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79年打響對越反擊戰,國際社會反應如何?哪2個國家站在中國一邊

2024-10-17軍情

79年2月17日,對越反擊戰打響。由於主戰場在越南北部,當時世界各國有不少都表明了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從各國聲明的態度中,不難發現當年哪些國家是我們的朋友。其實對待一場戰爭,各國態度不能一概用支持或者反對誰來說明,當時主要分為8種情況。

第一種是表達不滿,譴責並要求中國撤回軍隊,大力支持越南的國家。這類國家總共有14個,大部份是蘇聯及其掌控的國家。其實這一類國家表達出這樣的態度不出人意料,結合當時中蘇仍在交惡的歷史背景,再加上越南這個地區在戰略上對蘇方有很大益處。而蘇聯反對這場戰爭還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蘇聯和越南簽訂了一個條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其中有一條明確說明兩國可以為了安全而合作行動。所以在我軍采取軍事行動後,蘇聯立即表示要履行這個條約,承擔義務。既然蘇聯已經發話,其仆從國也陸續表示了對這場戰爭的態度。但蘇方沒有實質行動,除了對蒙古地區進行兵演,派出軍艦顯示存在以外並沒有其他作為,也沒有真正派出兵力支援越南。其他小弟自然也是沒有什麽動靜。在開戰之前,越方對蘇方抱有極大的期望,但現實卻讓越方失望至極。

第二種是雖然也表示讓中國撤軍,但並沒表示譴責之類的態度,而是用了「遺憾」這個詞。這一類國家只有兩個,分別是印度和寮國。雖然說這種態度也算是反對,但程度輕微。其實印度會發表出這樣的態度也不算奇怪,由於邊境沖突兩國當時關系不太友好。但我方和寮國的關系一直是很好的,那寮國為什麽沒有選擇支持中國呢?原來抗法勝利後,越南幫助過寮國,關系比較鐵,我方反擊越南,寮國多少有些搖擺,最終也是受利益驅使而聲明反對這場戰爭。

第三種是處於中立狀態的,有加拿大和瑞典,並沒有明確支持哪方。第四種是不僅要求我方撤軍,也要求越方撤軍的,事實上也算是一種中立的狀態。這類國家是比較多的,有像美國這種重量級的國家帶頭,數量多很正常。其中,美國的聲明讓人們有些難以琢磨。事實上美國是比較支持中國的,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如果他們發表支持中國的態度,那就相當於表示要和蘇聯對著幹,從國家利益上來講,一般超級大國不會如此直白,還是處於中立較為妥當。發起戰爭的第二天,華盛頓就發表聲明表示他們並不會偏向於任何一方。接下來的三種情況,基本沒有實際意義:第五種是對中國和越南都表示遺憾的;第六種是建議談判解決問題的;第七種是直接表示自己不持態度。

最後一種情況,是明確對中方表示支持的。這一類國家可能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實上當時明確發聲支持中國的國家少得可憐,僅有兩個——北韓和民主柬埔寨。北韓能站在我們這邊是理所應當,畢竟中朝之間的友誼是抗美援朝時用鮮血鑄成的,關鍵時刻北韓非常能拎得清。而柬埔寨能站在我們這邊,是因為79年我軍打擊越南恰恰支援了正遭受越軍侵略的柬埔寨,支持中國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