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殲36數據、影響詳解,讓我們來談談沈飛6代機和空警3000

2025-01-01軍情

最近,中航推出的三款新型軍機,其中包括成飛和沈飛的兩款六代機,紛紛亮相,震動了國內外。我們使用「震驚」一詞,並非誇張,而是對事實的真實描述。西方的軍事愛好者普遍感到震撼;巴基史坦的軍事迷則為此歡欣鼓舞;而不少印度軍迷則從先前的盲目自信轉變為徹底的失望,並開始進行深刻反思。

這也沒辦法,要是我是印方的軍迷,我也會感到很悲觀——自己的第五代戰機還遙不可及,第四代半也不過是幾十架,還是從別國買的;而對方卻直接推出了第六代戰機。

這不僅僅是代差,而是1.5代的差距。相比我們當時殲-8與美方F-22對抗的情況,這更加糟糕,因為那時我們已經引進了蘇-27系列,並且擁有了國產的殲-10和殲-11。

即便印方立刻著手購買第五代戰機,從全球範圍來看,無論是蘇-57還是F-35,他們所能獲得的最先進戰機,也只能比中方落後一代——這幾乎沒有希望,唯剩絕望。

巴基史坦則完全不同,他們的理念是,中方的大哥擁有的,就是他們的。於是直接在中方的六代機上標上自己的標誌,宣稱那是巴方的六代機,並且大聲喊著要購買。可以想象,巴基史坦現在心裏在想的是,緊緊抱住中方這個「大腿」,一定沒錯。

我們之前提到,中方6代機的亮相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我們不僅率先公布了這一訊息,而且一次性展示了兩款,震撼力極為強大。這無疑是全球第一個。這一事件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中方引領世界的時代拉開了序幕;它標誌著中方在戰機領域已經躋身世界領先行列;一旦投入服役,它將徹底改變中美空戰格局,時代會隨之變革,攻守的力量對比也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為什麽說這一點將直接改變中美空戰格局?因為,盡管我們在每年新服役戰機的數量和品質上已經趕上了美國,但在隱身戰機的總量上,我們與美國仍存在顯著差距——例如,美國約有800架,而我們只有300多架。

如果我們的第六代戰機率先服役,一旦出現代際差距,美國在規模上的微弱優勢將不再具有意義,攻防態勢也將發生逆轉。

從這些角度來看,中方的6代機出現,意味著比055驅逐艦更為重要。055驅逐艦的意義,歸根結底只在於噸位更大、雷達更先進、反艦飛彈更強,但整體上,我們與對方仍處於同一個大類之中,算得上是這個類別的最新改進型。而像日本、南韓的驅逐艦,仍能與我們接近。

6代機不同,它一問世便直接領先全球一代。美方的6代機面世後,仍能與我們處於同一技術水平層次,但其他國家卻沒有這種能力,直接出現了代差。

在海軍領域,這種情況類似於我們突然亮相一艘20萬噸級的核子動力航母——你只能用一句「我擦」來表達你的震撼,而對方則無從應對。成飛的6代機就有這種效果。

因此,055的問世以及中國在高超音速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可以視作這個時代的序章;而成飛第六代戰機的亮相,則標誌著這個時代的正式開啟——一個中國處於技術領先地位的時代。

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成飛的這款六代機。

放大後可以看到,這架六代機座艙下方的側面標有「36011」字樣。

殲20的首架驗證機編號為2001;FC-31的首架驗證機編號為31001;殲35的某架原型機編號為35003。那麽,成飛的這款六代機是否就叫殲36,或者殲轟36呢?其實並不重要,畢竟這只是一個代號罷了。我們暫時就稱其為殲36。

值得關註的是,根據慣例,如果是首架驗證機,其編號通常應為36001,而36011一般代表驗證機之後的首架原型機。那麽,難道這不是首架驗證機,甚至不僅僅是驗證機?我們可以稍後再關註後續的訊息。

我們之前提到,相比於第五代隱身戰機,殲36在隱身效能上更為卓越,具有更強的全方位隱身以及寬頻隱身能力。這個說法略顯簡略,接下來我們將做更為詳細的說明。

更強的隱身效能是容易理解的。此前,網路上關於殲-20的鴨翼是否會影響隱身、以及影響的程度,一直存在爭論。同時,像F-22這樣的常規布局戰機,雖然沒有鴨翼,但其平尾設計同樣會對隱身效能產生影響。

殲36則徹底去除了鴨翼、平尾和腹鰭等設計,直接減少了反射源。透過這一系列調整,再結合更為先進的隱身設計技術和更優越的隱身塗料,使其雷達反射面積相比殲20降低了1至2個數量級,約為幾十倍到100倍。

