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快遞業已成為服務生產生活、暢通經濟迴圈的陽光產業。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山東省完成快遞業務量58.79億件,同比增長24.89%,完成快遞業務收入398.49億元,同比增長17.3%。現在,每天有5200萬件快遞在齊魯大地「奔跑」,相當於2007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目前,全省郵路裏程已達110萬公裏,擁有快遞網路1.12萬條,快遞服務站點4.6萬處,已構建起中心集聚、放射線全省的高效快遞轉運網路。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制約快遞業發展的問題也亟待解決。為促進全省快遞業向更高更強目標邁進,進一步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山東出台了這部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
【條例】共8章52條,包括發展保障、快遞經營和服務規範、快遞安全、數位快遞和綠色發展、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等內容。
針對行業用地難、用工難等突出問題,【條例】在保障快件大型集散、分揀、倉配等基礎設施用地,將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範圍,規範快遞員勞動合約訂立和社會保險費繳納等方面都進行了明確。
針對縣級以下郵政管理監管力量薄弱問題,【條例】從規劃落實、財政投入、績效評價、工作協調、安全生產等方面,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屬地責任,要求縣級政府應明確有關部門負責快遞業監督管理工作。
針對使用者資訊保護難、亟需技術手段支撐等新問題,【條例】規定,快遞經營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在服務過程中獲得的使用者個人資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的,由履行個人資訊保護職責的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同時,【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郵政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快遞業數據資源的整合,開展數位快遞監測、統計、分析。
為將解決快遞投訴問題納入法治化軌域,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用郵權益,【條例】對無著快件處理、快遞服務糾紛處理原則和使用者投申訴處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條例】規定,快遞經營企業未按照規定時限處理投訴的,由郵政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同時,【條例】明確了快遞經營企業總部或者負責山東快遞業務的管理機構對其加盟企業、分支機構和末端網點的管理責任,對快遞服務標準公示、貴重物品保價提醒、依約進行末端投遞、快件末端投遞設施營運使用要征得同意等進行了規定。
針對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問題,【條例】要求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範疇,落實財政支出責任。鼓勵和支持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利用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場所和便民服務中心、村郵站等,因地制宜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
此外,為加快科技創新,加快培育快遞行業新質生產力,【條例】提出支持快遞經營企業探索套用無人機等運載工具,加大智慧產品在作業場景中的套用,助力快遞企業提高效率,實作降本增效。
【山東省快遞業促進條例】重點內容
(一)管理體制方面
充分發揮郵政垂直管理和屬地管理的雙重優勢,增強發展力量。
一是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對快遞業促進工作的領導,統籌解決快遞業開發中的重大問題;
二是明確規定「省、設區的市郵政管理機構及其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按照規定職責承擔快遞業促進和監督管理工作」,同時針對省內部份縣級行政區域未設定派出機構的情況,明確「未設立派出機構的,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明確有關部門在其職責範圍內負責相關的快遞業促進和監督管理工作」。
(二)發展保障方面
一是對保障基礎設施用地,依法利用城郊結合地區的舊廠房、倉庫、閑置土地等場地支持快件分撥處理中心建設等作了規定;
二是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範疇,推進縣鄉村三級快遞節點建設;
三是將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範圍,組織有關部門推進本行政區域內智慧快件箱(信包箱)和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建設;
四是對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依法規範快遞服務車輛的管理和使用等作了規範;
五是對快件跨境協作機制、快遞人才培養等作了規範。
(三)服務規範方面
明確快遞經營企業總部或者其負責山東省快遞業務的管理機構對其加盟企業、分支機構和末端網點的管理責任,對快遞服務標準公示、貴重物品保價提醒、依約進行末端投遞等進行了規定。同時,對無著快件處理、快遞服務糾紛處理原則和使用者投申訴處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四)快遞安全方面
一是強調快遞經營企業應當落實寄遞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確保寄遞安全;
二是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加強快遞業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建設,並對建立寄遞安全監督資訊共享機制等作了規定;
三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國務院【快遞暫行條例】對禁止寄遞和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對使用者交寄快件行為作出要求,同時對快遞經營企業發現寄件人交寄禁止寄遞物品等行為的規範做法作了細致規定;
四是為保證使用者資訊保安,規定快遞經營企業建立健全運單和電子數據管理制度,不得過度收集使用者資訊,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使用者資訊。
(五)數位化綠色化發展方面
一方面,規定政府部門推進包裝標準化、迴圈化、減量化、無害化;要求快遞經營企業最佳化包裝方式和包裝結構,優先采用可重復、易回收的包裝產品,減少二次包裝;鼓勵末端網點開展包裝物回收,鼓勵科研機構研發、生產、推廣綠色包裝材料和產品。
另一方面,為加快科技創新,支持快遞經營企業采用數位化技術,探索套用無人機等運載工具,加大智慧產品在作業場景中的套用,建設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平台,共享末端服務設施、配送網路和數據資訊。
(六)從業人員權益保障方面
一是規範勞動合約的訂立和社會保險費的繳納,特別是對招用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做出了規範;
二是從防護用品提供、作業環境改善、教育培訓強化、薪酬標準確定、休息休假權利保障等方面規定了快遞經營企業的責任;
三是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作了規範。(濟南日報 記者:劉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