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無錫,跑出70億機器人獨角獸

2024-10-01新聞

撰文 陳靜儀 江昱玢

編輯|江昱玢

80後北大校友帶隊,機器人獨角獸再獲融資。

9月中旬,快倉智慧宣布完成過億美元D輪融資,投後估值達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

創始人楊威,本科和碩士均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入選【財富】中國40歲以下商界精英。

快倉2014年成立於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倉儲機器人系統提供商,累計出貨量超2.5萬台。

公司已經在20多個國家、50多個行業,開發出千余家客戶。其中,不乏鴻星爾克、菜鳥網路等頭部企業。

創立至今,快倉已完成9輪融資。菜鳥、軟銀中國、沙烏地阿美等機構支持。

一個月前,公司遷入江蘇無錫。這位40歲的技術型老板,正讓「四面墻內智慧駕駛」的機器人,走進倉庫、走出國門。

機型叠代

1月底,楊威與天津暢聯合作,打造的國內第一個箱式吸盤機器人倉庫上線,為醫療器械生產商提供貯存、配送服務。

箱式機器人可升降,儲存⾼度較潛伏式提升2-4倍,且⾯向箱揀選,無需攀高,提升揀貨效率。

新痛點浮現。

楊威發現,市面上的箱式機器人,普遍采用夾抱或托舉法取貨,要求料箱與貨架有一定間隔,方便伸縮叉臂進入。

原本,貨架每層可緊貼著放置5個箱子,升級後放4個都很勉強,倉儲利用率驟降。且⼤件品、異形品放不進料箱,只能找單獨的庫區,業務流程也難以標準化。

楊威試過做高車體、薄叉臂,改善效果有限。

「於是我們決定改變箱式機器人的取箱方式,‘吸盤’是印入腦海的第一個創意。」楊和團隊用17個月時間,完成產品設計、研發、測試和驗證。

改良後的箱式機器人,機械臂取貨時不必伸入,而是直接將料箱吸出,箱子間緊密貼合,相較於傳統的夾抱料箱機器人,能帶來37%的額外存量,降低倉租成本。

天津暢聯計畫的另一大亮點,是雙機型協作。即箱式吸盤機器人「鴻鵠」C56A和移動搬運機器人「青鸞」M5B,組合作戰。

快倉WES(倉庫執行系統)與客戶WMS(倉庫管理系統)聯動,最佳化庫內商品布局和流轉,揀選出庫速度達100箱/小時,空箱出庫和入庫速度均達104箱/小時。

早在2020年,公司便釋出了雙機協作模式解決方案QuickPick 1.0,「大機」上下取放,「小機」水平搬運,倉庫儲存更密集,也不會堵塞道路。

開啟快倉智慧的官網,楊威「讓人類不再搬運」的願景,醒目可見。

「智慧倉儲機器人要想快速發展,行業內一定要有分工和產業合作。」他堅定走廠商路線。

2015年,楊老板攜手唯品會,開始營運一間華南倉。快倉持續升級演算法,幫助這家電商頭部高效完成貨品上架、揀選補貨、退貨盤點等倉庫履約,平穩度過滿倉考驗。

這次合作,促成了多輪復購,也為快倉打響了名氣。

2018年,楊威承接菜鳥的無錫智慧倉計畫。高峰時,超過1000台潛伏式機器人在庫內完成揀貨任務,可互相避讓、自主充電。

海外布局

眼見業務發展趨於成熟,楊威的目光投向海外。

2017年,跟隨阿裏旗下的電商平台Lazada,快倉智慧進入東南亞市場,第一個海外計畫落地馬來西亞——這是東南亞物流業首次引入自動導引機器人。

決心國際化布局,源於2019年楊威經歷的一次環球旅行。

當時,他考察了不同國家的搬運機器人市場後,發現歐美的物流機器人起步早、技術先進,但受限於供應鏈配套設施,叠代演化速度較慢。

「我們和日本文化同源,合作效率會更高。」楊威將日本作為快倉出海的第一站。

他回憶道,在日本千葉考察時,一位86歲的老奶奶在貨倉中分揀。「佝僂著腰,一小時只能揀選10單,時薪約1300日元(約64元人民幣)。」楊威很受觸動。

反饋並沒有想象中熱烈,楊威換道求解。

2021年,在歐洲設立分公司僅四個月,團隊便拿到一筆上億元的訂單,創下單筆合約最高金額紀錄。

「日本和歐洲市場的差異,應該是土地。日本的土地金貴,很難有大規模倉庫訂單。」楊威反思道。

快倉的海外業務增長迅速。

2021年,其幾乎與國內業務持平,次年翻了三倍。截至今年初,來自海外市場的訂單已占據半壁江山。

在資本夥伴的選擇上,楊威也有國際化的考量。

2020年底,募資近10億元的C+輪融資中,下註的凱傲集團是工業車輛和供應鏈解決方案的頭部供應商,產品覆蓋叉車、倉儲技術裝置等工業車輛。

早在當年8月,快倉與凱傲官宣合作。3個月後,雙方共創的自主移動機器人M60、M100相繼下線,用於凱傲旗下廈門林德的工廠中。

「期待透過凱傲集團等合作夥伴,將我們的行業級產品提供給全世界的企業。」

在楊威的暢想中,快倉的產品要銷往百余個國家,「希望在5年內實作百億級營收,出貨十萬台級」。

他持續投入。據了解,D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國際市場拓展等。

荒蠻開拓

楊威是哈爾濱人。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學機器學習、資料探勘、演算法運籌的大學生,他在北大讀的專業名是NLP(自然語言處理),屬於人工智慧的一個子領域。

碩士畢業後,楊威曾供職於全球最大的港口物流裝置供應商——上海振華重工。在此,他遇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的機械電子工程博士倪菲。

兩人攜手,三年內成功交付了三個自動化碼頭。

兩位技術大拿,分別擅長自動化裝置軟體和裝置本體,正好對應移動機器人的兩大核心技術領域。

楊、倪攜手在搜狗做開發的孫宇,創辦快倉智慧。

彼時,國內物流機器人賽道,幾乎沒有同路人。楊威和夥伴們當起「拓荒者」。

市面上找不到所需的零配件,他們就上網淘、慢慢攢,一遍遍嘗試,做出第一台樣機。

「寶灣物流6號庫南,鐵力路388號。」楊威清晰記得創業時的倉庫地址,「沒有窗戶,冬涼夏暖。996是常態,下班時滿天星鬥。」

楊威向來有毅力、有沖勁。

高中時期,他的體重超過200斤,決心減肥後,不到5個月便減重60斤;剛參加工作時,楊威閑暇時間參加自由車賽事,水平甚至比肩職業選手。

2015年,創始團隊等來了百世物流與中興通訊的4000萬元A輪融資。當時,百世有300萬平方米倉庫,成了快倉現成的測試空間。

次年,楊威從研發走向產品落地,第一個綜合解決方案和十余台機器人,打包賣給了百世。

今年8月,快倉智慧遷入無錫梁溪區,計劃在當地建設智慧機器人生產基地。

其研發團隊,已超400人,累計申請400余件全球專利,擁有潛伏式、料箱式、叉車式、行業專機等四大產線與多款解決方案。

「未來,移動機器人定會成為智慧工廠和智慧倉庫的基礎設施。」

楊威希望,快倉能成為移動機器人領域的四大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