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海軍高層有關大陸「2027年前後采取行動」的言論,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在島內激起了層層漣漪。台當局如同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接連派遣代表團遠赴重洋,向美國求援,企圖尋求安全保障。然而,這種「病急亂投醫」的做法,真的能夠換來台當局想要的「定心丸」嗎?
或許是被台當局近乎哀求的姿態所觸動,白宮方面終於丟擲了一枚看似強力的「定心丸」:多家媒體披露,美國正計劃向台灣地區部署「毒刺」防空飛彈,試圖以此增強台灣的「自衛能力」。「毒刺」飛彈,這款在俄烏沖突中一度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武器,如今又被美國搬上了台面,試圖將其打造成為台海局勢中的一張「王牌」。
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神奇武器」,往往會在實戰中暴露出致命的缺陷。當初,烏克蘭方面也曾對來自西方的「毒刺」飛彈寄予厚望,但很快,這款武器的赫赫威名便在俄軍的鋼鐵洪流面前被無情撕碎。如今,美國故技重施,試圖將「毒刺」飛彈復制到台灣,其結果恐怕也難逃覆轍的命運。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這種持續向台灣地區出售武器裝備的行為,不僅無助於緩解台海局勢,反而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將台灣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對於這一點,美國方面並非不明白,但他們卻執意要充當「麻煩制造者」,其背後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與寄希望於外部勢力「保駕護航」的台當局不同,島內一些明智之士早已看清了局勢,對台灣的未來充滿憂慮。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大陸完全可以憑借自身強大的實力,兵不血刃地瓦解台軍的抵抗意誌。這種觀點在台灣社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也讓一些原本對「以武拒統」抱有幻想的人開始反思。
台灣軍事專家、戰略學會副研究員蔡炫在一篇題為【陸制拼裝軍品,國軍打得安心嗎】的文章中,以犀利的筆觸,直言不諱地指出:大陸的力量已經悄然滲透到台軍內部,形成了強大的威懾。透過掌控關鍵武器裝備的供應鏈,大陸便能輕而易舉地讓台軍陷入癱瘓,不戰而屈人之兵。
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蔡炫在文章中列舉了大量的數據和案例,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台軍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方面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之高,已經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甚至連台軍日常使用的許多軍用通訊裝置,都采用了大陸的技術和標準。這一現狀讓他聯想到此前發生在黎巴嫩的電子通訊產品爆炸事件,並擔憂類似事件未來可能在台灣上演,給台軍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在蔡炫看來,一旦大陸在這些軍用裝置的零部件中植入「不安全程式」,就能夠遠端操控一切,讓台軍在頃刻間陷入癱瘓,喪失作戰能力。屆時,台當局苦心經營多年的「防衛體系」也將土崩瓦解,不堪一擊。
蔡炫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而是建立在對現實情況的清醒認識之上。無獨有偶,此前也有西方專家指出,某些國家政府有能力遠端操控,引發大規模的手機安全事故,提醒公眾提高警惕。諷刺的是,這種卑劣的手段最初卻被某些國家及其盟友濫用於實戰,如今卻反過來擔心其他國家采取同樣的行動,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事實上,即便蔡炫沒有發出這樣的警告,台軍高層也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著手全面禁用大陸生產的零部件,試圖降低對大陸的依賴,但這無異於揚湯止沸,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就在不久前,來自美國的多家無人機企業高管「組團」竄訪台灣,並在會談中明確提出了構建「去大陸化」無人機產業鏈的目標,試圖在每一個環節都實作與大陸的「切割」,妄圖徹底擺脫對大陸的依賴,但最終的結果很可能事與願違。
構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需要雄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撐,而這些恰恰是台灣地區所缺乏的。如果台軍真的要將「去大陸化」進行到底,這意味著他們將為了一架小小的無人機,付出比市場價高出數倍的成本,並投入巨資建設大量基礎設施,其結果必然是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種種跡象表明,台軍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戰備狀態,並開始就更多細節展開討論,試圖為可能發生的沖突做好準備。但他們似乎忘記了,真正的戰爭不是靠堆砌武器裝備就能贏得勝利的。
對於大陸而言,或許也是時候放棄幻想,認清現實了。指望某些「台獨」頑固分子主動「放下屠刀、回頭是岸」,已經不切實際了。他們已經鐵了心要與外部勢力沆瀣一氣,充當外部勢力的「棋子」,甘願將台灣的未來綁上「台獨」戰車,最終只會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