如此一來,殲36將F-22的探測距離縮小至約30公裏,使其在空戰中能夠對F-22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全方位隱身的概念其實很容易理解。第五代隱身戰機在不同角度下的雷達反射面積差異巨大。以F-22為例,其前向雷達反射面積可以低至0.01平方米以下;然而,在側面,尤其是正側面時,雷達反射面積可能超過1平方米,二者相差可達到100倍以上。

即便是殲-10A,從正側面探測F-22的距離也能達到大約100公裏。因此,五代隱身戰機在作戰時通常要求正面對準目標,而六代機則需要具備全方位的隱身能力。

在側面雷達反射中,垂尾是一個極為顯著的反射源,占據了很大比例。即使F-22采用了傾斜垂尾設計,也僅僅是減輕了這一影響。而殲-36則直接取消了垂尾,去除了這個龐大的雷達反射源,結合其他隱身技術,顯著降低了側面以及後方的雷達反射面積。

寬頻隱身主要是指對米波雷達具有更強的隱身能力。以F-22為例,其高隱身效能主要是在面對X波段射控雷達時體現的,而當遭遇米波雷達時,其雷達反射截面積通常會增加1到2個數量級,導致隱身效果顯著下降。

通常來說,戰機部件的尺寸越大,對米波雷達的隱身效果越有利。因此,殲36的整體外形設計簡潔,呈現出類似大菱形的形態,主要由幾個大長條構成。結合新型隱身技術,這使得其對米波雷達的隱身效能得到了顯著提升。

從整個過程來看,殲36為了提升各方面的隱身效能,去除了鴨翼、垂尾、腹鰭等多種氣動操控面,外形也因此變得更加簡潔。同時,它采用了更多的襟副翼、向量噴口和射流偏轉等技術手段來進行氣動控制。

從上方的高畫質影像可以觀察到,殲36在主翼後緣配備了大量的襟副翼,氣動操控面數量大約達到了17個左右;再加上前緣襟翼,其整體氣動操控面數量幾乎是殲20的兩倍。

從上方的正仰檢視可以觀察到,殲36的主翼後掠角比殲20更大,約為50度。這一更大的後掠角有助於提升高速飛行效能。同時,配備了有利於大速度範圍內進氣調節的蓋瑞特進氣道,進一步表明殲36在設計上更加註重高速飛行能力。至於其具體的飛行速度,還需等待更多的詳細資訊。

接下來,重點要提到的是殲36的彈倉和掛載能力。在國外看來,殲36的威脅不僅來自其超強的隱身效能,更在於其龐大的體積,這帶來了極為可觀的航程和彈倉容量,使其具備了遠端打擊能力。這一優勢將對西太平洋的空戰局勢以及對地對海的攻擊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殲36的機體長度尚未確定。根據一位現場觀察者的說法,殲36的機長略長於殲20。根據中航的公開數據,殲20的機長為21公尺;因此,推測殲36的機長大約為22公尺。

從圖片上可以大致看到,殲36的腹部設有3個彈艙,其中中央的大彈艙長度接近7公尺,寬度約為2公尺;兩側的小彈艙長度超過4公尺,寬度約為1公尺。三個彈艙的總寬度約為4公尺,相比殲20的長4公尺多、寬2.5公尺的配置,顯得更為寬大。

大約7公尺長、2公尺寬的彈艙,可搭載4枚類似PL-17的超遠端空空飛彈,或者2枚遠端對地/對海攻擊飛彈。

例如,轟-6掛載的長劍-20巡航飛彈,長度超過6公尺。鷹擊-21這類高超音速飛彈,艦載版的長度接近8公尺;空射版則會去掉部份助推器,長度縮短至6公尺多。是否能夠搭載,還需具體考慮彈艙的深度。而在兩側的小型彈艙中,每個艙位可掛載2枚類似PL-15的遠端空空飛彈。

PL-17的射程約為500公裏,但由於其長度接近6公尺,殲20的內彈艙無法容納,只能進行外掛。外掛會導致隱身效能受到影響。與此不同,殲36能夠在不損失隱身性的情況下,容納4枚PL-17飛彈,同時還能再掛載4枚PL-15;或者在攜帶2枚遠端對地或對海攻擊武器的同時,掛載4枚PL-15飛彈。

可以說,殲36不僅擁有卓越的空戰能力,還具備強大的遠端對地和對海攻擊能力。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隨著第六代戰機時代的到來,空優、多用途與戰轟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

國外最為憂慮的,正是殲36的超遠端攻擊能力。殲36具有龐大的機身和接近飛翼的布局,這使得其巡航效能十分優越。再加上大內油的設計,其最大作戰半徑接近2500公裏。配合PL-17飛彈約500公裏的射程,殲36的制空距離便突破了3000公裏大關。

