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人潮湧動的孟洲壩夜市,點一份地道的特色小吃,聽一場悅耳的露天音樂會,看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這樣的夜間休閑場景,成為當下不少韶關武江人的生活日常。
今年正值武江區建區四十周年,武江透過四十年的砥礪奮進,讓城市變得更美好。且看現在的武江,高樓林立、產業發達、交通便利、城鄉環境優美,讓這座粵北小城極具魅力。
面向未來,立足建區四十周年的新起點,武江區將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最強,加快推進「高品質中心城區」和「高標準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奮力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四十年如一日,一心一意謀發展
1984年9月,武江正式設立為韶關的市轄區,按下了加快改革發展的「啟動鍵」。從建設西河到建設芙蓉新城,從建設科技園到建設城鄉融合產業園,一次次跨越式發展,武江區近20年來的經濟總量始終保持全市第一。
建區之初,武江地區生產總值僅有2225萬元,後來在全市率先突破150億元,陸續沖上200億元、300億元大關,2023年達到32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19.7%,是名副其實的「韶關擔當」。
武江不僅是韶關市的中心城區、經濟強區,也是韶關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說起韶關夜經濟、年輕人的聚集地,一定繞不開孟洲壩夜市。2023年,孟洲壩夜市當選「廣東最受歡迎夜遊目的地」「廣東最浪漫地標」。
誰能想到,孟洲壩夜市最初是由群眾自發而起的夜間集市,只有幾十個小吃攤位。武江區委、區政府多年來尊重市場規律和群眾選擇,以「規範化+人性化」的管理舉措「放水養魚」,今年7月,孟洲壩夜市迎來了全新3.0版本,引入酒吧、拍攝基地、沙灘營地、競技露營等多種新業態,從最初的「地攤經濟」發展成為集「食、遊、娛、體、展、演」於一體的夜市消費場景。據統計,過去兩年,孟洲壩夜市累計接待市民、遊客超400萬人次,並舉辦了2024年廣東省夜經濟暨暑期消費促進活動等重磅活動。
可以說,孟洲壩夜市的跨越式發展很「武江」,正如武江區四十年如一日地一心一意謀發展,透過勵精圖治、創新實幹,讓它從貧窮落後的小城發展成為了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城區面積由建區初的12平方公裏擴充套件到37.37平方公裏,常住人口由10.2萬增長到38.44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5.76%。
立足新起點,爭創一流再鑄輝煌
建區四十周年,是武江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也是新時代再鑄輝煌的新起點。立足新起點,武江責無旁貸,要在多個領域奮力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以文旅產業為例,武江持續打造「食在武江、遊在武江、購在武江」的旅遊品牌,今年有多個文旅計畫「火爆出圈」。
其中,南嶺詩意文化康養園被譽為韶關「小洱海」,是武江區第一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占地面積約7500畝,山水相依,綠意盎然。景區沿途還有粉色沙灘、石林秘境、花好月圓、藍色眼淚等多個有趣的打卡點。
康養園倚靠原生態濕地森林,開發出森林康養基地、夢幻水上森林、親子農場、農夫集市、田園小火車、兒童樂園、主題民宿等十數種娛樂及配套計畫,舉辦了豐收節、環沙山徒步等一系列活動,打造集文化、研學、康養、度假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生態景區,並依托張九齡的詩歌文化,結合中草藥文化、青梅文化、嶺南詩派文化及所在地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
西河鎮山蕉村依照3A級景區標準打造了韶關首座以知青文化為內涵的山蕉知青文化園,該園「實景還原」了知青宿舍、教室、食堂等,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帶著父母「沈浸式」回憶當年的歲月。不僅如此,知青園今年還增添了知青工坊、知青集市、cs民兵營、知青民宿、知青農場等體驗計畫,升級成為了集展覽、教育、研究、聯誼、休閑、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山蕉村利用園區周圍的閑置房屋謀劃打造民宿、農康寶,將閑置宅基地打造為手工課堂、農產品集散中心等,不僅讓村落面貌煥然一新,也帶領了村民致富創收。
城市「煙火氣」更盛、農村「幸福味」更濃!武江正成長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魅力城區,讓家門前的「詩和遠方」唾手可得。面對未來,武江充滿信心,要在發展品質、城市品質、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創一流、當排頭,向武江區38萬人民群眾交上一份立足新起點的新答卷。
文、圖 | 歐陽誌強 梁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