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19」反導系統正式公布,引起了廣泛關註。這款飛彈系統具備在大氣層內抵禦高超音速飛彈的能力。同時,有觀點指出,美國的核威懾力量已基本失效。那麽「紅旗-19」反導系統究竟具備哪些特性?又為何認為美國的核威懾能力已經大打折扣呢?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即將拉開帷幕,近期解放軍一系列新型武器裝備接連釋出,引起廣泛關註。首先,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殲-35A的正式宣布吸引了大量媒體和網友的目光。
這一宣布不僅預示著中國空軍未來將形成以兩款五代機為主的「重中搭配」局面,同時也標誌著解放軍迎來了「雙隱」五代機的新時代。未來,殲-35A將與殲-20殲-16及殲-10C共同構成「四劍客」的編隊。
這將極大豐富中國空軍的空中攻防體系,並增強其戰術運用的靈活性。在殲-35A之後,解放軍的另一款武器裝備同樣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註,這就是在本屆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紅旗-19」反導系統。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地空飛彈系統,「紅旗-19」主要針對彈道飛彈目標進行區域攔截,具備廣泛的作戰保護區和強大的對抗能力,因此成為國土防空反導作戰的關鍵裝備。外界常常將「紅旗-19」與美國的「薩德-ER」反導系統進行比較。
現場照片顯示,「紅旗-19」使用了一種8×8輪式高機動卡車底盤,每輛車配備有6枚安裝在圓柱形一體化發射筒內的攔截彈。透過觀察發射筒後部的自適應發射底座,可以看出「紅旗-19」並未采用傳統的垂直發射方式。
而是選擇了一種接近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這種設計的原因是什麽呢?一些西方專家認為,這種發射方式能夠有效減輕發射車的負擔,並在戰時實作快速撤離,從而提高系統的生存能力。
「紅旗-19」反導系統具備哪些特點呢?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冷、難、強。首先「冷」指的是其采用冷發射技術。冷發射是指透過高壓瓦斯或其他動力源將飛彈送出發射筒,而不是在發射筒內點火燃燒。
這樣在空中點火啟動彈體,與傳統的熱發射方式形成鮮明對比。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避免了推進火焰對發射平台的損害,從而降低了維護成本;二是在發射後可迅速進行裝填,提高了發射效率。
首先,關於「難」字,主要體現在技術層面。央視在7號的解說中指出,「紅旗-19」具有在大氣層內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音速飛彈的能力。眾所周知,高超音速飛彈突防能力強不僅因為其飛行速度快。
同時還源於其在大氣層內能夠利用先進的氣動效能快速變軌,導致飛行軌跡難以預測。「紅旗-19」不僅能夠攔截傳統彈道飛彈,同時也具備在大氣層內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音速飛彈的能力。
這表明這一技術水平相當高,而中國已經掌握了高超音速飛彈攔截的相關技術。目前,全球只有中俄兩國宣布具備此類能力。最後,關於「強」字,主要反映在其反導能力上。一些美國媒體認為,「紅旗-19」飛彈可能使用動能殺傷彈頭,透過直接撞擊來消除來襲飛彈的威脅,這種技術以其精確性和有效性而著稱。
關於「紅旗-19」的問世為何被視為美國核威懾力量基本失效,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尚未成功研發出高超音速飛彈武器。而「紅旗-19」具備在大氣層內有效對抗高超聲速飛彈的能力,因此在攔截傳統彈道飛彈方面自然更是遊刃有余。這一點反映出外界在將「紅旗-19」與美國「薩德」反導系統進行比較時,確實有所不平衡。