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釋出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標題為【這張照片讓中國大吃一驚:美國海軍的標準-6飛彈太厲害了】,直接點出了美軍的新策略。
文章中,對美軍的標準-6飛彈各種吹捧。
尤其是當F/A-18「超級大王峰」艦載機開始攜帶由標準-6演化而來的AIM-174B空空飛彈,更是被美媒認為這將有助於美軍破解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
美海軍官員妄稱,「這將為美國海軍提供一種新的手段來削弱中國封鎖台灣的能力,並使美國海軍艦隊的空中掩護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那麽,何為「反介入」和「區域拒止」?
「反介入」(Anti-Access,簡稱A2)和「區域拒止」(Area Denial,簡稱AD)是軍事戰略中的兩個重要概念。
它們主要用於描述如何限制或阻止敵對勢力進入或在特定區域內自由行動的戰略手段。
「反介入」通常是透過一系列措施和特定的軍事能力,阻止敵對勢力進入或接近特定的作戰區域。
這通常涉及遠端飛彈、防空系統、雷達監視和情報收集等手段,以便在對手嘗試進入目標區域時,限制或阻礙其能力。
而「區域拒止」是指,在敵對勢力已經進入特定作戰區域後,透過一系列措施限制其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行動和作戰能力。
這通常需要用到防空飛彈和短程飛彈,水雷和潛艇,電子戰和網路戰等技術。
通俗來講就是說,美國如果使用了這種新型的飛彈,將會破解中國在台海和南海地區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
AIM-174B飛彈真有這樣的能力嗎?
此前,對於該飛彈的研究美方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外界幾乎沒有其傳聞。
這還是在今年7月份,美國在舉行的「環太平洋-2024」(RIMPAC-2024)多國海軍演習中,在一架F/A-18E「超級大王峰」戰機上懸掛了「標準」SM-6飛彈。
後來被一名名為「aeros808」的航空攝影師拍攝後發表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才引起了廣泛關註。
AIM-174В飛彈的長度約6.5公尺,重量約1.5噸,從尺寸和重量上判斷,它將首先用於摧毀大型的高價值空中目標。
如戰略轟炸機、巡航飛彈載機、預警機、大型偵察機和加油機等,同時也可用於打擊水面和地面目標。
據美媒分析稱,在「環太平洋-2024」軍演期間,AIM-174B飛彈曾參與擊沈了「塔拉瓦」號退休艦的演練活動。
其認為那是一次「非常有用的機會」,並且會「向對手發出強有力的資訊」。
也就是說,軍演透過選擇擊沈與潛在對手擁有的艦艇相仿的「塔拉瓦」號,象征性地展示了美國及其盟友具備有效打擊高端目標的能力,對潛在對手構成直接的戰略威懾。
還有相關資訊顯示,AIM-174B飛彈的射程為370~450千米,在飛行最後階段可以「接近或達到高超音速」。
高速度,將會增大其打擊威力,也可突防一些防空系統,可以用於「對付一些強化的目標群,如航母編隊等。」
正因如此,不少專家預測,美方的這一部署其實主要是為了應對台海和南海危機,也就是對抗「中國即將建成的反介入能力」的一個「關鍵手段」。
其實,對於這一點,中國的心裏也是有底的。
畢竟中國這幾年高速的軍事力量崛起,多少令美有些措手不及,甚至擔憂。
回顧歷史,從2016年南海緊張局勢,到2017年殲-20戰機服役,再到055型驅逐艦的亮相,每一次中國軍事實力的飛躍,無不令美倍感壓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方無論是真實的應對部署,還是有意虛張聲勢,都需要有一款能夠壓制東方大國的武器出台,否則將會很沒面子。
正因如此,有專家分析說,美國媒體文章中的「AIM-174讓中國大吃一驚」,著實太誇張了。
要知道,美方的這點家底不但不會讓中國吃驚,更不可能讓我們努力建立起來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失效。
要知道,如今我軍的科技和實力,早已不是美方所能想象的到的。
以AIM-174B超遠端空對空飛彈為例,我軍不僅擁有類似武器,效能可能還更勝一籌。
還有就是,雖然該飛彈射程可達400公裏,但僅僅是讓美軍艦載機勉強追平我軍的遠端打擊能力,並未獲得明顯優勢。
況且,攜帶如此巨大的飛彈,還會嚴重影響F/A-18戰機的效能,使其更容易成為敵方目標。
相比之下,我軍的霹靂-15飛彈雖然射程較短,但能裝入殲-20隱身戰機的彈艙,保持了隱蔽性優勢。
這點優勢,也是美方始料未及的。
除此之外,俄媒評論還指出,總體上,AIM-174В超遠端機載飛彈確實會對世界空中力量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其主要優勢在於這種飛彈已經在事實上完成研制並已進入批次生產。
但其也有著核心的制約因素,那就是美國的生產能力和效率低下,每年產量不超過150枚。
這一評論,一下子打到了美方的七寸。
讀者們,關於「美軍新飛彈 AIM-174B 」,大家怎麽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