3000公裏到底意味著什麽?實際上,關島距離美國大約也有3000公裏。如果再加上空中加油的支持,殲36的作戰半徑可以延伸大約1000公裏。這樣一來,殲36的制空能力便能夠直接覆蓋包括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

試想一下,當美方戰機剛剛從關島起飛,就遭遇中方殲-36發射的PL-17飛彈,那種感覺該有多刺激…

如果殲36能夠像殲20那樣,在主翼下掛載4個大型副油箱,並在初期使用這些副油箱的燃油,在接近戰區時將副油箱舍棄,從而恢復隱身狀態,那麽其作戰半徑有望再增加500公裏以上。

美國方面感受到更大威脅的,主要是其預警機、轟炸機、電子戰飛機等資訊節點和大型平台。隨著我方遠端打擊能力的提升,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在戰爭爆發時將不得不逐漸後撤,遠離戰區。在台灣問題上,當前美方依賴這些大型平台,頻繁向第一島鏈附近推進,對我方進行偵察和攻擊。

結果,殲36一亮相,在第二島鏈範圍內,迅速對這些大型平台展開了猛烈打擊。美方頓時陷入了震驚。如果說轟6系列能夠打擊關島,但它畢竟是轟炸機,無法對空中目標構成威脅,也不具備隱身效能。殲36則大不相同,它不僅速度極快,而且具備超強隱身能力;猶如幽靈般出現在敵人面前,對方甚至還未察覺,就已經被擊落。殲36一出場,整個空域瞬間變得「清靜」。

殲36不僅具備強大的對地和對海攻擊能力,其作戰半徑同樣令人矚目。結合射程在500至1000公裏之間的對地、對海攻擊武器,殲36能夠輕松覆蓋第2島鏈內的所有目標。美方在該島鏈內部署的軍機,無論是停留在地面上還是已起飛,都會成為殲36的打擊物件;即使這些軍機升空,也難以逃脫殲36的攔截。而第2島鏈內的水面艦艇更是無法躲避其攻擊,形成了從空中到地面的全方位打擊網。

此外,殲36還具備攜帶核彈的能力。

因此,美方人士如今將殲-36的問世視為一大威脅,認為它直接擊破了美方此前所有的作戰策略,堪稱中美在西太地區對抗格局的顛覆者。

同時,3000公裏級別的覆蓋範圍和清場能力又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之前印度方面所叫囂的,在戰時企圖封鎖我們航道的行為,不僅被東風-26飛彈打破,而且還將再次被殲-36戰機徹底粉碎。

殲36從中國起飛,經過巴基史坦或緬甸的空域,飛越至印度洋,能夠有效清除印方周邊的所有戰機和艦艇。另一種情況是,殲36執行偵察任務,並引導後方的東風26飛彈,雙方協同發起攻擊。

從這個角度來看,殲36實際上已經發揮了戰略轟炸機的作用,其生存能力也遠遠超過傳統轟炸機。

之前,許多人曾認為,雙尾蠍無人機、攻擊11/彩虹7隱身無人機以及鳴鏑空天飛行器可能會對轟20的意義構成威脅。然而,這些看似重要的挑戰其實微不足道,因為它們在載荷能力,尤其是攜帶大型彈藥的能力上,與轟20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然而,殲36的出現,卻可能真正對轟20的地位產生威脅。殲36憑借其遠端航程、巨大的載彈量、遠端打擊武器的掛載能力,以及無與倫比的空戰和生存能力,恐怕將對轟20的存在構成真正的挑戰。

當然,如果兩方力量同時存在,在殲36完成清場任務後,轟20再進行多方位的打擊,雙方的協同配合將顯著提升轟20的攻擊效果。

目前,仍然有人對成飛這款機型是否為無人僚機提出疑問。其實,只要對第六代戰鬥機的理念有所了解,這個問題就不難解答。第六代機的設計理念與以往大為不同,它並不是單一的機型,而是一個由多款飛機組成的系統簇,是一個整體的家族系列。

其關鍵組成部份是一款大型載人戰機,具備穿刺型制空能力。那麽,何為穿刺型制空能力呢?即透過卓越的隱身效能,全面覆蓋的隱身效果,使其能夠深入敵方腹地,掌控制空權並展開攻擊。

與之配合的是更多數量的小型低成本可消耗的空戰型無人僚機,這些無人機在前線沖鋒,執行偵察、目標引導和攻擊等任務。

可以說,大型穿刺型有人戰機在這個組合中扮演著「母機」的角色,它憑借卓越的隱身能力,隱藏在編隊的後方,指揮更多的無人僚機執行前線任務。無人僚機負責偵察與攻擊敵方,或者在其目標指示下,由有人戰機實施遠端隱蔽打擊。

