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國產隱身版蘇-30!雙座殲-20S亮相,就是建立對美軍優勢的開端?

2024-11-19軍情

蟄伏數年,傳說中的殲-20S雙座版終於在珠海航展揭開神秘面紗。這款全球首創的雙座隱身戰機,身影依稀讓人想起30多年前的蘇-30,但其蘊含的未來戰鬥力卻早已超越時代的藩籬,註定要書寫新的傳奇。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殲-20S,這款傳說中的雙座版隱形戰機,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驚艷亮相!它不再僅僅是單槍匹馬的空中利刃,而是擁有了並肩作戰的強大可能,預示著中國空軍在未來空戰格局中,將擁有更加靈活多變的戰術選擇。冷戰時期,美蘇爭霸,戰機研發你追我趕。1987年,美國F-15A的「多面手」版本F-15E誕生,蘇聯也不甘示弱,隨即以蘇-27為藍本打造了類似的蘇-30。然而,蘇聯解體讓蘇-30的量產夢碎,其設計資料卻意外成就了中印兩國的蘇-30MKK和蘇-30MKI,並成為俄羅斯蘇-30家族的基石。

如今,中國殲-20的雙座版殲-20S橫空出世,雖然具體定位尚不明確,但顯然並非用於訓練,而是朝著多用途方向強化升級,頗有當年F-15E和蘇-30的神韻。而與蘇-30更相似的是,早期的蘇-27如同殲-20一樣,也面臨著機體強度等技術難題,直到90年代末蘇-30的出現才真正成熟。殲-20S的未來,或許正沿著蘇-30的軌跡,走向全面戰力的巔峰。

蘇-27雖效能彪悍,卻因結構壽命短、維護成本高,導致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殲-20受制於發動機,早期使用俄制AL-31F,後換用國產渦扇-10,始終未能批次裝備理想的「中國心」——渦扇-15,影響了它的真正實力發揮。而升級版殲-20S,無論是要成為空中「指揮官」,還是要強化對地打擊、統領無人機群或提升電子戰能力,都必須以渦扇-15的大規模列裝為前提。

只有解決了動力短板,並融合近十年技術進步,拓展套用場景的殲-20S,才能實作真正的飛躍,如同蘇-30之於蘇-27的蛻變。相比之下,殲-20A就像當年的蘇-27S,只是解決了「有無」問題的初始型號,難免重蹈蘇-27S從初期備受贊譽到最終評價下滑的覆轍。

殲-20A雖威名赫赫,卻並非完美無瑕。

冷戰時期,蘇-27雖名義禁售,蘇聯解體前卻已對華開綠燈。倘若蘇聯還在,蘇-30的效能也與蘇-27相差無幾,否則難與F-15匹敵。然而,蘇-30最終在俄羅斯手中誕生,依賴多國技術才得以完成,並成為俄羅斯重要的出口創匯機型。印度裝備的蘇-30數量甚至一度超過俄羅斯,這在蘇聯時代是天方夜譚。中國則在獲得蘇-27和蘇-30的基礎上,發展出殲-11、殲-15、殲-16等龐大「側衛」家族,彰顯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

蘇-30家族如今枝繁葉茂,衍生出琳瑯滿目的型號。殲-20誕生於F-22A停產且禁售的時代,可謂占盡天時。只要自身不掉鏈子,發揮重型機優勢,F-35根本無法與之匹敵。殲-20S的出現,標誌著殲-20的潛力開始得到深度挖掘,未來它將遠非殲-10S那般默默無聞,而是開啟一個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殲-35已明確對標F-35,而F-22A又無緣外銷,殲-20註定將成為中國空軍的專屬利器。如同以往的蘇-30,殲-20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國航空工業「重型機出口」的隱形壁壘,在隱身時代依然牢不可破。

殲-20披著神秘面紗,象征著中國航空工業的尖端實力,想把它賣出去?難! 這就好比傳家寶,輕易示人已是罕見,何況拱手讓人。它承載了太多國家戰略和技術機密,出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歷史仿佛押著相同的韻腳。上世紀70年代末,美軍F-15登場後,輕巧靈活的F-16迅速跟進,席卷國際軍售市場。蘇聯稍晚突破三代機技術瓶頸,米格-29隨即遍地開花,與F-16正面交鋒。

如今,美制F-35一馬當先,殲-35也迎頭趕上。不同的是,當年美國空軍輕敵,止步於F-22A的改進,造就了殲-20如今的「鶴立雞群」。然而,紙面上的優勢終究需要實戰檢驗,殲-20S的量產服役,將是中航工業把理論優勢轉化為真正勝勢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