痛

海蛤殼--清肺化痰 軟堅散結 制酸止痛 利尿消腫

海浮石--清熱化痰 軟堅散結 通淋

礞 石--消痰下氣 平肝鎮驚 癲癇之良藥

2.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止咳平喘 潤腸通便 苦微溫 小毒

紫蘇子--降氣化痰 潤腸通便 痰壅咳喘氣逆

百 部--潤肺止咳 殺蟲滅虱 百日咳 滅虱生用

桑白皮--瀉肺平喘 利水消腫

葶藶子--瀉肺平喘 利水消腫 苦辛大寒

紫 苑--潤肺下氣 化痰止咳 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肺虛久咳痰中帶血

款冬花--潤肺下氣 化痰止咳 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肺虛久咳痰中帶血

枇杷葉--清肺化痰 和胃降逆 微寒 寒嗽及胃寒嘔吐者慎用

馬兜鈴--清肺化痰 清腸療痔 苦微辛寒

白 果--斂肺平喘 收澀止帶 固精縮尿 甘澀苦平 小毒

胖大海--清宣肺氣 清腸通便 甘寒 歸肺大腸經

洋金花--平喘止咳 定痛解痙 辛溫 有毒 丸散0.3-0.6 亦可作煙卷分次燃吸(1日<1。5克)

十四,安神藥

1.重鎮安神藥

朱 砂--鎮心安神 清熱解毒 丸散0.1-0.5g 不入煎劑 忌火煆

磁 石--鎮驚安神 平肝潛陽 聰耳明目 納氣定喘 配朱砂-善治煩操不安 心悸失眠

龍 骨--鎮驚安神 平肝潛陽 收斂固澀 收濕斂瘡 前面2個宜生用 後面2個宜煆用

琥 珀--安神定驚 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癃閉 不入煎劑 每服1.5-3克

珍 珠--安神定驚 明目退翳 解毒斂瘡 潤膚祛斑 甘鹹寒 歸心肝經 研末入丸0.3-1克

2.養心安神藥

酸棗仁--養心安神 斂汗 味酸性斂故內有實邪郁火者慎

柏子仁--養心安神 潤腸通便

遠 誌--寧心安神 祛痰開竅 消散癰腫 癰腫瘡毒乳房脹痛 對胃有刺激潰瘍胃炎慎

夜交藤--養心安神 祛風通絡

合歡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腫

十五,平肝息風藥--入肝經

1.平仰肝陽藥--偏寒涼 貝殼礦石多具鹹 植物礦石多具苦

石決明--平肝潛陽 清肝明目 鹹寒 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 急躁易怒

牡 蠣--平肝潛陽 鎮驚安神 軟堅散結 煆用收斂固澀 制酸止痛 鹹微寒 連同龍骨記憶

代赭石--平肝潛陽 重鎮降逆 煆用涼血止血 苦寒

珍珠母--平肝潛陽 清肝明目 收濕斂瘡

蒺 藜--平肝潛陽 疏肝解郁 祛風明目 散風止癢 苦辛平

羅布麻--平仰肝陽清熱 降血壓 利水 甘苦涼

2.息風止痙藥--偏寒涼 較強的具辛鹹味 較緩的具甘味

羚羊角--平肝息風 清肝明目 清熱解毒 鹹寒 煎1-3克另煎2小時以上 磨汁0.3-0.6

鉤 藤--息風止痙 清熱平肝

天 麻--息風止痙 平仰肝陽 祛風通絡 甘平 風濕痹痛 肢體麻木 手足不遂

全 蠍--息風止痙 攻毒散結 通絡止痛 辛 有毒 煎3-6克研末0.6-1克 中風面癱

蜈 蚣--息風止痙 攻毒散結 通絡止痛 辛 有毒 煎3-5克研末0.6-1克 中風面癱

疆 蠶--息風止痙 祛風止痛止癢 解毒散結 鹹辛平

地 龍--清熱息風 通絡平喘利尿 鹹寒 肺熱咳喘 小便不利尿閉

3.開竅藥--具辛香走竄之性 治閉證神昏的藥物 入心經 禁用於脫證昏迷

麝 香--開竅醒神 活血散結 止痛催產 辛溫 歸心脾 開竅醒神之要藥 治閉證神昏寒熱皆宜

又為活血通經止痛之佳品 治淤血諸證無論新久皆可 丸散0.03-0.1克 孕婦禁用 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