當然,這類大型有人戰機本身也具備強大的偵察能力,能夠為無人僚機指示大致的作戰區域。

殲20早期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其T/R單元數量接近2000,采用砷化鎵器件,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大約為270公裏。更換為最新的氮化鎵器件後,其最大探測距離可提升至近400公裏。而殲36由於機頭尺寸更大,T/R單元數量更多,能夠探測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距離已接近500公裏。對於非隱身的大型平台,如轟炸機和預警機,特別是在高空情況下,殲36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到800公裏以上,僅受地球曲率的限制——也就是說,只要目標處於直線視距範圍內,殲36便能及時發現。

與此同時,殲36的機頭兩側似乎裝有兩塊巨大的光學視窗,目前尚不明確這些視窗是否屬於EODAS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或是雷射武器的視窗,亦或兩者兼備。此外,在光學視窗的後方,還可見兩塊疑似為側面陣雷達的裝置。

大型光學探測系統能夠顯著提升對隱身戰機和飛彈的探測能力;而側面陣則有助於增強全向感知的能力。此外,這種大型有人戰機還具備先進的智慧無人駕駛功能。

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了,殲36這種龐大且高昂的戰機,怎麽可能是小型、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僚機?那簡直是在開玩笑。

從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從圖片上還是根據現場專家的描述,殲36都配備了座艙,也就是說是有人駕駛的。此外,考慮到其對指揮無人機僚機的強烈需求,殲36可能采用雙座設計。現場專家還提到,這種雙座布局可能是並列式的。

因此,現在已經能夠更加明確地看出。

未來,殲36的生產數量或許不會像殲20那樣龐大,更多的將是大量配套的空戰型無人僚機;無人僚機的優勢在於規模的優勢。

與此同時,我們的首飛不僅僅是成飛的殲36,還有沈飛的第六代戰鬥機。

從目前的圖片來看,沈飛六代機采用了雙發動機設計,因此其整體體型相對較小。

成飛的殲-36雖然效能強大,但其體型過於龐大,最大起飛重量接近55噸。目前我們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最大承載重量大約為30多噸,要實作殲-36的彈射,恐怕難度較大;即便未來提高到50多噸,仍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沈飛研制的這種體型較小的戰機,不僅能夠與殲-36在空軍中搭配使用,更加適合作為艦載機部署在航母上。

有人說,成飛和沈飛在第六代戰機的研發上存在競爭關系。然而,從機體的設計來看,兩者更像是在協同合作,共同打造第六代戰機系列。同時,沈飛的設計更具適應力,便於艦載使用,並且有利於未來的出口。

與成飛的殲-36類似,沈飛的第六代戰鬥機外形同樣簡潔,機頭與機身邊條流暢融合,主翼設計為蘭姆達機翼,也就是俗稱的W型機翼。該機沒有鴨翼和平尾,垂尾的存在也值得懷疑。推測其可能采用了兩側DSI進氣道。具體細節,還需後續進一步了解。

最近露面的還有西飛的空警3000。空警3000以運20B為平台,搭載了國產WS-20發動機。憑借運20平台的優勢,它能夠搭載更大尺寸的雷達,從而提升對第五代隱身戰機以及未來第六代戰機的探測能力。

以我們之前的空警2000為例,它能夠探測到典型戰機目標的距離超過400公裏。盡管空警500的雷達平台相對較小,但由於其雷達技術的進步,探測典型戰機目標的距離已經提高到大約550公裏。然而,即便如此,這種探測能力對美方F-22的探測距離也僅有不到200公裏,顯得有些不夠。而未來的第六代戰機,其隱身效能將更加出色。

空警3000配備了更大尺寸的雷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它似乎不再采用三面固定陣列雷達,而是轉向了雙面旋轉陣列雷達,這種設計能夠支持更大尺寸的雷達陣面。至於是否采用雙波段,其中一個波段是否為分米波雷達,仍需進一步觀察。

透過這種雙重甚至三重的增強方式,空警3000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有可能達到700至800公裏;對於F-22這種隱身戰機,其探測距離也可達到250至300公裏;此外,這種提升還使其在應對未來六代機威脅方面具備更強的能力。

兩款六代機,以及更為先進的預警機,隨著年底的臨近,中航迎來了大爆發;而且,這些爆發出來的產品都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接下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新機型面世。可以說,這是一場盛大的景象,一次彰顯中國領先地位的盛事。追溯過去,往往需要數百年;而未來,必將有更多後來者。一個嶄新時代,已經悄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