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中國交手四年的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他從中方學到了許多治國之道,這不僅是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的認同,也透露出對美國當前戰略困境的一種反思。
(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
可以說,中國一貫的務實策略給沙利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形容中方的戰略目標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能否賺錢」。這個看似簡單的目標,成了沙利文眼中中美兩國經濟政策的最大不同。相比之下,美方戰略被他認為過於分散,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經在敘利亞,美國政府的不同機構,各自扶持了不同的勢力,結果雙方竟然互相對峙,這樣的尷尬局面充分暴露了美國戰略中的內部份歧和混亂。
對中國而言,正是清晰的目標,使得中國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中展現出一種「水到渠成」的平衡感。而這顯然是美方學不來的地方。沙利文的擔憂不止於此,他還隱隱約約地開始思考:如果美元不再是世界貨幣,那又將如何?盡管這聽上去很遙遠,但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發生的。
(美元)
那麽美國該怎麽做?時隔不久後,沙利文把矛頭指向川普。沙利文明確表示,如果川普上台後偏離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那美國在該地區苦心經營的盟友網路,或將被推到中國的懷抱,這是他最不願看到的結果。
但問題在於,川普的風格,大家都懂,他的政策走向是極有可能與拜登劃清界限的。在這樣背景下,沙利文毅然選擇將卸任前的最後一站存取定在印度。透過存取印度,沙利文試圖穩固拜登政府的「政治遺產」,繼續拉攏印度抗衡中國。
(沙利文存取印度)
不可否認,對於拜登政府而言,印度一直是其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一方面,美國希望透過與印度的合作,在經濟上制衡中國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致力於加強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的協作。
然而,這不僅僅是為了延續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框架,更是在為可能上任的川普政府鋪路。盡管美國兩黨的外交框架在大的方向上沒有什麽顯著沖突,但執行方式和政策重點難免會因不同的領導人而有所區別。
(川普勝選後,和拜登會面)
拜登政府高官最近的頻繁外訪,說明了他們對強化美和亞洲盟友關系等多邊機制的重視。這些機制不僅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維持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的一種方式。在這一點上,兩黨確實有著共同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