冰 片--開竅醒神 清熱止痛 辛苦微寒 歸心脾 丸散0.15-0.3克 不入煎劑

蘇合香--開竅醒神 辟穢止痛 性溫 主治寒閉證

安息香--開竅醒神 辟穢止痛 性平寒 閉熱閉皆宜

石菖蒲--開竅寧神 化濕和胃 辛苦溫 濕濁中阻之脘腹痞脹,噤口痢

十六,補虛藥--宜久煎(另煎)或作丸散劑 註意配伍健脾消食藥

1.補氣藥--主治肺脾氣虛證

人 參--大補元氣 補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甘微苦微溫 歸肺脾經 紅參偏溫-氣陽兩虛者

配附子治亡陽氣脫配蛤蚧-肺腎兩虛,動輒氣喘 配麥冬五味子-氣陰兩虛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

不宜飲茶水吃白蘿蔔,邪實而正不虛忌 煎3-9克 大補15-30克

黨 參--補中益氣 生津養血 甘溫 歸脾肺經

黃 芪--補氣升陽 益衛固表 利水消腫 托毒生肌 甘微溫 尚有補氣行滯 補氣攝血 補氣生津作用

還用於氣虛的血虛出血 消渴 中風後遺癥 痹痛麻木 配柴胡升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治中氣下陷諸證

白 術--補氣健脾 燥濕利水 固表止汗 安胎 苦甘溫 脾虛兼濕盛者 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

山 藥--益氣養陰 補脾肺腎 固精止帶 甘平 歸肺脾腎經

甘 草--補中益氣 祛痰止咳 緩急止痛 解毒 甘平 歸脾胃肺心經 配芍藥-脘腹或四肢攣急疼痛

緩和藥性 調和諸藥 生用瀉火解毒 灸用補氣緩急 濕盛中滿不宜 久服水腫

大 棗--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 緩和藥性 甘溫 歸脾胃經 緩和峻烈藥-甘遂 大戟毒性

西洋參--補氣養陰 清火生津 苦微甘涼 歸心肺腎經

太子參--補氣生津 甘微苦平 歸脾肺經 不受峻補者

刺五加--補氣健脾 益腎強腰 養心安神 活血通脈 甘辛微苦溫 歸脾腎心經

白扁豆--健脾化濕 消暑解毒 甘微溫 歸脾胃 食物中毒 炒健脾 生消暑

蜂 蜜--補中緩急 潤肺止咳 解毒 潤腸通便 甘平 歸肺脾大腸經

飴 糖--補中益氣 緩急止痛 潤肺止咳 甘溫 歸脾胃肺經

紅景天--益氣平喘 活血通脈 甘苦平 歸肺心經 久咳虛喘

絞股藍--健脾益氣 祛痰止咳 清熱解毒 甘苦寒 歸脾肺腎經

2.補陽藥--陽虛證及腎陽虛證

鹿 茸--壯腎陽 益經血 強筋骨 調沖任 托瘡毒 甘鹹溫 歸肝腎 腎陽虛證經血不足 研末1-2克

婦女沖任虛寒,帶脈不固之崩漏帶下過多 肉蓯蓉--補腎陽 益精血 潤腸通便 甘鹹溫 歸腎大腸經 潤腸通便優於鎖陽

鎖 陽--補腎陽 益精血 潤腸通便 甘溫 歸肝腎大腸經 固精優於肉蓯蓉

淫羊藿--補腎陽 強筋骨 祛風濕 辛甘溫 歸肝腎經 風寒濕痹或肢體麻木

巴戟天--補腎陽 強筋骨 祛風濕 甘辛微溫 歸肝腎經 既補腎陽強筋骨又祛風濕痹痛功強

仙 茅--補腎壯陽 強筋健骨 祛寒除濕 辛熱 有毒 歸腎肝脾經

杜 仲--補肝腎 強筋骨 安胎 甘溫 歸肝腎經 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續 斷--補肝腎 行血脈 續筋骨 苦甘辛微溫 歸肝腎經

補骨脂--補腎壯陽 固精縮尿 溫脾止瀉 納氣平喘 辛苦溫 歸腎脾經 破故紙 脾腎陽虛的泄瀉 浸酒外用白癜風

益智仁--暖腎 固精縮尿 溫脾開胃攝唾 辛溫 歸脾腎經

蛤 蚧--補腎氣定喘嗽 助腎陽益精血 鹹平 歸肺腎精

菟絲子--補腎益陰 固精縮尿 明目止瀉 安胎生津 辛甘平 歸腎肝脾經 腎虛胎漏胎動不安

骨碎補--補腎 活血續傷 苦溫 歸肝腎經

蟲 草--補腎益肺 止血化痰 甘平 歸腎肺經 肺腎兩虛的久咳虛喘 肺陰不足勞嗽痰血

核桃仁--補腎溫肺 潤腸通便 甘溫 歸腎肺大腸經 炮定喘 生潤腸 炸排石 夾衣除痹

紫河車--溫腎補精 益氣養血 甘鹹溫 歸肺肝腎經 肝腎兩虛氣喘咳嗽。癲癇久發氣血虧虛 研末3-9

沙苑子--補腎固精 益肝明目 甘溫 歸肝腎經

海 馬--補腎助陽 活血散結 甘鹹溫 歸腎肝經 癥瘕積聚跌打損傷

3.補血藥

當 歸--補血活血 調經止痛 潤腸通便 甘辛溫 歸肝心脾經 血酒當歸活

熟地黃--養血滋陰 補精益髓 甘微溫 歸肝腎經 質粘膩有礙消化

何首烏--補益精血 解毒截瘧 潤腸通便 苦甘澀微溫 歸肝腎經

白 芍--養血調經 斂陰止汗 柔肝止痛 平仰肝陽 苦酸微寒 歸肝脾經 胸脅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

阿 膠--補血止血 滋陰潤燥 甘平 歸肺肝腎經

龍眼肉--補心脾 安心神 益氣血 甘溫 歸心脾經 心脾兩虛之心悸怔忡

4.補陰藥--兼能潤燥

南沙參--溫肺養陰 益氣祛痰 甘微寒 歸肺胃經

北沙參--清肺養陰 益胃生津 甘微寒 歸肺胃經

麥 冬--潤肺養陰 益胃生津 清心除煩 潤腸通便 甘微苦微寒 歸肺心胃經

黃 精--潤肺滋陰 補脾益氣 甘平 歸脾肺腎經

石 斛--養胃生津 滋陰除熱 明目強腰 甘微寒 歸胃腎經 腎虛視物不清,腰膝軟弱

枸杞子--滋補肝腎 明目潤肺 甘平 歸肝腎肺經

龜 板--滋陰潛陽 益腎健骨 養血補心 涼血止血 甘鹹寒 歸肝腎心經 孕婦慎

鱉 甲--滋陰潛陽 退熱除蒸 軟堅散結 鹹寒 歸心腎經

天 冬--滋陰降火 清肺潤燥 潤腸通便 甘苦寒 歸肺腎經

玉 竹--滋陰潤肺 生精養胃 甘平 歸肺胃經 陰虛外感

百 合--養陰潤肺 清心安神 甘微寒 歸肺心經

墨旱蓮--滋陰益腎 涼血止血 甘酸寒 歸肝腎經 須發早白

女貞子--滋腎補肝 清虛熱 明目烏發 甘苦涼 歸肝腎經 配墨旱蓮-肝腎陰虛之證

桑 葚--滋陰補血 生津潤腸 甘寒 歸心肝腎經

蛤蟆油--補腎益精 養陰潤肺 甘鹹平 歸肺腎經

櫧實子--滋陰益腎 清肝明目 利尿 甘寒 歸肝腎經

十七,收澀藥--多酸澀 歸肺脾腎大腸經 適用久病體虛正氣不固

五味子--斂肺滋腎 生津斂汗 澀精止瀉 寧心安神 酸溫 歸肺腎心經

烏 梅--斂肺澀腸 生津安蛔 止血 酸平 歸肝脾肺大腸 蛔厥腹痛

椿 皮--清熱燥濕 止血止帶 殺蟲 苦澀寒 歸大腸胃肝經

赤石脂--澀腸止瀉 止血止帶 外用收濕斂瘡生肌 甘酸澀溫 歸大腸胃經

蓮子肉--補脾止瀉 益腎固精 養心安神 甘澀平 歸脾腎心經

山茱萸--補益肝腎 收斂固澀 酸微溫 歸肝腎經

桑螵蛸--固精縮尿 補腎助陽 甘鹹平 歸肝腎經 陽痿不育

海螵蛸--收斂止血 固精止帶 制酸止痛 收濕斂瘡 鹹澀微溫 歸肝脾腎經 崩漏肺胃創傷出血

訶 子--澀腸斂肺 下氣利咽 酸澀苦平 歸肺大腸經 失音咽痛

肉豆蔻--澀腸止瀉 溫中行氣 辛溫 歸脾胃大腸經

芡 實--益腎固精 補脾祛濕 甘澀平 歸脾腎經

覆盆子--益腎固精 縮尿明目 甘酸微溫 歸肝腎膀胱經

浮小麥--益氣 除熱止汗 甘涼 歸心經

金櫻子--固澀縮尿 澀腸止瀉 固崩止帶 酸澀平 歸腎膀胱大腸經、

五倍子--澀腸固精 斂肺降火 斂汗之血 斂瘡收濕 酸澀寒 歸肺大腸腎經

麻黃根--收斂止汗 甘澀平 歸肺經

糯稻根--止汗退熱 益胃生津 甘平 歸肺胃腎經

罌粟殼--斂肺澀腸止痛 酸澀平 有毒 歸肺大腸腎經 心腹筋骨諸痛

石榴皮--澀腸止瀉 止血殺蟲 酸澀溫 歸胃大腸經

十八,湧吐藥--湧吐毒物,宿食及痰涎

常 山--湧吐痰飲 截瘧 苦辛寒 有毒 歸肺心肝經

瓜 蒂--內服湧吐熱痰宿食 研末吹鼻引去濕熱 苦寒 有毒 歸胃經

藜 蘆--湧吐風痰 殺蟲療瘡 辛苦寒 有毒 歸肺胃肝經

十九,殺蟲燥濕止癢藥

雄 黃--解毒殺蟲 燥濕祛痰 截瘧定驚 辛苦溫 有毒 歸心肝大腸胃經

硫 磺--外用殺蟲止癢 內服壯陽通便 溫 有毒 歸腎大腸經 外用殺蟲 內服壯陽

輕 粉--外用殺蟲攻毒 內服利水通便 辛寒 有毒 歸腎大腸經 梅毒 外殺蟲 內利水

白 礬--外用殺蟲解毒燥濕止癢 內服止血止瀉清熱消痰 酸寒歸肺肝脾大腸經

蛇床子--殺蟲止癢 燥濕祛風 益腎壯陽 辛苦溫 小毒 歸腎經

露蜂房--攻毒殺蟲 祛風止痛 甘平 有毒 歸胃肝經 鵝掌風 牙痛風濕痹痛

鉛 丹--外用拔毒止癢斂瘡生肌 內服墜痰鎮驚攻毒截瘧 辛微寒 有毒 歸心肝經

土荊皮--殺蟲療癬止癢 辛溫 有毒 歸肺脾經

二十,拔毒消腫斂瘡藥

斑 蝥--破血逐瘀 攻毒蝕瘡 辛熱 大毒 歸肝胃腎經

蟾 酥--解毒消腫止痛 開竅醒神 辛溫 有毒 歸心經

馬錢子--通絡止痛 散結消腫 苦溫 大毒 歸肝脾經

升 藥--拔毒祛腐 辛熱 大毒 歸肺脾經

爐甘石--明目退翳 收濕生肌 甘平 歸肝脾經

兒 茶--收濕斂瘡 生肌止血 清肺化痰 生津止渴 苦澀微寒 歸肺心經

砒 石--外用蝕瘡去腐 內服截痰平喘 截瘧 辛大熱 大毒 歸肺肝經

硼 砂--外用清熱解毒 內服清肺化痰 甘鹹涼 歸肺胃經

大 蒜--解毒消腫 殺蟲止痢 辛溫 歸脾胃肺經

貓爪草--化痰散結 解毒消腫 甘辛溫 歸肝肺經

毛 莨--發泡止痛 攻毒殺蟲 辛溫 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